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òu yè jiě huò
成语简拼:SYJH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授業解惑
成语解释
授:教授,传授;惑:疑难。教授学业,解除疑难。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教师等
近义词
传道授业
成语接龙
1、授业解惑→惑世盗名→名垂青史→史不绝书→书缺有间→间不容瞬→瞬息之间→间见层出→出人意外→外合里应→应天顺民→民富国强→强文浉醋→醋海翻波→波属云委→委罪于人→人弃我取→取诸宫中→中馈犹虚→虚心冷气→气消胆夺→夺胎换骨→骨肉离散→散带衡门→门单户薄
2、授业解惑→惑世盗名→名存实亡→亡羊得牛→牛之一毛→毛骨竦然→然糠自照→照猫画虎→虎啸风生→生生世世→世掌丝纶→纶巾羽扇→扇枕温被→被坚执锐→锐挫望绝→绝世无双→双管齐下→下笔成章→章父荐屦→屦及剑及→及瓜而代→代拆代行→行侠好义→义不反顾→顾影弄姿
3、授业解惑→惑世盗名→名声过实→实蕃有徒→徒讬空言→言之有礼→礼贤下士→士农工商→商彝夏鼎→鼎鱼幕燕→燕雀之居→居安资深→深藏若虚→虚文缛礼→礼尚往来→来历不明→明珠夜投→投卵击石→石烂江枯→枯树生华→华不再扬→扬铃打鼓→鼓唇咋舌→舌敝唇焦→焦金流石
4、授业解惑→惑世诬民→民和年稔→稔恶藏奸→奸掳烧杀→杀鸡取卵→卵覆鸟飞→飞砂转石→石烂海枯→枯树逢春→春兰秋菊→菊老荷枯→枯鱼涸辙→辙乱旂靡→靡靡之音→音信杳无→无独有偶→偶一为之→之死靡二→二童一马→马首是瞻→瞻顾前后→后拥前呼→呼吸之间→间不容缓
5、授业解惑→惑世诬民→民穷财尽→尽忠报国→国色天香→香车宝马→马尘不及→及瓜而代→代马望北→北门南牙→牙白口清→清净寂灭→灭顶之灾→灾难深重→重光累洽→洽博多闻→闻风破胆→胆战心惊→惊心破胆→胆大心小→小本经营→营私舞弊→弊衣疎食→食子徇君→君辱臣死
成语示例
(1)授业解惑,务广先师之传;扬善进贤,用为圣主之报。▲宋·陆游《谢曾侍郎启》
(2)…邀他南行讲学的朋友大发雷霆:『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当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吾等责无旁贷,本应著书立…——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3)…守白鹿书院,月里四十不曾下山,晨诵午习,传道授业解惑;仍然恪守「学为好人」的宗旨。』说着就掏出方升题…——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授业解惑”几个大字。
(2)成语授业解惑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蕾蕾不会写成语“授业解惑”的最后一个字。
(4)托县第二中学的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授业解惑”。
(5)小噜写不出成语“授业解惑”的拼音。
(6)植大爷给小遐和蜜儿讲了“授业解惑”的成语故事。
(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韩愈
(8)哦,这么听起来,箫总难道是来给我传道授业解惑的?那我倒是要好好听上一听,还请不吝指教……
(9)他如何在现代都市传道授业解惑,如何把道藏三千一一消化,在道、魔、妖、鬼、佛的多维世界里举重若轻?……
(10)智者言简,师者语详,传道授业解惑,是您的职责,更是您的高尚;不遗余力,诲人不倦,是您的风格。感谢恩师,生日快乐。
成语出处
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解惑解惑:[jiěhuò] 解释疑难问题。发蒙解惑。受业解惑。
授业授业:[shòuyè] (1)传授学业、技艺。授业弟子。(2)给予产业。计口授业。
授授:shòu 1、<动>授予;传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2、<动>授予;给予。《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3、<动>任命;被任命。《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如今且说贾雨村授了应天府。』
业业:yè 1、<名>事业;功业。《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2、<名>职业;职守。《桃花源记》:『武陵人捕鱼为业。』3、<名>学业。《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4、<名>产业。《原君》:『我固为子孙创业也。』5、<动>从事。《卖柑者言》:『吾业是有年矣。』6、<副>已经。《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7、<名>罪孽。《少年中国说》:『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业根] 祸种;惹祸的东西。[业已] 已经。[业障] 佛教语,罪恶的意思。3277
解解:jiě 1、<动>解剖;分割。《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动>解开;解下。《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3、<动>解除;消除。《荆轲刺秦王》:『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4、<动>溶解;溶化。《满井游记》:『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5、<动>排解;化解。《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6、<动>解围;撤围。《信陵君窃符救赵》:『秦军解去,遂救邯郸。』7、<动>解脱。道家称人死后灵魂脱离躯体而升天成仙。《梅花岭记》:『谓颜太师以兵解。』8、<动>缓解;和解。《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之色少解。』9、<动>解释;解说。《隆中对》:『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10、<动>理解;懂得。《与妻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11、<动>能;合。罗隐《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12、<名>见解;见识。《南史·张邵传》:『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13、<动>解便;解手。戚继光《练兵实记》:『遇夜即于厕中大小解。』14、<名>文体的一种,用于释疑。如韩愈的《进学解》。jiè 1、<动>遣;发遣。《宋史·举志》:『天下之士屏居山林,令监司守臣解送。』2、<动>解送;押送。《水浒传》:『开封府公文只叫解活的去,却不曾教结果了他。』
惑惑:huò <形>疑惑;困惑。《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又] <形使动>使……疑惑;迷惑;蛊惑。《韩非子·孤愤》:『惑主败法,以乱土民。』[惑志] (1)疑心。(2)惑乱人心。
授授:《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殖酉切《集韵》《韵会》《正韵》是酉切,□受上声。《说文》予也。《广韵》付也。又《集韵》承呪切,音寿。义同。《诗·郑风》还,予授子之粲兮。《礼·曲礼》男女不亲授。《史记·留侯世家》沛公殆天授。《前汉·翟方进传》当大都授时。〈注〉总集诸生,大讲授也。又姓。汉有授异众。《集韵》或作□。唐武后改作□。武后造授字,以□为正,□、□、□□伪。
业业:《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鱼怯切《集韵》逆怯切,□音邺。《说文》业,大板也,所以饰悬钟鼓。《诗·大雅》虡业维枞。〈疏〉植钟磐之木,植者名为虡,横牵者为栒,栒上加大版为之饰为业。刻板捷业如锯齿,故曰业。又功业。《易·系辞》富有之谓大业。又事业。《易·坤卦》畅於四支,发於事业。又基业。《孟子》创业垂统。又学业。《礼·曲礼》所习必有业。又世业。《左传·昭元年》子产曰:台骀能业其官。又《尔雅·释训》业业,危也。《书·臯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又壮也。《诗·小雅》四牡业业,又凡所攻治者曰业,事物已为而未成亦曰业。《孟子》有业履於牖上。又已然曰业。《前汉·吴王濞传》高祖召濞相之,悔业已拜。又艺业。《史记·货殖传》田农,拙业也,卖浆,小业也。又建业,地名。《吴志》权改秣陵为建业。又姓。《姓苑》有业氏。又《集韵》逆及切,音岌。亦壮也。又《集韵》玉盍切。亦危也。又叶宜戟切,音逆。《鶡冠子·泰鸿篇》两治四致,间以止息。归时离气,以成万业。又叶逆约切,音虐。《前汉·艺文志述》伏羲画卦,书契后作。虞夏商周,孔纂其业。○按《说文》从莘从巾。巾象版,不从木,收莘部,今误入。
解解:《酉集上·角字部》《唐韵》《正韵》佳买切《集韵》《韵会》举嶰切,□皆上声。《说文》判也。从刀判牛角。《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左传·宣四年》宰夫解鼋。《前汉·□汤传》支解人民。〈注〉谓解□其四支也。又《博雅》散也。《玉篇》缓也。《易·解卦注》解,难之散也。《正义》解有两音,一古买反,谓解难之初。一谐买反,谓既解之后。故序卦云:解者,缓也。险难解释,物情舒缓,故为解也。《前汉·张耳□余传》今独王□,恐天下解也。〈注〉谓离散其心也。又《玉篇》释也。《仪礼·大射礼·解纲注》解,犹释也。《文心雕龙》百官询事,则有关刺解谍。解者,释也。解释结滞,徵事以对也。又《广韵》脱也。《礼·曲礼》解履不敢当阶。又《博雅》说也。《史记·封禅书》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注〉皆自解说,遇风不至也。又《广韵》讲也。一曰释诂也。《礼·经解疏》解者,分析之名。又乐曲解。《古今乐录》伧歌以一句为一解,中国以一章为一解。王僧□启云:古曰章,今曰解。解有多少,当是先诗而后声也。又《字汇补》削也。《鲁语》晋文公解曹地,以分诸侯。又止也。《前汉·五行志》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又开也。《后汉·耿纯传赞》严城解扉。又达也。《庄子·秋水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又解构,犹间构也。《后汉·隗嚣传》勿用傍人解构之言。又犹会合烦辱也。《淮南子·俶真训》孰肯解构人间之事,以物烦其性命乎。又道家有尸解术。《史记·封禅书》为方僊道,形解销化。《集解》尸解也。《问奇集》《金壷字考》攺音假,非。又梵言目帝罗,此云解脱。荆溪净名记,若正用功,解可作古买切。功成日,解应作户买切。强分二音,亦非。又解解,戟多之貌。《扬子·太□经》次七:何戟解解遘。又《集韵》《韵会》下买切《正韵》胡买切,□音蟹。义同。又《增韵》物自解散也。《孔安国·尚书序》逃难解散。〈注〉解音蟹。又《广韵》晓也。《礼·学记》相说以解。〈注〉解物为解,自解释为解,是相证而晓解也。《魏志·贾诩传》太祖与韩遂、马超战渭南,问计於诩。对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注〉谓晓悟也。又《博雅》迹也。《尔雅·释兽》□,其迹解。〈注〉其迹名解。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二年》王师军於解。〈注〉洛阳西南有大解、小解。又《史记·甘茂传》今公与楚解口地。《索隐》秦地名。《正义》解口,犹开口也。又州县名。《一统志》春秋为晋之解梁城,战国属魏,汉为解县,属河东郡,五代汉始置解州,治解县,元属平阳路,明因之。又姓。《广韵》自唐叔虞食邑于解,后因氏。又复姓。《姓苑》北魏有解枇氏,后攺为解氏。又《说文》解廌,兽也。《史记·司马相如传》弄解豸。〈注〉解豸,似鹿,一角,一名神羊。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唐御史法冠,一名解廌冠,取其能触邪也。《晋书·舆服志》作獬豸。《王充·论衡》作觟□。又与嶰通。嶰谷,谷名。《前汉·律正志》取竹之解谷。《孟康曰》解,脱也。一说昆仑之北谷名也。又与澥通。《前汉·扬雄传》江湖之雀,勃解之鸟。又与蟹同。《吕览·恃君篇》大解、陵鱼,大人之居。《山海经》作大蟹。又《唐韵》尸卖切《集韵》《韵会》下解切,□蟹去声。亦判也,散也,晓也,兽也,地名也。又《玉篇》接中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为弓,茭解中有变焉,故挍。〈注〉茭,弓檠也。茭解,谓接中也。又支节也。《前汉·贾谊传》所排击剥割,皆衆[音zhòng]理解也。《师古注》解,支节也。又与懈同。《诗·大雅》不解于位。〈注〉解,怠惰也。《礼·月令》民气解惰。又与邂同。《正字通》解后,即邂逅,言彼此不期而遇也。《六书正伪》别作邂,非。又《广韵》古隘切《集韵》《韵会》居隘切《正韵》居拜切,□皆去声。《类篇》除也。一曰闻上也。《韵会》发也。《唐制》进士由乡而贡曰解额。又《国史补》外府不试而贡者,谓之拔解。《宋史·选举志》天下之士,屛处山林,令监司守臣解送。又《职官志》入额人一任实满四年,与解发赴铨。《正字通》凡官司解报、杻解,皆此音。《韵会》读若懈,非。又与廨同。《玉篇》署也。《商子·垦令篇》高其解舍。《左思·吴都赋》解署棊布。〈注〉言非一也。又《集韵》口卖切,楷去声。解垢,诡曲之辞。《庄子·胠箧篇》解垢同异。《音义》又音楷。又叶举履切,音几。《古诗》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又叶居缢切,音记。《楚辞·九章》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解。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又叶讫力切,音棘。《诗·鲁颂》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又叶举下切,嘉上声。《僧皎然·题毗沙天王像》忆昔胡兵围未解,感得此神天之下。《俗书正误》解从刀、牛。俗从羊作觧,非。廨字原从厂作。考证:(《史记·封禅书》燕人方僊道,形解销化。〈注〉尸解也。)谨照原文燕人改为字。注字改集解。(《史记·司马相如传》弄解豸。〈注〉解似鹿,一角,一名神羊。)谨照原文注解下增豸字。
惑惑:《卯集上·心字部》《广韵》《正韵》户国切《集韵》《韵会》获北切。《说文》乱也。从心或声。《广韵》迷也。《增韵》疑也。又《諡法》满志多穷曰惑。又荧惑,星名。又或作掝。《荀子·不苟篇》谁能以己之僬僬,受人之掝掝。亦通作或。《孟子》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史记·贾谊服鸟赋》衆[音zhòng]人或或。本作或,后加心以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