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视不顾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ò shì bù gù成语简拼:ZSBG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坐視不顧
成语解释
坐:不动。见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坐在一旁观看不去援救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见死不救
近义词
坐视不救、坐视不理
成语造句
(1)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坐视不顾”几个大字。
(2)虹虹写不出成语“坐视不顾”的拼音。
(3)焦作十二中的罗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坐视不顾”。
(4)小霏不会写成语“坐视不顾”的最后一个字。
(5)夜阿姨给她的宝贝女儿讲述了“坐视不顾”的历史故事。
(6)去往陕西省神木中学的小面包车上,建泺大哥哥给晰雅和晓英讲了『坐视不顾』的典故。
成语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以有疏财仗义之张大公在,受人之托,必能忠人之事,未有坐视不顾,而致其剪发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不顾不顾:(1)不照顾:只顾自己,不顾别人。(2)不考虑;不顾忌:不顾危险;他不顾一切,跳到河里把孩子救起来。
坐视坐视:坐着看,指对该管的事故意不管或漠不关心。
坐坐:zuò 1、<动>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臂部靠在脚后跟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2、<动>坐(在座位上)。《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3、<名>座位。《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座』。4、<动>犯罪;因……犯罪;犯……罪。《晏子使楚》:『王曰:「何坐?」曰:「坐盗。」』5、<动>牵连治罪。《苏武传》:『副罪,当相坐。』6、<动>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晋人使邾大夫坐。』7、<动>驻守。《左传·桓公二十三年》:『楚人坐其北门。』8、<动>坐待;坐等。《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9、<介>因为;由于。《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10、<副>空;徒然。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1、<副>恰好。林逋《易从师山亭》:『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12、<副>即将。柳宗元《早梅》:『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坐大] 自然强大。[坐法] 犯法而处罚。[坐化] 佛教用语,指和尚盘膝端坐而死。[坐食] 不劳而食。
视视:shì 1、<动>看。《世态炎凉》:『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2、<动>察看;视察。《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3、<动>治理;处理(公务)。《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4、<动>看待;对待。《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5、<动>看顾;照看。《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6、<名>视力;目光。《庖丁解牛》:『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7、<动>比较;比照。《五人墓碑记》:『其辱行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视事] 官员到职工作;办公。[视学] (1)周代天子亲临国学行春秋祭奠及养老之礼,称为视学。(2)一辈子派有司到国学对学子进行考试。
不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顾顾:gù 1、<动>回头;回头看。《殽之战》:『不顾而唾』《荆轲刺秦王》:『荆轲顾笑武阳。』2、<动>视;看。《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3、<动>看望;拜访。《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动>顾念;关心。《诗经·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5、<动>回还;返回。《屈原列传》:『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6、<副>只是;不过。《荆轲刺秦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7、<副>但;却;反而。《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不敢加兵于赵者。』《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坐坐:《丑集中·土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徂卧切,音座。行之对也。《礼·曲礼》坐如尸。〈又〉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又便坐,别坐之处。《前汉·文翁传》在便坐受事。又《后汉·宣秉传》秉修高节,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诏与司隶校尉中书令同专席而坐,京师谓之三独坐。又犹守也。《左传·桓十二年》楚伐绞,军其南门。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又古者谓跪为坐。《礼·曲礼》先生琴瑟书策在前,坐而迁之。〈注〉坐,跪也。又〈律〉有罪坐。《前汉·文帝纪》除收帑相坐律令。又罪人对理曰坐。《左传·僖二十八年》鍼庄子为坐。又释氏大坐曰跏趺。《莲华经》结跏趺坐。又与座通。《前汉·梅福传》当户牖之法坐。〈注〉正座也。又姓。见《姓苑》。又《集韵》徂果切,音睉。义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韵诸书训注皆同,惟《转注古音》坐注引《史记》高帝纪,遂坐上坐。《正义》云:前坐字,在果反,后坐字,在卧反。《字汇》行坐之坐读上声,非。《正字通》谓坐字在上声者,叶音也,亦非。本作□。《说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考证:(《左传·桓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门,而覆其山下,大败之。)谨照原文覆其山下改为覆诸山下。(本作□。《说文》从土从留省,土所止也。)谨照说文□改□。留改畱。
视视:《酉集上·见字部》眡□□□眎《集韵》时利切《韵会》是义切《正韵》时吏切,□音嗜。《说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视履考祥。《书·大甲》视远惟明。又《字汇》看待也。《左传·成三年》郑贾人如晋,荀罃善视之。又《博雅》效也。《书·大甲》视乃厥祖。〈疏〉言当法视其祖而行之。又《小尔雅》比也。《左传·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谓叔孙以公命,曰:视邾滕。〈注〉欲比小国。《礼·檀弓》公室视丰□。〈疏〉言视者不正,相当比拟之辞也。又犹纳也。《礼·坊记》君子於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注〉不视,犹不纳也。又犹敎也。《仪礼·乡射礼》命释获者设中,遂视之。〈注〉视之,当敎之。又《释名》视,是也,察是非也。又《礼·曲礼》兔曰明视。〈疏〉兔肥,则目开而视明也。又《仪礼·士虞礼》明齐溲酒。《郑注》明齐,当为明视,兔腊也。又《山海经》狄山有视肉。〈注〉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也。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又山水名。《山海经》帝囷山东南五十里曰视山。〈又〉葴山,视水出焉。〈注〉或曰视宜为瀙。瀙水今在南阳。又人名。《陶潜·羣辅录》伏羲六佐,其一曰视默,主灾恶。又姓,见《姓苑》。又通作示。《诗·小雅》视民不恌。〈笺〉视,古示字。《前汉·高帝纪》视项羽无东意。《史记》作示。《师古注》汉书多以视为示,古字通用。又《广韵》承矢切《集韵》《韵会》善旨切《正韵》善指切,□嗜上声。义同。又《玉篇》看也。《书·洪范》五事,二曰视。〈疏〉视,常止反。又《诗·小雅》小人所视。叶上矢履。
不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顾顾:《戌集下·页字部》《唐韵》《广韵》《集韵》《类篇》《韵会》《正韵》□古慕切,音故。《玉篇》瞻也。回首曰顾。《诗·小雅》顾我复我。〈笺〉顾,旋视也。《书·太甲》顾諟天之明命。〈传〉谓常目在之。又眷也。《诗·大雅》乃眷西顾。又《书·康诰》顾乃德。〈传〉谓顾省汝德。又《诗·小雅》不顾其后。〈笺〉不自顾念。又但也。《礼·祭统》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顾上先下后耳。〈疏〉言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但尊上者在先,□下者处后耳。一曰顾,故也,谓君上先餕,臣下后餕,示恩则从上起也。又发语辞。《史记·刺客传》顾不易耶。〈注〉顾反也。《前汉·贾谊传》首顾居下。〈注〉顾亦反也,言如人反顾然。又与雇同。《前汉·鼂错传》敛民财,以顾其功。〈注〉顾,雠也,若今言雇赁也。又引也。《后汉·党锢传》郭林宗、范滂等为八顾,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又国名。亦姓。《诗·商颂》韦顾既伐,昆吾夏桀。〈传〉有韦国者,有顾国者。〈笺〉顾、昆吾,皆己姓。又地名。《左传·哀二十一年》公及齐侯邾子盟于顾。〈注〉顾,齐地。又山名。《方舆胜览》镇江北固山,梁武攺曰北顾。又《五音集韵》公户切,音古。义同。《书·微子》我不顾行遯。徐邈读。俗作頋。考证:(《礼·祭统》顾上先下后耳。〈疏〉但尊上者则先,□下者处后耳。)谨照原文则先改在先。(《史记·刺客传》顾不易耶。〈注〉反顾也。)谨照索隐原文反顾也改顾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