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òu qiú wǎng fǎ
成语简拼:SQWF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受賕枉法
成语解释
受赇:接受贿赂;枉:歪曲,破坏。贪污受贿,违犯法纪。
成语示例
(1)庆则因赂蔡京得金吾卫副千户,乃愈肆,求药纵欲受赇枉法无不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
成语造句
(1)打开本子,上面写着“受赇枉法”几个大字。
(2)大塅中学的崔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受赇枉法”。
(3)康康不会写成语“受赇枉法”的最后一个字。
(4)小淙写不出成语“受赇枉法”,导致期末考试才97分。
(5)小辉哥哥给舒沅和枻炜讲述了“受赇枉法”的成语典故。
(6)去安亭老街的火车上,訾大爷给小帆和小波讲了『受赇枉法』的历史故事。
(7)庆则因赂蔡京得金吾卫副千户,乃愈肆,求药纵欲受赇枉法无不为。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
成语出处
先秦歌谣《优孟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汉书·刑法志》:『及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赇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枉法枉法:执法者出于私利或某种企图而歪曲、破坏法律。《商君书·定分》:『天下之吏民虽有贤良辨慧,不能开一言以枉法。』
受受:shòu 1、<动>接受;承受。《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2、<动>听从。《陈涉世家》:『徒属皆曰:「敬受命。」』3、<动>遭受。《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4、<动>通『授』。给予;授予;传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生] 禀性。[受室] 娶妻。[受知] 受人知遇。
赇赇:qiú 1、<名>贿赂;用来收买、买通他人的财物。《书博鸡者事》:『即诬守纳己赇。』
枉枉:wǎng 1、<形>弯曲,与『直』相对。《荀子·王霸》:『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2、<形>不正直的;邪恶的。《训俭示康》:『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3、<动>歪曲;曲解。《书博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4、<动>冤枉;冤屈。《狱中杂记》:『其枉民也,亦甚矣哉。』5、<动>委屈;降低身份。《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6、<副>徒然;白白地。李白《清平调》:『云雨巫山枉断肠。』[枉法] 执法者出于私利或某种企图而歪曲、破坏法律。[枉驾] 敬辞。屈驾;屈尊相访。
法法:fǎ 1、<名>法令;法律;制度。《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2、<名>标准;法则;规律。《礼记·中庸》:『是故君子动而世为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察变》:『此物能寒,法当较今尤茂』3、<名>方法;做法。《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采草药》:『古法采草药多用二、八月。』4、<动>效法;仿效。《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察今》:『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5、<名>佛教的道理。高适《赠杜二拾遗》:『听法还应难。』
受受:《子集下·又字部》《唐韵》殖酉切《集韵》《韵会》《正韵》是酉切,□音寿。《说文》相付也。《玉篇》得也。《易·既济》实受其福。《诗·大雅》受天之祜。又承也。《李适之法观禅师□铭》孰承最上,密受居多。又盛也。《杜甫诗》野航恰受两三人。又容纳也。《论语》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又《正字通》神呪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许□切。○按受字《韵书》无去声。又叶音暑。《张衡·诮青衣赋》晏婴洁志,不顾景女。乃隽不疑,奉霍不受。《韵会》毛氏曰:从□从冖。俗或作□,非。□音胡到切,下从丈。
赇赇:《酉集中·贝字部》《广韵》巨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渠尤切,□音求。《说文》以财枉法相谢也。《徐曰》非理而求之也。《史记·滑稽传》又恐受赇枉法。又《玉篇》赇,质也,请也。
枉枉:《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广韵》迂往切《集韵》《类篇》《韵会》妪往切,□汪上声。《说文》衺曲也。《淮南子·时则训》木熙者举梧檟,据句枉。又人之不直者,亦谓之枉。《论语》举直错诸枉。又屈也。《礼·月令》仲秋,命有司申严百□,毋或枉桡。又冤也。《唐书·高仙芝传》军中皆呼枉。又枉驾。《战国策》聂政曰:仲子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又枉矢,有三义:一《周礼·夏官·司弓矢》枉矢利火射。注今之飞矛是也。或谓之兵矢。一《礼·投壶》主人谓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注〉谦言不直之矢也。一星名。《考异邮》枉矢,状如流星,蛇行有尾。又《类篇》巨王切。汲具。考证:(《周礼·秋官·司□》救日以枉矢。〈注〉汉时名飞矛,用以守城利火射。)谨按秋官司□无救日以枉矢之文,注亦无汉时名飞矛之语。今照周礼改夏官司弓矢枉矢利火射。注今之飞矛是也。或谓之兵矢。(《投壶礼》主人谓曰某有枉矢哨壶,以乐嘉宾。)谨按礼字应移於投壶之上。照原文谓字改请字。以乐嘉宾改请以乐宾。
法法:《巳集上·水字部》(古文)佱灋《唐韵》方乏切《集韵》《韵会》弗乏切,□翻入声。《尔雅·释诂》法,常也。《释名》法,偪也。偪而使有所限也。《礼·月令》乃命太史守典奉法。〈注〉法,八法也。又制度也。《礼·曲礼》谨修其法而审行之。又礼法也。《孝经·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又□法也。《书·吕□》惟作五虐之□曰法。又象也。《文心雕龙·书记篇》申宪述兵,则有律令法制。法者,象也。兵谋无方,而奇正有象,故曰法。又效法也。《易·系辞》崇效天,□法地。又执法,星名。《史记·天官书注》端门次东第一星为左执法,廷尉之象。端门西第一星为右执法,御史大夫之象。又姓。《后汉·法雄传》齐襄王法章之后。又《韵补》叶敷弗切,音拂。《扬子·太□经》阳气高县厥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则。又叶芳未切,音废。《欧阳修铭》奕奕明堂,万邦从祀,岂无臣工,为予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