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bù shì juàn成语注音:ㄕㄡˇ ㄅㄨˋ ㄕㄧˋ ㄐㄨㄢˋ成语正音卷,不能读作『juǎn』。
成语简拼:SBS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手不釋卷成语辨形卷,不能写作『券』。成语谜语卷
成语英文:very diligent成语日文書物を手ばなさない成语法文avoir toujours un livre à sa main
成语解释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成语释义
手里总是拿着书卷。形容人勤奋好学。#语出三国魏·文帝《典论·自叙》。
[成语辨析]
手不释卷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手不释卷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成语用法
一、[义]形容人勤奋好学。[类]用在『勤奋向学』的表述上。[例](1)读书手不释卷固然好,但适时的休息也是很重要。(2)他一生酷爱读书,就是躺在病床上,仍旧手不释卷。(3)无论在何处,他总是手不释卷,难怪学问如此渊博。(4)他看小说时就会手不释卷,但对教科书却兴趣缺缺。(5)妈妈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整天手不释卷地朗读着课文。(6)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到了这把年纪,还是每天手不释卷。(7)在捷运车上,看到许多人都手不释卷,自己却整日好闲,心中不免感到非常惭愧。(8)自从爸爸买了一套儿童百科全书後,弟弟整日手不释卷,还拿里面的问题来考我们。(9)他很会利用时间,不管是走路,还是坐车,几乎都是手不释卷,所以功课一直名列前茅。二、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勤奋好学。
近义词
卷不辍手、手不辍卷、手卷不释、孜孜不倦、学而不厌、百读不厌、百闻不厌、书不释手、手不释书、虚心好学、如饥似渴、迫不及待、爱不释手、不忍释卷、爱不忍释、好学不倦、读不舍手
反义词
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学无术
关联成语
手不辍卷、卷不辍手、手卷不释
成语接龙
1、手不释卷→卷甲束兵→兵不血刃→刃树剑山→山积波委→委肉虎蹊→蹊田夺牛→牛鬼蛇神→神施鬼设→设身处地→地下修文→文献之家→家道从容→容头过身→身退功成→成羣集党→党邪陷正→正直无邪→邪不压正→正大堂皇→皇天后土→土崩瓦解→解衣衣人→人心大快→快心满意
2、手不释卷→卷甲束兵→兵贵神速→速战速决→决断如流→流离颠顿→顿足捶胸→胸中无数→数九寒冬→冬扇夏炉→炉火纯青→青蓝冰水→水落石出→出谋画策→策名就列→列功覆过→过隙白驹→驹窗电逝→逝将去汝→汝南晨鸡→鸡肠狗肚→肚里泪下→下气怡声→声罪致讨→讨类知原
3、手不释卷→卷甲束兵→兵凶战危→危言逆耳→耳闻目睹→睹微知着→着书立说→说亲道热→热血沸腾→腾蛟起凤→凤吟鸾吹→吹弹得破→破釜焚舟→舟车劳顿→顿脚捶胸→胸中鳞甲→甲第连天→天高云淡→淡而不厌→厌难折冲→冲风冒雨→雨过天青→青鸟殷勤→勤学好问→问鼎中原
4、手不释卷→卷甲衔枚→枚速马工→工力悉敌→敌不可假→假誉驰声→声誉鹊起→起承转合→合盘托出→出没不常→常胜将军→军法从事→事半功百→百计千方→方领矩步→步步高升→升官发财→财不露白→白鱼赤乌→乌踆兔走→走斝飞觞→觞酒豆肉→肉朋酒友→友风子雨→雨露之恩
5、手不释卷→卷旗息鼓→鼓睛暴眼→眼开眉展→展翅高飞→飞鹰走犬→犬牙交错→错节盘根→根深蒂固→固执己见→见诮大方→方骖[音cān]并路→路柳墙花→花样翻新→新故代谢→谢家宝树→树大招风→风栉雨沐→沐猴衣冠→冠上履下→下乔入幽→幽期密约→约法三章→章甫荐履→履霜知冰
成语示例
(1)《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家贫未遇,夫妻二口,住於陋巷蓬门。每日买臣向山中砍柴,挑至市中,卖钱度日。性好读书,手不释卷。』
(2)《晋书·卷八二·孙盛列传》:『盛笃学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着《魏氏春秋》、《晋阳秋》,并造诗赋论难复数十篇。』
(3)《文明小史·第八回》:『无奈这穷乡僻壤,既无读书之人,那里来的书店?他本是手不释卷的人,到了此时,甚觉无聊得很。』
(4)《晋书·卷一二一·李雄载记》:『时海内大乱,而蜀独无事,故归之者相寻。雄乃兴学校,置史官,听览之暇,手不释卷。』
(5)《法苑珠林·卷二八》:『栖迟荒险,不避狼虎。常读华严,手不释卷,遵修苦行,亡身为物。』
(6)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7)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四》:『习吉好学,有笔述,虽马上军前,手不释卷。』
(8)《南史·卷三七·沈庆之列传》:『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
(9)他很会利用时间,不管是走路,还是坐车,几乎都是手不释卷,所以功课一直名列前茅。
(10)自从爸爸买了一套儿童百科全书後,弟弟整日手不释卷,还拿里面的问题来考我们。
(11)在捷运车上,看到许多人都手不释卷,自己却整日好闲,心中不免感到非常惭愧。
(12)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到了这把年纪,还是每天手不释卷。
(13)妈妈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整天手不释卷地朗读着课文。
(14)他一生酷爱读书,就是躺在病床上,仍旧手不释卷。
(15)无论在何处,他总是手不释卷,难怪学问如此渊博。
(16)他看小说时就会手不释卷,但对教科书却兴趣缺缺。
(17)读书手不释卷固然好,但适时的休息也是很重要。
(18)…买臣向山中砍柴,挑至市中卖钱度日。性好读书,手不释卷。肩上虽挑却柴担,手里兀自擒着书本,朗诵咀嚼,且…——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成语造句
(1)坝固镇坝固中学的幸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手不释卷”。
(2)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手不释卷”几个大字。
(3)璨次哥哥给蕾竹和梁英讲解了“手不释卷”的故事。
(4)芳芳写不出成语“手不释卷”,导致期末考试才考了97分。
(5)马(马马马)手不释卷的祖父想到了用一个古雅的方法解决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6)小艾不会写成语“手不释卷”的最后一个字。
(7)在20世纪80年代,他把《当代马克思主义》从一份味同嚼蜡的学术刊物转变成了一份让人手不释卷的政治必读书。
(8)赵匡胤虽是一员武将,却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
(9)小明每一天都是专心致志地学习,读书更是手不释卷,因此他的成绩名列前茅,正因成功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发奋。
(10)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不放松,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
(11)书生回去,仍手不释卷,看来他是不得功名死不休了。
(12)训曰:吾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万机之暇,犹手不释卷。
(13)俭生未期,而僧绰遇害,为僧虔所抚养,性笃学,手不释卷。
(14)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15)前往南河中学的火车上,祥生大哥哥给我们说了『手不释卷』的历史典故
(16)书窟——五代人孟景翌,一生勤奋读书,出门则藏书跟随,终日手不释卷。
(17)先帝天纵多能,克文克武,营迁谋伐,手不释卷。见《魏书·裴延俊传》。
(18)史载孝文帝拓跋宏雅好读书,手不释卷,遍览经史,善谈庄老,平时爱奇好士,礼贤任能。
(19)一个爱书成痴的人,必是手不释卷、沉潜其中的,与书为友,朝夕共处,读之思之,乐以忘忧。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成语典源
#三国魏·文帝《典论·自叙》(据《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余於他戏弄之事少所喜,唯弹棋略尽其巧,少为之赋。昔京师先工有马合乡侯、东方安世、张公子,常恨不得与彼数子者对。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注](1)典故或见於晋·虞溥〈江表传〉。(2)上: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人。有雄才,多权诈,能文学。起兵击黄巾,讨董卓,渐次剪削诸雄,自为丞相,拜大将军。後卒於洛阳,子丕篡汉。追諡武帝,庙号太祖。(3)军旅:军队。(4)定省:子女早晚向父母请安问好的礼节。(5)袁伯业:袁遗,字伯业,东汉汝南南阳人,生卒年不详。为袁绍从兄,好学,初为长安令,其後袁绍任为扬州刺史,为袁术所败。[参]晋·虞溥〈江表传〉(据《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吕蒙》裴松之注引)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成语典故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後,曹丕继位为魏王,不久即窜位而自立为帝。曹丕在政治的抱负和成就上虽远不及曹操,但对於文学的重视,则不在其父之下,《典论·论文》所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见一斑。又曹丕写过许多的诗歌、散文、辞赋,其中《典论·论文》更是开我国文学批评的先河。曹丕对於文学的爱好,实有家学渊源。父亲曹操不但是一代枭雄,也是着名的诗人;弟弟曹植的文采则更是不在话下,後人誉为『才高八斗』。父子三人对建安文学的蓬勃,更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曹丕在《典论·自叙》一文里记述了父亲曹操勤於治学,即使身在军队之中,军务繁忙之际,仍随时拿着书本阅读,以充实自己,并常跟曹丕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学习容易、思虑专一,但等到长大,就容易忘记所学。曹丕以父亲的话自我勉励,即使年长之後,仍旧不断努力学习。後来《典论·自叙》原文的『手不释卷』成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人勤奋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