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ōu luó bà gǔ
成语注音:ㄕㄡ ㄌㄨㄛˊ ㄅㄚˋ ㄍㄨˇ
成语简拼:SLBG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収鑼罷皷
成语解释
停止敲击锣鼓。比喻结束,结尾。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活动等
近义词
偃旗息鼓
成语接龙
1、收锣罢鼓→鼓唇弄舌→舌挢不下→下气怡声→声色货利→利欲熏心→心心相印→印累绶若→若离若即→即景生情→情深意重→重床迭架→架谎凿空→空腹高心→心旷神怡→怡情理性→性命交关→关门落闩→闩门闭户→户枢不蠹→蠹政病民→民和年稔→稔恶盈贯→贯盈恶稔→稔恶藏奸
2、收锣罢鼓→鼓腹含和→和光同尘→尘羹涂饭→饭蔬饮水→水流花落→落井下石→石城汤池→池鱼堂燕→燕妒莺惭→惭凫企鹤→鹤发松姿→姿意妄为→为小失大→大声疾呼→呼天叩地→地下修文→文期酒会→会者不忙→忙中有失→失张冒势→势倾天下→下车伊始→始乱终弃→弃本求末
3、收锣罢鼓→鼓鼓囊囊→囊漏储中→中冓之言→言三语四→四通五达→达权知变→变化无常→常年累月→月下花前→前街后巷→巷议街谈→谈议风生→生花妙笔→笔底春风→风清月白→白头不终→终南捷径→径情直行→行奸卖俏→俏成俏败→败鳞残甲→甲第连云→云龙风虎→虎据龙蟠
4、收锣罢鼓→鼓角齐鸣→鸣鼓而攻→攻玉以石→石泐海枯→枯株朽木→木人石心→心上心下→下笔如神→神通广大→大题小做→做刚做柔→柔远怀迩→迩安远至→至公无我→我心如秤→秤薪而爨→爨桂炊玉→玉液金浆→浆水不交→交臂历指→指南攻北→北辕适粤→粤犬吠雪→雪鬓霜毛
5、收锣罢鼓→鼓角齐鸣→鸣琴而治→治国安邦→邦家之光→光前絶后→后会有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容光焕发→发擿奸伏→伏法受诛→诛求无度→度己失期→期颐之寿→寿终正寝→寝食俱废→废私立公→公耳忘私→私心杂念→念兹在兹→兹事体大→大直若屈→屈蠖求伸→伸冤理枉
成语造句
(1)安琪写不出成语“收锣罢鼓”,所以单元测试仅99分。
(2)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收锣罢鼓”几个大字。
(3)苗苗不会写成语“收锣罢鼓”的最后一个字。
(4)维焱叔叔给我讲述了“收锣罢鼓”的成语故事。
(5)镇中心学校的逄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收锣罢鼓”。
成语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骨肉团聚,不过欢笑一场,以此收锣罢鼓,有何趣味。』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收收:shōu 1、<动>拘捕;捕捉。《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2、<动>收获。《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又] 收成。晁错《论贵粟疏》:『百亩之收不过百担。』3、<动>收拾;拣收。《殽之战》:『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4、<动>收藏;收养。《促织》:『意似良,喜而收之。』5、<动>征收。《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6、<动>收拢;聚集。《赤壁之战》:『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7、<动>收取;夺取。《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8、<动>收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收谷] (1)收藏谷物。(2)收养。[收杀] 结局。
锣锣:luó打击乐器,用铜制成,形状象盘子,用锣槌敲打:敲锣打鼓。
罢罢:bà 1、<动>罢免。《芋老人传》:『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2、<动>停止。《论语·子罕》:『欲罢不能,既竭吾才。』3、<动>结束。《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又] 完;尽.《朝天子·咏喇叭》:『只吹得水尽鹅飞罢。』pí<形>通『疲』。《过秦论》:『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论积贮疏》:『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鼓鼓:gǔ 1、<名>鼓,一种打击乐器。《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音,管籥之音。』2、<名>鼓乐声。《石钟山记》:『噌吰如钟鼓不绝。』3、<名>战鼓。《赤壁之战》:『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4、<动>击鼓进军。《曹刿论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5、<动>弹奏、敲击(乐器)。《庄暴见孟子》:『何以能鼓乐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6、<动>挥动;振动。《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乃市井鼓刀之屠。』《石钟山记》:『微风鼓浪,水石相搏。』7、<动>隆起;凸出。《中山狼传》:『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8、<量>古代夜间计时单位『更』的代称,一鼓即一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
收收:《卯集下·攴字部》《唐韵》式周切《集韵》尸周切,□音荍。《说文》捕也。《五经文字》作収,讹。《诗·大雅》此宜无罪,女反收之。〈传〉收,拘收也。又《诗·周颂》我其收之。〈传〉收,聚也。又《礼·玉藻》有事则收之。〈疏〉当有事之时,则收敛之。又《左传·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注〉收,取也。又《战国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注〉收,犹息也。又《博雅》收,振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泄。《朱传》振,收也。又车轸也。《诗·秦风》小戎俴收。〈传〉收,轸也。又夏冠名。《仪礼·士冠礼》周弁,殷冔,夏收。〈注〉收,言所以收敛发也。又神名。《礼·月令》其神蓐收。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锣锣:《戌集上·金字部》《广韵》鲁何切《集韵》《韵会》良何切《正韵》郞何切,□音罗。《广韵》钞锣,器也。《正字通》筑铜为之,形如盆,大者声扬,小者声杀。乐书有铜锣。自后魏宣武以后,有铜钹沙罗,沙罗即□锣。《六书故》今之金声,用於军旅者。亦以为盥盆。
罢罢:《未集中·网字部》《广韵》薄蟹切《集韵》《韵会》部买切,□音□。《说文》遣有罪也。从罔,能。言有贤能而入罔,即贳遣之。周礼曰:议能之辟。又《玉篇》休也,已也。《易·中孚》或鼓或罢。《左传·襄三十年》皆自朝布路而罢。《论语》欲罢不能。又《广韵》甫靡切《集韵》补靡切,□音彼。义同。又《韵会》皮驾切,音与杷同。义同。又《广韵》符羁切《集韵》《正韵》蒲糜切,□音皮。疲,或作罢。《玉篇》极也。《周礼·秋官·大司寇》以圜土聚敎罢民。〈疏〉罢谓困极罢弊。《礼·少仪》师役曰罢。〈注〉罢之为言劳也。又《楚辞·大招》诛讥罢只。〈注〉罢,驽也。《史记·平原君传》臣不幸有罢癃之疾。又《集韵》攀糜切,音披。罢辜,磔牲以祭。又《集韵》罴,或省作罢。详罴字注。又《集韵》拍逼切,音堛。同副。副,判也。或作罢。又《正韵》补买切,音摆。闽人呼父为郞罢。《顾况诗》儿馁嗔郞罢。《唐韵正》罢音皮,皮音婆。凡经传中罢倦之罢,罢休之罢,皆读婆。今人音皮,而误又添一蒲蟹反,至土音,又转而为蒲怕矣。
鼓鼓:《亥集下·鼓字部》《唐韵》工户切《集韵》《韵会》果五切《正韵》公土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徐锴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为椌,革为面,可以击也。乐书,鼓所以检乐,为羣音长。《周礼·地官·鼓人》掌敎六鼓。〈注〉六鼓:靁鼓八面,灵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晋鼓,皆两面。又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谓之节鼓。殷楹鼓,以柱贯中,上出而树之也。周县鼓,植簨虡而县之也。又星名。《尔雅·释天》河鼓谓之牵牛。《郭注》荆楚人呼牵牛为担鼓。担者,荷也。又《前汉·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鸣,曰石鼓,鸣则有兵。又国名。春秋鼓国,白狄别种。《左传·昭二十三年》晋袭鼓,灭之。《后汉·郡国志》钜鹿下曲阳有鼓聚,故翟鼓子国。又量名。《礼·曲礼》献米者操量鼓。《广雅》斛谓之鼓。《荀子·富国篇》瓜桃枣李,一本数以盆鼓。〈注〉鼓,量也。谓数度以盆量也。又《后汉·东夷传》扶余国,正月,国中连日大会饮乐,名曰迎鼓。《集韵》俗作皷,非是。考证:(乐器,鼓所以检乐,为羣音长。)谨按玉篇无此文,语见韵会引乐书。谨改乐器为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