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旗卷伞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ōu qí juàn sǎn成语简拼:SQJS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繁体:收旗卷傘
成语解释
比喻停止活动。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收旗卷伞”几个大字。
(2)东东写不出成语“收旗卷伞”,导致期末考试仅97分。
(3)行宫中学的稽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收旗卷伞”。
(4)米尧哥哥给瀛嵋和欢琬介绍了“收旗卷伞”的成语典故。
(5)小畅不会写成语“收旗卷伞”的最后一个字。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收收:shōu 1、<动>拘捕;捕捉。《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2、<动>收获。《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又] 收成。晁错《论贵粟疏》:『百亩之收不过百担。』3、<动>收拾;拣收。《殽之战》:『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4、<动>收藏;收养。《促织》:『意似良,喜而收之。』5、<动>征收。《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6、<动>收拢;聚集。《赤壁之战》:『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7、<动>收取;夺取。《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8、<动>收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收谷] (1)收藏谷物。(2)收养。[收杀] 结局。
旗旗:qí 1、<名>旗子;旗帜。《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名>表识;标志。《左传·闵公二年》:『衣,身之章也;佩,衷之旗也。』3、<名>幌子;招子。《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4、<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分为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
卷卷:juǎn 1、<动>把东西卷裹成圆筒形。《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动>翻卷;掀起;裹起。《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3、<动>席卷;全部盗取或侵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他意欲卷了两家的银子逃去。』juàn 1、<名>书卷;书籍。《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2、<名>整部书的一部分。《<指南录>后序》:『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3、<量>表示文书、书籍的单位。《木兰辞》:『军书十二卷。』4、<名>试卷;考卷。《左忠毅公逸事》:『呈卷,即而署第一。』
伞伞:sǎn(1)挡雨或遮太阳的用具,用油纸、布、塑料等制成,中间有柄,可以张合:一把伞;旱伞;雨伞。(2)象伞的东西:降落伞。(3)姓。
收收:《卯集下·攴字部》《唐韵》式周切《集韵》尸周切,□音荍。《说文》捕也。《五经文字》作収,讹。《诗·大雅》此宜无罪,女反收之。〈传〉收,拘收也。又《诗·周颂》我其收之。〈传〉收,聚也。又《礼·玉藻》有事则收之。〈疏〉当有事之时,则收敛之。又《左传·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注〉收,取也。又《战国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注〉收,犹息也。又《博雅》收,振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泄。《朱传》振,收也。又车轸也。《诗·秦风》小戎俴收。〈传〉收,轸也。又夏冠名。《仪礼·士冠礼》周弁,殷冔,夏收。〈注〉收,言所以收敛发也。又神名。《礼·月令》其神蓐收。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旗旗:《卯集下·方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渠之切《正韵》渠宜切,□音奇。《说文》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释名》熊虎为旗,军将所建,象其猛如虎,与衆[音zhòng]期其下也。《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又〉师都建旗。〈注〉画熊虎者,乡遂出军赋,象其守猛莫敢犯也。又《左传·闵二年》佩衷之旗也。〈注〉旗,表也。又星名。《史记·天官书》东北曲十二星曰旗。〈注〉两旗者,左旗九星,在河鼓左也。右旗九星,在河鼓右也。皆天之鼓旗,所以为旌表。又姓。《广韵》齐卿子旗之后,汉有九江太守旗光。又与箕同。《荀子·富国篇》则国安於盘石,寿於旗翼。〈注〉旗,读为箕。箕翼,二十人宿名。又《韵补》叶渠尤切。《班固·西都赋》乗[音chéng]輚辂,登龙舟,张凤盖,建华旗。○按《说文》旗从□其声,训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也。旗从□,斤声,训旗有衆[音zhòng]铃以令衆[音zhòng]也。分旗,旗为二。《正字通》云:周礼九旗所画异物,所建异名,各有等差。虽旌旄之通称,而制度自别,未可合为一也。
卷卷:《子集下·卩字部》《唐韵》居倦切《集韵》《韵会》古倦切《正韵》吉掾切,□音眷。《说文》厀曲也。又书卷。《扬子·法言》一卷之书,必立之师。《增韵》可舒卷者曰卷。编次者曰帙。又《唐韵》居转切《集韵》《韵会》《正韵》古转切,□眷上声。《广韵》舒卷之卷。《韵会》或作卷。又卷耳,草名。《诗·周南》采采卷耳。又卷舌,星名。《前汉·刘向传》客星见昴卷之间。〈注〉师古曰:见於昴与卷舌之间也。又《唐韵》巨员切《集韵》《韵会》逵员切,□音权。《集韵》曲也。《诗·大雅》有卷者阿。又《中庸》一卷,石之多。〈注〉犹区也。又《韵会》大卷,黄帝乐名。《周礼·大司乐注》卷者,卷聚之义。又通作惓。《前汉·贾捐之传》敢昧死竭卷卷。又《集韵》《韵会》《正韵》□驱圆切,音□。《集韵》县名,在河南。《前汉·周勃传》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又《集韵》一曰冠武。又《正韵》古本切,音衮。《礼·王制》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
伞伞:《子集中·人字部》《广韵》苏旱切《集韵》颡旱切,□音散。御雨蔽日,可以卷舒者。通作繖。亦作□。《说文》盖也。《通雅》繖本因古之縿,升庵谓伞亦古文,晋舆服志,功曹吏繖扇骑从伞。始见於南史,王缙以笠伞覆面。魏书裴延儁传,山胡持白伞白旛。○按《说文》幓,旌旗之斿。《尔雅》纁帛縿。注:衆[音zhòng]旒所着正幅为縿。此即繖之原也。又地名。《辽史·太宗纪》驻跸於伞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