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òu zhī yǒu kuì
成语简拼:SZYK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受之有愧
成语解释
指接受某种馈赠和奖赏心里感到惭愧。多用作自谦之辞。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
近义词
却之不恭、盛情难却、愧不敢当、担当不起
反义词
受之无愧
成语示例
(1)他弟兄四人既不敢说不要,也不能说受之有愧,更绝对的不能说多少。▼张恨水《金粉世家》第八十三回
(2)…丫环,既承他们美意远远送来,所谓「却恐不恭,受之有愧」,也只好备个领谢帖儿。尔等即将他们带至山寨,送…——清·李汝珍《镜花缘》
成语造句
(1)成语「受之有愧」是一个紧缩式成语。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受之有愧”几个大字。
(3)浇底初中的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受之有愧”。
(4)君君写不出成语“受之有愧”的拼音。
(5)绍彦大哥哥给蘩颍和慧敏讲了“受之有愧”的典故。
(6)小磊不会写成语“受之有愧”的最后一个字。
(7)去红毛城的路途中,成叔叔给儿子和小外甥讲解了『受之有愧』的故事。
(8)我对于自己「经典女人」这个称号受之有愧,「经典男人」还是要真善美吧。
(9)虽说武职官儿品级不值钱,到底受之有愧,所以胡雪岩和裘丰言都觉得相当尴尬。
(10)他弟兄四人既不敢说不要,也不能说受之有愧,更绝对的不能说多少。见张恨水《金粉世家》第八十三回。
(11)听这样一说,胡雪岩既感激,又不安,听郁四的口气,大有把那笔本钱奉送之意,这无论如何是受之有愧的。
(12)如果是不相于的人,要这样子叫我,虽然受之有愧,不过既然有部照,好歹也是个官,朝廷的体制在那里,硬要不承认,就叫却之不恭。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官人傥然要说俺侄儿媳 妇,自恁来闲讲罢了,何必费烦又买礼来,使老身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受受:shòu 1、<动>接受;承受。《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2、<动>听从。《陈涉世家》:『徒属皆曰:「敬受命。」』3、<动>遭受。《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4、<动>通『授』。给予;授予;传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生] 禀性。[受室] 娶妻。[受知] 受人知遇。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有有:yǒu 1、<动>与『无』相对。《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动>占有。《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3、<动>掌握。《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4、<形>富有。《货殖列传序》:『礼生于有而废于无。』5、<名>收获;出产的东西。《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6、<连>或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君子有不战,战则必胜。』7、<助>用在动词前,以助语气。《少年中国说》:『干将发硎,有作其芒。』酉yòu 1、<副>通『又』,表示进一层。《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连>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陈情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间] (1)时间很短;一会儿。(2)有缝隙。(3)有仇怨;有矛盾。[有司]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做具体工作。后泛指官吏。
愧愧:kuì 1、<动>羞愧;感到惭愧。《孔雀东南飞》:『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2、<动>愧对;对不起。《左忠毅公逸事》:『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愧惕] 因有愧而提心吊胆。
受受:《子集下·又字部》《唐韵》殖酉切《集韵》《韵会》《正韵》是酉切,□音寿。《说文》相付也。《玉篇》得也。《易·既济》实受其福。《诗·大雅》受天之祜。又承也。《李适之法观禅师□铭》孰承最上,密受居多。又盛也。《杜甫诗》野航恰受两三人。又容纳也。《论语》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又《正字通》神呪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许□切。○按受字《韵书》无去声。又叶音暑。《张衡·诮青衣赋》晏婴洁志,不顾景女。乃隽不疑,奉霍不受。《韵会》毛氏曰:从□从冖。俗或作□,非。□音胡到切,下从丈。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有有:《辰集上·月字部》(古文)《唐韵》云久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九切,□音友。《说文》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九经字样》有,从月。从冃,伪。又《玉篇》不无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系辞》富有之谓大业。又《诗·商颂》奄有九有。〈传〉九有,九州也。又《左传·桓三年》有年。〈注〉五谷皆熟书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质也,寀也。又姓。《论语》有子。〈注〉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韵》尤救切。与又通。《书·尧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诗·邶风》不日有曀。〈注〉有,又也。又《韵补》叶羽轨切。《前汉·叙传》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寄言淫丽,托风终始。又叶演女切。《徐干·齐都赋》主人盛飨,期尽所有。三酒既醇,五齐惟醹。
愧愧:《卯集上·心字部》《广韵》俱位切《集韵》基位切,□音騩。《尔雅·释言》慙也。《诗·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皇极经世》无愧於口,不若无愧於身。无愧於身,不若无愧於心。本作媿,从女。或从耻省作聭。亦作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