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迒鸟迹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òu hàn niǎo jì成语简拼:SHN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獸迒鳥跡
成语解释
指鸟兽之迹。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1)岑岑不会写成语“兽迒鸟迹”的最后一个字。
(2)常德淮阳中学的赫连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兽迒鸟迹”。
(3)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兽迒鸟迹”几个大字。
(4)京京写不出成语“兽迒鸟迹”,因此期中考试才98分。
(5)猎人一般都会辨别兽迒鸟迹的。
(6)旭洋叔叔给怡鑫和蠛茵介绍了“兽迒鸟迹”的成语故事。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兽兽:shòu(1)哺乳动物的通称。一般指有四条腿、全身生毛的哺乳动物:野兽;禽兽;走兽。(2)比喻野蛮;下流:兽心;兽行。
迒迒:háng <名>野兽或车辆经过后留下的痕迹。《说文解字》:『见鸟兽蹄迒之迹。』张衡《东京赋》:『轨尘掩迒。』[引] 小路。张衡《西京赋》:『结罝百里,迒杜蹊塞。』
鸟鸟:niǎo 1、<名>飞禽的总称。《说文解字》:『鸟,长尼禽总禽也。』《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2、<名>古指南方朱鸟七宿星名。《尚书·尧典》:『日中星鸟。』
迹迹:jì 1、<名>脚印。枚乘《上书谏吴王》:『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引] <名>痕迹;遗迹。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又] <名>事迹。《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迹。』2、<动>推究;考察。贾谊《治安策》:『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3、<名>人物形象。韩愈《送杨少尹序》:『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4、<动>追踪;搜寻。《汉书·郊祀志》:『臣愚不足以迹古文。』[迹捕] 跟踪追捕。[迹察] 探寻踪迹,考察缘故。[迹迹] 徘徊不安。
兽兽:《巳集下·犬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狩。《说文》守备者。从嘼从犬。《尔雅·释鸟》四足而毛谓之兽。《书·益稷》百兽率舞,庶尹允谐。《周礼·天官》兽人掌罟田兽,辨其名物。又《天官·庖人》六兽。〈注〉郑司农云:六兽:麋、鹿、熊、麕、野豕、兔也。又《仪礼·特牲馈食礼》棜在其南,南顺。实兽于其上,东首。〈注〉兽,腊也。
迒迒:《酉集下·辵字部》《唐韵》胡郞切《集韵》寒刚切,□音航。《说文》兽迹也。《尔雅·释兽》兔其迹迒。〈注〉兔迹名迒。《字林》迒,兔道也。《张衡·西京赋》结罝百里,迒杜蹊塞。〈注〉迒,道也,蹊径也,皆以纲杜塞之也。又《广韵》古郞切《集韵》《韵会》居郞切,□音冈。义同。又《集韵》胡江切,音降。车迹也。《正字通》凡兽迹、车迹皆曰迒。《集韵》或作□。
鸟鸟:《亥集中·鸟字部》《唐韵》都了切《集韵》《韵会》丁了切,□音茑。《说文》长尾禽总名也。《正韵》常时曰鸟,胎卵曰禽。《尔雅·释鸟》鸟之雌雄不可别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书·尧典》厥民析鸟兽孳尾。《周礼·秋官·翨氏》掌攻猛鸟。又《硩蔟氏》掌覆妖鸟之巢。〈注〉硩,摘也。摘其巢而去之。《正字通》二足而羽谓之禽。或曰鸟觜曰咮曰喙,爪曰距,尾曰翠,一作臎,一名尾罂。膍胵曰奥,咙曰亢曰员官,项畜食处曰嗉,翅曰翮曰翎,颈毛曰翁,脚短者多伏,脚长者多立,脚近翠者好步,脚近臆者好踯。《师旷·禽经》羽虫三百六十,毛协四时,色合五方。又星名。朱鸟,南方七宿名。《书·尧典》日中星鸟。又国名。《山海经》盐长之国有人鸟首,名曰鸟氏。又山名。鸟□。《地志》在陇西郡首阳县西南,禹贡,终南惇物至于鸟□。又《山海经》鸟危之山,鸟危之水出焉。又官名。《周礼·夏官》射鸟氏掌射鸟。《左传·昭十七年》少皡挚之立也,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又秦之先有鸟俗氏。《史记·秦本纪》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索隐曰》以仲衍鸟身人言,故为鸟俗氏。又丹鸟,白鸟,俱虫名。《夏小正》丹鸟者,丹良也。白鸟者,蚊蚋也。又妙音鸟。《法华经偈颂》圣主天中王,迦陵频伽声。〈注〉迦陵频伽,妙音鸟也。鸟未出声时,即发音微妙,一切天人声皆不及,惟佛音类之,故以取况。又《正韵》尼了切,音袅。义同。又《集韵》《类篇》□与岛同。《书·禹贡》岛夷皮服。《史记·夏本纪》《前汉·地理志》□作鸟夷。孔读鸟为岛。又《字汇补》子削切,音爵。《前汉·地理志》武威郡鸾鸟县。《后汉·段熲传》欲攻武威,熲复追击於鸾鸟。〈注〉鸟音爵。又叶都缕切,音女。《史记·自序》穆公思义,悼殽之旅。以人为殉,诗歌黄鸟。又叶丁柳切,音近斗。《前汉·叙传》沐浴尸乡,北面奉首。旅人慕殉,义过黄鸟。考证:(《正韵》尼了切,音□。)谨照原文音枭改音袅。
迹迹:《酉集下·辵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资昔切,音积。《说文》步处也。《广韵》足迹也。《左传·宣十二年》迁大国之迹于郑。《前汉·扬雄传》拟足而投迹。《淮南子·说山训》足蹍地而为迹。又凡功业可见者曰迹。《书·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汉·王褒传》索人求士者,必树霸迹。又凡前人所遗留者曰迹。《庄子·天运篇》《六经》先王之□迹也。又凡有所遵循亦曰迹。《书·蔡仲之命》尔乃迈迹自身。〈注〉仲无所因,故曰迈迹。《前汉·平当传》深迹其道,而务修其本。〈注〉谓求其踪迹。又凡有形可见者皆曰迹。《淮南子·说山训》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唐书·魏徵传》岂有君臣同心事形迹者。又循实而考之亦曰迹。《前汉·功臣表》迹汉功臣。又《杜钦传》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又风迹,风化之迹也。《后汉·朱浮传》颇欲厉风迹。又迹射,寻迹而射也。《前汉·王尊传》将迹射士千人。又迹人,官名。《周礼·地官·迹人注》迹之言迹。知禽兽处也。又与迹同。《文中子·问易篇》心迹之判久矣。又与蹟通。《诗·小雅》念彼不蹟。〈注〉谓不循故道也。又叶即略切,音爵。《陆机·演连珠》火壮则烟微,性充则情约。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无伫立之迹。《集韵》或作□、□。考证:(《前汉·平当传》深迹其道,而务修其本。〈注〉谓循其踪迹。)谨照原注循改求。(《后汉·西域传》汉有迹射。)谨按后汉西域传无此语,查系王尊传,今改前汉王尊传将迹射士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