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ǎn bīng xiū wén
成语注音:ㄧㄢˇ ㄅㄧㄥ ㄒㄧㄨ ㄨㄣˊ
成语简拼:YBXW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偃兵修文
成语解释
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停止战斗
近义词
偃武觌文、偃武修文、偃武行文、偃武兴文
成语接龙
1、偃兵修文→文如其人→人山人海→海沸山裂→裂裳衣疮→疮好忘痛→痛深恶绝→绝后空前→前街后巷→巷尾街头→头稍自领→领异标新→新婚燕尔→尔雅温文→文圆质方→方领矩步→步步为营→营私罔利→利傍倚刀→刀光血影→影影绰绰→绰绰有裕→裕后光前→前古未有→有棱有角
2、偃兵修文→文章经济→济世安民→民殷国富→富轹万古→古往今来→来之不易→易口以食→食不充口→口是心非→非分之念→念兹在兹→兹事体大→大有人在→在谷满谷→谷马砺兵→兵微将寡→寡二少双→双喜临门→门可罗雀→雀目鼠步→步履维艰→艰苦卓絶→絶圣弃知→知命乐天
3、偃兵修文→文理不通→通邑大都→都中纸贵→贵人善忘→忘年之契→契船求剑→剑戟森森→森罗万象→象齿焚身
4、偃兵修文→文理俱惬→惬心贵当→当家立业→业精于勤→勤学苦练→练达老成→成年累月→月露风云→云起雪飞
5、偃兵修文→文理俱惬→惬心贵当→当刑而王→王侯将相→相煎何急→急吏缓民→民脂民膏→膏肓之疾→疾走先得
6、偃兵修文→文章魁首→首善之地→地动山摇→摇席破座→座无虚席→席丰履厚→厚此薄彼→彼唱此和→和而不唱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偃兵修文”几个大字。
(2)果果写不出成语“偃兵修文”,所以昨天考试仅99分。
(3)乐童哥哥给绽芸和衿岑介绍了“偃兵修文”的成语典故。
(4)噜噜不会写成语“偃兵修文”的最后一个字。
(5)三台河中学的阮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偃兵修文”。
成语出处
《后汉书·杜诗传》:『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偃兵修文,群帅反旅。』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修文修文:1、兴修文教,加强文治。《国语·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2、旧称文人死亡为修文。唐杜甫《哭李常侍峄》诗之一:『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
偃偃:yǎn 1、<动>仰卧;又为仰面向后倒,与『仆』相对。《窦娥冤》:『人拥的我前合后偃。』2、<动>信息;停止。《庄子·徐无鬼》:『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偃蹇] (1)高耸的样子。(2)高傲的样子。[偃息] 安卧。[偃仰] (1)悠闲安逸的样子。(2)仰面倒下。
兵兵:bīng 1、<名>兵器;武器。《殽之战》:『束载、厉兵、秣马矣。』《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2、<名>军队;士兵。《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3、<名>战争;军事。《论积贮疏》:『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教战守策》:『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4、<名>战略。《谋攻》:『战上兵伐谋。』
修修:xiū 1、<动>修饰。《汉书·冯奉世传》:『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2、<动>撰写;修改;润色。《柳敬亭传》:『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3、<动>修理;修造;修建。《过秦论》:『修守战之具。』4、<动>整治;治理。《隆中对》:『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5、<动>修养;修行。《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修身洁行数十年。』6、<动>效法;学习。《原毁》:『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7、<形>长;高。《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8、<形>善;美好。《离骚》:『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辨] 修,脩。『修』的本义是修饰,『脩』的本义干肉。二字常通用,但『干肉』一义不写作『修』。[修书] (1)写信;(2)著作撰写。[修文] (1)兴修文教,加强文治。(2)旧称文人死亡为修文。
文文:wén 1、<名>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后写作『纹』。《公输》:『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2、<形>华美;有文彩的。《冯谖客孟尝君》:『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3、<名>文章。《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4、<名>文字。《游褒禅山记》:『独其文犹可识。』5、<名>非军事的,与『武』相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6、<动>在身上刺花纹,叫『文身』。《庄子·逍遥遊》:『越人断发文身。』7、<名>文化;文教。《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8、<量>用于旧时的铜钱,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魏书·高崇传》:『在市铜价,八十一文得铜一斤,私造薄钱,斤馀二百。』9、<动>修饰;掩盖。《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成语有『文过饰非』。10、<名>规定、仪式。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成语有『繁文缛节』。
偃偃:《子集中·人字部》《唐韵》《韵会》於幰切《集韵》隐幰切,□烟上声。《说文》僵也,仆也。《仪礼·乡射礼》偃旌兴而俟。《淮南子·精神训》墙之立,不若其偃也。又服也,靡也,卧也。《诗·小雅》或息偃在牀。《书·武成》偃武修文。又偃蹇,困顿失志貌。《左传·哀六年》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注〉偃蹇,骄傲也。又与堰同,壅水也。《周礼·天官·䱷人注》梁,水偃也,偃水为关空也。又偃猪,下湿之地。《左传·襄二十五年》规偃猪。《正义曰》偃猪,谓偃水为猪也。又厕也。《庄子·庚桑楚》观室者周於寝庙,又适其偃焉。〈注〉偃谓屛厠也。屛厠则以偃溲。又地名。《春秋·僖元年》公败邾师于偃。又姓。晋偃籍。又《集韵》於殄切,音蝘。义同。考证:(《周礼·天官·䱷人注》梁,水偃也,偃水为阔空也。)谨照原文阔空改关空。
兵兵:《子集下·八字部》《唐韵》甫明切《集韵》《韵会》晡明切《正韵》补明切,□丙平声。《说文》械也。《增韵》戎器也。《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又执兵器从戎者曰兵。《礼·月令》命将帅选士厉兵。《周礼·夏官》中秋敎治兵。《广韵》戎也。又击敌曰兵之。《左传·定十年》公会齐景公于夹谷,齐犁弥使莱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注〉命士官击莱人也。又《礼·曲礼》死□曰兵。〈注〉言能扞国难为□所杀者,谓为兵也。又必良切,音浜。《诗·卫风》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史记·天官书》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宁昌。《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谓摄扬。盱目□兵,天下富昌。◎按兵古音必良切,自《魏·王粲·刀铭》相时阴阳,制兹利兵。始与清、呈、形、灵为韵。《□思王·孟冬篇》武官诫田,讲旅统兵。与清、停为韵。《赠丁仪王粲》诗:皇佐扬天惠,四海无交兵。与清、城、名、声为韵。《明帝·苦寒行》虽有吴蜀□,春秋足耀兵。与龄、缨为韵。又《韵补》叶犇谟切,音逋。《道藏歌》解带天皇寝,停驾高上兵。玉真启角节,翊卫自相扶。
修修:《未集下·肉字部》《唐韵》息流切《集韵》《韵会》《正韵》思留切,□音羞。《说文》脯也。《正字通》肉条,割而乾之也。《释名》缩也。腊脯乾燥而缩。《周礼·天官·膳夫》凡肉修之颁赐皆掌之。〈注〉修,脯也。又《内饔》凡掌共羞修□膴胖骨鱐,以待共膳。〈注〉修,锻脯也。《左传·庄二十四年》女贽不过榛栗枣修。〈注〉修,脯也。《释文》锻脯加姜桂曰修。又治也,习也。《书·说命》尔交修子。〈疏〉令其交更修治己也。《诗·大雅》修尔车马。《礼·礼运》讲信修睦。又《韵会》长也。《诗·小雅》四牡修广。〈传〉修,长也。又《大雅》孔修且张。《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注〉长也。又扫除也。《周礼·天官》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修。〈注〉修,扫除粪酒。《礼·祭义》宫室既修。〈注〉修,设,谓除及黝垩。又备也。《周语》修其簠簋。〈注〉备也。又久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目不荼,则及其大修也,筋代之受病。〈注〉修,犹久也。又儆也。《鲁语》吾冀而朝夕修我。〈注〉儆也。又乾也。《诗·王风》中谷有蓷,暵其修矣。〈传〉修,且乾也。又《尔雅·释乐》徒鼓钟谓之修。又草名。《山海经》贾超之山,其中多龙修。〈注〉郭曰:龙须也。似莞而细,生山石穴中。又鱼名。《山海经》橐[音tuó]山,橐[音tuó]水出焉,其中多修辟之鱼。又姓。《韵会》汉有屯骑校尉修炳。又人名。《屈原·离骚》吾令蹇修以为理。〈注〉蹇修,伏羲氏之臣也。又《正韵》云九切,音有。《周礼·春官·鬯人》庙用修。〈注〉修,器名,漆尊也。郑康成曰:修读为卣。又《集韵》他雕切,音祧。县名,在信都。周亚夫封邑。《前汉·恩泽侯表序》孝景将侯王氏,修侯犯色。〈注〉修,读曰条。又《类篇》思邀切,音宵。修修,羽敝也。《正字通》说文修,脯也。修,饰也。分为二。今修修通。考证:(又敬也。《鲁语》吾冀而朝夕修我。〈注〉敬也。)谨照原文两敬字□改儆。
文文:《卯集下·文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分切,音纹。《说文》错画也。《玉篇》文章也。《释名》文者,会集衆[音zhòng]彩,以成锦绣。合集衆[音zhòng]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易·系辞》物相亲,故曰文。《周礼·天官·典丝》供其丝纩组文之物。〈注〉画绘之事,青与赤谓之文。《礼·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又《尚书序》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说文》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古今通论》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谓文饰。又《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达文理。《史记·礼书》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一,是谓太隆。又《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疏〉发举则有文谋。又《礼·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史记·乐书》礼自外作,故文。〈注〉文犹动,礼肃人貌。貌在外,故云动。又《礼·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注〉文,犹美也,善也。又《左传·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注〉有文辞也。又《前汉·酷吏传》司马安之文法。〈注〉以文法伤害人也。〈又〉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注〉言其文案整密也。又姓。《前汉·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又《史记·諡法》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又兽名。《山海经》放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又《集韵》文运切,音问。《论语》小人之过也,必文。《朱传》文,饰之也,去声。又眉贫切,音珉。饰也。《礼·玉藻》大夫以鱼须文竹,刘昌宗读。又《韵补》叶微匀切。《崔駰·达旨》摛以皇质,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为仁。《张衡·西京赋》都邑游侠,张赵之伦。齐志无忌,拟迹田文。又叶无沿切。《蔡洪棊赋》画路表界,白质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