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ǔ zōng fǎ dù
成语注音:ㄗㄨˇ ㄗㄨㄙ ㄈㄚˇ ㄉㄨˋ
成语简拼:ZZFD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祖宗灋度
成语解释
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祖宗成法
成语接龙
1、祖宗法度→度德量力→力不能支→支分族解→解弦更张→张大其词→词穷理极→极天罔地→地棘天荆→荆天棘地→地下修文→文理不通→通古达变→变躬迁席→席地幕天→天命攸归→归十归一→一触即发→发蒙解惑→惑世诬民→民和年丰→丰姿绰约→约法三章→章句小儒→儒雅风流
2、祖宗法度→度己失期→期颐之寿→寿终正寝→寝食俱废→废文任武→武昌剩竹→竹烟波月→月朗星稀→稀世之宝→宝刀未老→老牛破车→车驰马骤→骤风暴雨→雨旸时若→若隐若显→显姓扬名→名存实亡→亡不待夕→夕惕朝乾→乾乾翼翼→翼翼飞鸾→鸾跂鸿惊→惊风骇浪→浪蕊浮花
3、祖宗法度→度己以绳→绳愆纠违→违世绝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衣箪食→食不求甘→甘贫守分→分文不取→取乱存亡→亡羊之叹→叹为观止→止戈散马→马鹿异形→形销骨立→立马万言→言行一致→致远任重→重熙累叶→叶公好龙→龙战虎争→争奇斗艳→艳如桃李→李广难封
4、祖宗法度→度己以绳→绳先启后→后悔无及→及笄年华→华冠丽服→服牛乘马→马不解鞍→鞍马劳困→困知勉行→行不踰方→方外之人→人微权轻→轻财好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非文是→是非颠倒→倒山倾海→海阔天空→空前绝后→后福无量→量才録用→用尽心机
5、祖宗法度→度日如年→年复一年→年经国纬→纬地经天→天付良缘→缘木希鱼→鱼溃鸟离→离经辨志→志坚行苦→苦尽甜来→来情去意→意望已过→过街老鼠→鼠肝虫臂→臂有四肘→肘行膝步→步步莲花→花香鸟语→语四言三→三十六行→行不胜衣→衣香髻影→影只形单→单文孤证
成语示例
(1)仁宗即位时,大学士的品位还不过是五品,这是祖宗法度,不能擅改。▼《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
(2)…地气自南而北之征。不久天子必用南人为相,变乱祖宗法度,终宋世不得太平。』这个兆,正应在王安石身上。荆…——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成语造句
(1)大足县龙岗中学的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祖宗法度”。
(2)斐斐不会写成语“祖宗法度”的最后一个字。
(3)欢欢写不出成语“祖宗法度”,导致语文测试只得了97分。
(4)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祖宗法度”几个大字。
(5)书华大哥哥给恋筱和嫔然讲述了“祖宗法度”的历史典故
(6)不久天子必用南人为相,变乱祖宗法度,终宋世不得太平。
(7)可惜这小子还是嫩了点,祖宗法度变与不变关乎天下大运,非此即彼,哪有能两面讨好的事情?
(8)在去什邡市马祖初级中学的面包车上,乙雒叔叔给柳影和芝玲讲解了『祖宗法度』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宣各遗事》后集:『臣等谨按:蔡京罪恶最大……变乱祖宗法度,窃弄朝迁爵赏。』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宗法宗法:1、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组织、统治社会的法则。清凤韶《凤氏经说·宗法》:『先王为大夫士立有宗法,义取尊祖收族也。《大传》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宗法皆然。继祖,继曾高祖,亦统谓之小宗。大宗惟一,小宗无数。』2、旧时的家法。
法度法度:[fǎdù] (1)法律制度。(2)规矩,行为的准则。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汉·贾谊《过秦论》。
祖宗祖宗:<轻>一个家族的上辈,多指较早的。也泛指民族的祖先。
祖祖:zǔ 1、<名>祖庙;宗庙。《尚书·舜典》:『受终于文祖。』2、<名>祖先。桓宽《盐铁论·结合》:『故先祖基之,子孙成之。』3、<名>祖父。《捕蛇者说》:『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4、<名>开始。《察变》:『此区区一小草耳,若迹其祖始,远及洪荒。』5、<动>效法。《屈原列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6、<动>出行时祭祀路神。《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本] 书籍或者碑帖最早的刻本或拓本。[祖考] 祖先。[祖师] 一派学术、技艺、宗教的创始人。[祖述] 阐述前人的行为学说,并加以效法。[祖送] 饯行;送行。[祖席] 送别的宴席。
宗宗:zōng 1、<名>祖宗;宗庙。《尚书·大禹谟》:『受命于神宗。』2、<名>祖宗;祖先。《左传·成公三年》:『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3、<名>宗族。《叔向贺贫》:『其宗灭于绛。』4、<动>祭祀。《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5、<动>遵奉;尊崇。《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6、<动>归往。《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7、<名>本源。《庄子·知北游》:『将反于宗。』[宗祠] 祠堂;家庙。[宗法] (1)宗族之法。(2)旧时的家法。[宗匠] 学问、技艺上有大成就而为人敬仰的人,比喻君主或辅佐之臣。[宗器] 祭祀用的器具。[宗事] (1)宗庙事务。(2)尊重其事
法法:fǎ 1、<名>法令;法律;制度。《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2、<名>标准;法则;规律。《礼记·中庸》:『是故君子动而世为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察变》:『此物能寒,法当较今尤茂』3、<名>方法;做法。《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采草药》:『古法采草药多用二、八月。』4、<动>效法;仿效。《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察今》:『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5、<名>佛教的道理。高适《赠杜二拾遗》:『听法还应难。』
度度:dù 1、<名>量长短的标准。也指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汉书·律历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引:十丈。)《郑人买履》:『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2、<名>限度。《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3、<名>制度;法度。《答司马谏议书》:『谇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4、<名>气度;度量。《荆轲刺秦王》:『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5、<名>计划;打算。《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6、<动>渡过;越过。《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7、<量>次;回。《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duó 1、<动>量(长短)。《齐桓晋文之事》:『度,然后知长短。』《郑人买履》:『鸹自度其足而置其座。』2、<动>计算;估计。《垓下之战》:『项主自度不得脱。』《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3、<动>砍伐。《左传·隐公十一年》:『山有木,工则度之。』
祖祖:《午集下·示字部》《唐韵》则古切《集韵》《韵会》总古切《正韵》总五切,□音组。《玉篇》父之父也。又先祖,始祖,通谓之祖。《诗·小雅》似续妣祖。《礼·丧服小记》别子为祖。又《说文》始庙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又《广韵》始也,上也,本也。《礼·中庸》祖述尧舜。《仲尼燕居》如此则无以祖洽於衆[音zhòng]。《前汉·食货志》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饥。《孟康注》谓黎民始饥也。又法也。《礼·乡饮酒义》亨狗於东方,祖阳气之发於东方也。又习也。《鲁语》祖识地德。又祭道神曰祖。共工之子曰修,好远游,舟车所至,靡不穷览,故祀以为祖神。祖者,徂也。《诗·大雅》仲山甫出祖。〈注〉祖,将行犯軷之祭也。《左传·昭七年》公将往,梦襄公祖。又姓。祖已之后,出范阳。又《集韵》咨邪切,音□。《前汉·地理志》安定郡有祖厉县。又神名。《山海经》祖状之尸。〈注〉音如柤棃之柤。又叶阻渚切,音树。《张衡·东京赋》敺[音qū]以就役,惟力是视。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汉,而欣戴高祖。
宗宗:《寅集上·宀字部》《唐韵》作冬切《集韵》《韵会》祖賨切《正韵》祖冬切,□音□。《说文》尊祖庙也。《白虎通》宗者何,宗有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郉昺曰》宗者,本也。庙号不迁,最尊者祖,次曰宗,通称曰宗庙。《礼·祭法》有虞氏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贾谊曰》祖有功,宗有德也。又流派所出为宗。《礼·丧服小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为小宗。《程颐曰》凡言宗者,以主祭祀为言,人宗於此而祭祀也。又同姓曰宗。《诗·大雅》宗子维城。〈注〉同姓也。又《书·舜典》禋于六宗。〈注〉谓所尊祭者,其祀有六,寒暑日月星水旱也。贾逵曰: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司马彪曰:天宗日月星辰寒暑之属,地宗社稷五祀之属。又秩宗,官名。《书·舜典》咨伯,汝作秩宗。〈注〉主郊庙之官,掌叙鬼神尊□,故曰秩宗,周礼谓之宗伯。又曰祝宗。又《周礼·春官·大宗伯》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又瞽宗,殷学名。又人物所归往亦曰宗。《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注〉言百川以海为宗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又姓。又叶则郞切,音臧。《史记·司马迁自叙》蠲除肉□,开通关梁。广恩施博,厥称太宗。《说文》从宀从示。《徐曰》宗庙,神只所居。示,古只字。考证:(《周礼·春官·大宗伯》诸侯朝於天子,春见曰朝,夏见曰宗。)谨照原文诸侯朝於天子改为宾礼亲邦国。
法法:《巳集上·水字部》(古文)佱灋《唐韵》方乏切《集韵》《韵会》弗乏切,□翻入声。《尔雅·释诂》法,常也。《释名》法,偪也。偪而使有所限也。《礼·月令》乃命太史守典奉法。〈注〉法,八法也。又制度也。《礼·曲礼》谨修其法而审行之。又礼法也。《孝经·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又□法也。《书·吕□》惟作五虐之□曰法。又象也。《文心雕龙·书记篇》申宪述兵,则有律令法制。法者,象也。兵谋无方,而奇正有象,故曰法。又效法也。《易·系辞》崇效天,□法地。又执法,星名。《史记·天官书注》端门次东第一星为左执法,廷尉之象。端门西第一星为右执法,御史大夫之象。又姓。《后汉·法雄传》齐襄王法章之后。又《韵补》叶敷弗切,音拂。《扬子·太□经》阳气高县厥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则。又叶芳未切,音废。《欧阳修铭》奕奕明堂,万邦从祀,岂无臣工,为予执法。
度度:《寅集下·广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故仍。《正韵》独故切,□音渡。《说文》法制也。从又,□省声。《徐曰》又,手也。布指知尺,舒肱知寻,故从手。《书·舜典》同律度量衡。〈传〉度,丈尺也。《前汉·律正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於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又躔度。《书·尧典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礼·乐记》百度得数而有常。〈注〉百度,百刻也。言日月书夜不失正也。又殳也。《周礼·地官·司市》胥执鞭度。〈注〉度,殳也。〈疏〉因刻丈尺,则为度。又法度。《易·节卦》节以制度。《礼·仲尼燕居》制度在礼。又度量。《前汉·高帝纪》常有大度。又风度。《唐书·张九龄传》风度能若九龄乎。又初度。《屈原·离骚》皇览揆予於初度。〈注〉初生年时也。又姓。《广韵》出后汉荆州刺史度尚。又县度,山名。《前汉·西域传》县度,石山也。谿谷不通,以绳相引而度。又古度,树名。《左思·吴都赋》松梓古度。又《玉篇》与渡通。过也。《前汉·贾谊传》犹度江河亡维楫。又《广韵》徒落切,音铎。《尔雅·释诂》谋也。《诗·小雅》周爰咨度。《左传·襄四年》咨亲为询,咨礼为度。又《諡法》心能制义曰度。又投土於版也。《诗·大雅》度之薨薨。〈笺〉度,犹投也。又度支,官名。《唐书·百官志》度支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途之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考证:(《前汉·律正志》度者,分寸丈尺引也。)谨照原文丈尺改尺丈。(《前汉·西域传》县度者,石也。)谨照原文改县度,石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