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ōu lǎn yīng qí
成语简拼:SLYQ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收攬英奇
成语解释
收揽:招纳。招纳英雄奇才。
成语接龙
1、收揽英奇→奇光异彩→彩笔生花→花闭月羞→羞人答答→答问如流→流水朝宗→宗匠陶钧→钧天之乐→乐不可极
2、收揽英奇→奇技淫巧→巧立名目→目达耳通→通都大邑→邑犬群吠→吠非其主→主辱臣死→死不回头→头面人物
3、收揽英奇→奇树异草→草木黄落→落落寡欢→欢声雷动→动心惊魄→魄散魂消→消愁解闷→闷海愁山→山穷水尽
4、收揽英奇→奇文共赏→赏罚不明→明公正气→气味相投→投阱下石→石火电光→光明正大→大器小用→用非所长
5、收揽英奇→奇想天开→开心写意→意气激昂→昂昂自若→若有所思→思患预防→防不胜防→防意如城→城下之盟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收揽英奇”几个大字。
(2)欢欢写不出成语“收揽英奇”,所以昨天考试仅99分。
(3)龙川中学的东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收揽英奇”。
(4)铭铭不会写成语“收揽英奇”的最后一个字。
(5)文岚叔叔给松灵和蘩菲讲了“收揽英奇”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晋书·周嵩传》:『收揽英才,遂续汉业,以美中兴之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收揽收揽:(1)收买拉拢:收揽民心。(2)收拢把持。
收收:shōu 1、<动>拘捕;捕捉。《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2、<动>收获。《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又] 收成。晁错《论贵粟疏》:『百亩之收不过百担。』3、<动>收拾;拣收。《殽之战》:『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4、<动>收藏;收养。《促织》:『意似良,喜而收之。』5、<动>征收。《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6、<动>收拢;聚集。《赤壁之战》:『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7、<动>收取;夺取。《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8、<动>收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收谷] (1)收藏谷物。(2)收养。[收杀] 结局。
揽揽:lǎn 1、<动>抓;握取;把持。《游黄山记》:『两峰秀色,俱可手揽。』2、<动>提;撩起。《孔雀东南飞》:『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3、<动>摘取。《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4、<动>招引;招致。《隆中对》:『总揽英雄,思贤若渴。』
英英:yīng 1、<名>花。《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名>文采;词藻。《文心雕龙·情采》:『心求既形,英华乃赡。』3、<名>精华。《阿房宫赋》:『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4、<形>杰出;超众。《赤壁之战》:『况刘豫州至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英才] 杰出的人才。杰出的才能。[英发] 才华外露。[英风] (1)杰出人物的风貌气概。(2)美好的名声。[英华] (1)精华。(2)指俊美的神采。(3)美好的名誉。[英俊] 杰出人物。
奇奇:qí 1、<形>奇异;不同寻常。《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游褒禅山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又] 不常用的;罕见的。《活板》:『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又] <形意动>以…为奇;认为…奇特。《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奕节而舞,益奇之。』2、<动>以……为奇;惊异。《张衡传》:『大将军邓騭奇其才,累召不应。』《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3、<形>佳;好。《孔雀东南飞》:『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陶渊明《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4、<名>奇观;胜境;佳境。《答谢中书书》:『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游黄山记》:『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5、<名>奇谋;奇计。《老子》:『以奇用兵。』《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jī 1、<形>单;单数的。《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资治通鉴·唐敬宗宝历二年》:『每奇日,未尝不视朝。』2、<形>(运气、命运)不好;不顺。《史记·李将军列传》:『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3、<名>零数;零头。《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阎典史传》:『凡损卒七万五千有奇。』
收收:《卯集下·攴字部》《唐韵》式周切《集韵》尸周切,□音荍。《说文》捕也。《五经文字》作収,讹。《诗·大雅》此宜无罪,女反收之。〈传〉收,拘收也。又《诗·周颂》我其收之。〈传〉收,聚也。又《礼·玉藻》有事则收之。〈疏〉当有事之时,则收敛之。又《左传·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注〉收,取也。又《战国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注〉收,犹息也。又《博雅》收,振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泄。《朱传》振,收也。又车轸也。《诗·秦风》小戎俴收。〈传〉收,轸也。又夏冠名。《仪礼·士冠礼》周弁,殷冔,夏收。〈注〉收,言所以收敛发也。又神名。《礼·月令》其神蓐收。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揽揽:《卯集中·手字部》《唐韵》卢敢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敢切,□同擥。见擥字注。
英英:《申集上·草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惊切,音瑛。《尔雅·释木》华而不实者谓之英。《诗·郑风》有女同车,颜如舜英。〈注〉英,犹华也。又木名。《尔雅·释木》权,黄英。又叶亦谓之英。《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西溪丛语》《宋书·符瑞志》沈约云:英,叶也。《离骚》餐落英,言食秋菊之叶也。据《玉函方》甘菊三月上寅采叶,名曰玉英,是英亦谓之叶也。又《礼·礼运》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注〉倍□曰俊,千人曰英。《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敎育之。又《博雅》美也。《晋书·荀闓传》京师语曰:洛中英英荀道明。又《尔雅·释山》再成,英。〈疏〉山形两重者名英,今南郡英山县,盖取此名也。又琼英,美石似玉者。《诗·齐风》尚之以琼英乎而。《水经注》《孙盛·魏春秋》曰:文帝愈增崇宫殿,取白石英及紫石英。又英英,云貌。《诗·小雅》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又《诗·小雅》二矛重英。〈注〉以羽饰矛。《鲁颂》朱英绿縢。〈疏〉盖丝纒而朱染之。又乐名。《前汉·礼乐志》帝喾作《五英》。英,华茂也。又国名。《史记·陈杞世家》臯陶之后,或封英、六。《楚世家注》英国在淮南,盖蓼国也。又姓。《通志·氏族略》英氏,以国为氏,汉有九江王英布。又於□切,音阏。《班固·西京赋》翡翠、火齐。流耀含英。县黎、垂棘,夜光在焉。又《唐韵古音》于良切,读央。《屈原·九歌》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毛诗·本音》舜英、重英、琼英、美如英,俱叶韵读央。《管子·地员篇》五色亲英,各有异章。《集韵》英,稻初生未移者,亦读央。又於庆切,音映。饰也。
奇奇:《丑集下·大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渠羁切《正韵》渠宜切,□音琦。异也。《庄子·北游篇》万物一也。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仙经》人有三奇,精,气,神也。又秘也。《史记·□平传》平凡六出奇计,其奇秘世莫得闻。又姓。又天神名。《淮南子·地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又四凶之一。《史记·五帝纪》少皡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穷奇。〈注〉穷奇,即共工氏。又兽名。《司马相如·上林赋》穷奇□犀。〈注〉状如牛,蝟毛,音如嘷狗,食人。又江神谓之奇相。《江记》帝女也。卒为江神。又与琦通。又《广韵》《集韵》《韵会》□居宜切,音羁。一者,奇也。阳奇而阴偶。《易·系辞》阳卦奇,亦零数也。〈又〉归奇于仂以□闰。又只也。《礼·投壷》一算为奇。又余夫也。《韩非子·十过篇》遗有奇人者,使治城郭。又数奇,不偶也。《史记·李广传》大将军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独当单于。又奇□,一拜也。《周礼·春官》大祝辨九□,七曰奇□。又奇车,奇邪不正之车。《礼·曲礼》国君不乗[音chéng]奇车。又奇衺,诡异也。《周礼·地官》比长有辠,奇衺则相及。又《集韵》《韵会》《正韵》□隐绮切。与倚通。依倚也。《前汉·邹阳传》轮囷离奇。又《字汇补》倚蠏切。同矮,短人也。《后汉·五行志》童谣,见一奇人,言欲上天。又叶古禾切,音戈。《宋玉·招魂》娭光眇视,目曾波些。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说文》从大从可。别作①。俗作竒,非。①字从大从司。考证:(《司马相如·上林赋》穷奇犀□。〈注〉状如牛,蝟毛,音如皡狗,食人。)谨照原文犀□改□犀。皡改嘷。(《周礼·地官》奇衺则相及,徙于国中及郊。)谨照原文徙於国中及郊则从而授之二句相连,不便单引一句,谨改比长有辠,奇衺则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