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若针毡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ò ruò zhēn zhān成语简拼:ZRZZ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坐若針氈
近义词
[同]如坐针毡
成语示例
(1)《杨家将演义·第一六回》:『九妹曰:「六哥受困谷中,想他坐若针毡。今夜即杀入辽营,以解其围,好否?」』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坐若针毡”几个大字。
(2)点点写不出成语“坐若针毡”,所以昨天考试仅99分。
(3)风大爷给梅梅和小唯讲述了“坐若针毡”的成语典故。
(4)维社中学的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坐若针毡”。
(5)小岑不会写成语“坐若针毡”的最后一个字。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坐坐:zuò 1、<动>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臂部靠在脚后跟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2、<动>坐(在座位上)。《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3、<名>座位。《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座』。4、<动>犯罪;因……犯罪;犯……罪。《晏子使楚》:『王曰:「何坐?」曰:「坐盗。」』5、<动>牵连治罪。《苏武传》:『副罪,当相坐。』6、<动>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晋人使邾大夫坐。』7、<动>驻守。《左传·桓公二十三年》:『楚人坐其北门。』8、<动>坐待;坐等。《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9、<介>因为;由于。《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10、<副>空;徒然。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1、<副>恰好。林逋《易从师山亭》:『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12、<副>即将。柳宗元《早梅》:『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坐大] 自然强大。[坐法] 犯法而处罚。[坐化] 佛教用语,指和尚盘膝端坐而死。[坐食] 不劳而食。
若若:ruò 1、<动>像。《赤壁之战》:『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2、<动>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代>你;你们;你(们)的。《鸿门宴》:『若入前为寿。』《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4、<代>这样的;这。《齐桓晋文之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5、<连>至于。《齐桓晋文之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6、<连>假如;如果。《殽之战》:『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7、<连>或;或者。《汉书·食货志》:『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8、<副>好像;似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9、<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若华] 若木之花。[若木] 古代神话中的树名。生于日落之处,青叶赤花。[若时] (1)顺应天道。时,四时;天运。(2)此时。(3)彼时。[若属] 你们这些人。[若许] 犹『如许』。如此。[若英] 杜若之花。若木之花。
针针:zhēn 1、<名>缝纫用的针。《促织》:『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2、<名>治病用的金属针。《扁鹊见蔡桓公》:『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毡毡:zhān毡子:毡帽;毡靴;擀毡;油毡。
坐坐:《丑集中·土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徂卧切,音座。行之对也。《礼·曲礼》坐如尸。〈又〉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又便坐,别坐之处。《前汉·文翁传》在便坐受事。又《后汉·宣秉传》秉修高节,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诏与司隶校尉中书令同专席而坐,京师谓之三独坐。又犹守也。《左传·桓十二年》楚伐绞,军其南门。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又古者谓跪为坐。《礼·曲礼》先生琴瑟书策在前,坐而迁之。〈注〉坐,跪也。又〈律〉有罪坐。《前汉·文帝纪》除收帑相坐律令。又罪人对理曰坐。《左传·僖二十八年》鍼庄子为坐。又释氏大坐曰跏趺。《莲华经》结跏趺坐。又与座通。《前汉·梅福传》当户牖之法坐。〈注〉正座也。又姓。见《姓苑》。又《集韵》徂果切,音睉。义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韵诸书训注皆同,惟《转注古音》坐注引《史记》高帝纪,遂坐上坐。《正义》云:前坐字,在果反,后坐字,在卧反。《字汇》行坐之坐读上声,非。《正字通》谓坐字在上声者,叶音也,亦非。本作□。《说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考证:(《左传·桓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门,而覆其山下,大败之。)谨照原文覆其山下改为覆诸山下。(本作□。《说文》从土从留省,土所止也。)谨照说文□改□。留改畱。
若若:《申集上·草字部》《唐韵》而灼切《集韵》《韵会》《正韵》日灼切,□音弱。《说文》若,择菜也。又《玉篇》杜若,香草。《楚辞·九歌》采芳洲兮杜若。《梦溪笔谈》杜若,即今之高良姜。又顺也。《书·尧典》钦若昊天。〈传〉敬顺也。《诗·小雅》曾孙是若。又汝也。《仪礼·士昏礼》勖帅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晋语》晋文公谓勃鞮曰:尔为惠公从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又如也。《书·盘庚》若纲在纲。又乃也。《周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又语辞。《仪礼·士相见礼》君若降送之,则不敢顾。〈疏〉若者,不定之辞也。又《前汉·武帝纪》民年九十以上,为复子若孙。〈注〉若者,豫及之辞也。又若若,垂貌。《前汉·石显传》印何累累绶若若耶。又《庄子·秋水篇》向若而叹。〈注〉若,海神。又岁名。《尔雅·释天》太岁在丑曰赤奋若。又若木。《淮南子·地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楚辞·天问》若华何光。〈注〉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华乎。又水名。《水经注》若水东南流,鲜水注之。又姓。《正字通》汉下邳相若章。又《广韵》人者切,音惹。乾草也。又般若,梵语谓智慧也。《晋书·昙霍传》霍持一锡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又《韵会》浮屠所居,西域谓之兰若。《柳宗元文》兰若真公。〈注〉官赐额者为寺,私造者为招提、兰若。又人赊切,音婼。蜀地名。《前汉·地理志》若属南郡,春秋传作鄀。《唐韵古音》读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虏。古人读若字为汝,故传记之文,多有以若为汝者。《史记·项羽本纪》云:吾翁即若翁,《汉书》云吾翁即汝翁,此可据也。
针针:《戌集上·金字部》《广韵》之林切《集韵》《正韵》诸深切,□音斟。《说文徐注》俗鍼字。所以缝也。《易·乾卦各从其类疏》若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天宝遗事》唐宫中七夕结彩楼,□瓜果酒炙,祀牛女。妃嫔各执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又姓。明隆庆举人针惠。又《方书》针灸法。互详后鍼字注。又虫名。《古今注》蝌蚪,一名□针。又书法。有垂露体,悬针体。《庾信·谢赵王启》垂露悬针,书恩不尽。又《广韵》之任切《集韵》《韵会》《正韵》职任切,□枕去声。《集韵》缝也。又刺也。
毡毡:《辰集下·毛字部》《正字通》俗氊字。详氊字注。(毡)《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诸延切,音旃。《说文》捻毛也。或曰捻,执也,蹂也。蹂毛成片,故谓之毡。《释名》毡,旃也。毛相着旃旃然也。《周礼·天官·掌皮》秋敛皮,冬敛革,共其毳毛为毡。又《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疏〉案谓牀也。牀上着毡,即谓之毡案。《齐民要术》作毡法,春毛秋毛中半和用。秋毛紧强,春毛软弱,独用太偏,是以须亲。三月桃花水毡第一。凡作毡,不须厚大。唯紧薄均调乃佳耳。通作旃。《前汉·王褒传》荷旃被毳。《王吉传》细旃之上。《苏武传》啮雪与旃毛。皆与旃同。又叶之人切,音真。《杨方·合欢诗》寒坐□肩毡。上叶身,下叶尘。(毡)考证:(《周礼·天官·掌皮》共其毳皮为毡。)谨照原文毳皮改毳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