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ǔ lóng zhī nüè
成语注音:ㄗㄨˇ ㄌㄨㄙˊ ㄓㄧ ㄋㄩㄝˋ
成语简拼:ZLZN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祖龍之虐
成语解释
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成语用法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1、祖龙之虐→虐老兽心→心不由意→意在言外→外合里应→应有尽有→有隙可乘→乘龙配凤→凤凰来仪→仪表不凡→凡胎肉眼→眼中拔钉→钉嘴铁舌→舌敝唇枯→枯枿朽株→株连蔓引→引吭高歌→歌声绕梁→梁上君子→子夏悬鹑→鹑居鷇饮→饮犊上流→流血漂卤→卤莽灭裂→裂裳裹足
2、祖龙之虐→虐老兽心→心腹大患→患难与共→共为唇齿→齿牙余论→论心定罪→罪不胜诛→诛暴讨逆→逆天违众→众怒难犯→犯而勿校→校短量长→长才广度→度外之人→人面兽心→心术不正→正声雅音→音容笑貌→貌合心离→离经畔道→道不举遗→遗风旧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
3、祖龙之虐→虐老兽心→心腹之患→患得患失→失惊打怪→怪事咄咄→咄咄书空→空拳白手→手不释卷→卷甲衔枚→枚速马工→工力悉敌→敌不可假→假誉驰声→声誉鹊起→起承转合→合盘托出→出没不常→常胜将军→军法从事→事半功百→百计千方→方领矩步→步步高升→升官发财
4、祖龙之虐→虐老兽心→心慌意乱→乱箭攒心→心神不宁→宁折不弯→弯弓饮羽→羽毛丰满→满载而归→归真反璞→璞玉浑金→金声玉服→服牛乘马→马足车尘→尘羹涂饭→饭糗茹草→草长莺飞→飞粮挽秣→秣马脂车→车轨共文→文如其人→人稠物穰→穰穰满家→家道从容→容光焕发
5、祖龙之虐→虐老兽心→心急如焚→焚林而狩→狩岳巡方→方兴未艾→艾发衰容→容头过身→身后萧条→条入叶贯→贯穿今古→古稀之年→年头月尾→尾大不掉→掉三寸舌→舌敝唇焦→焦头烂额→额外主事→事无巨细→细不容发→发棠之请→请由此亡→亡羊得牛→牛衣对泣→泣下沾襟
成语示例
(1)…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不已惨乎!其存心之私,更宜得怨毒之报也。呜呼!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书痴
成语造句
(1)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祖龙之虐”几个大字。
(2)文通大哥哥给沃珊和清一讲了“祖龙之虐”的典故。
(3)小琤不会写成语“祖龙之虐”的最后一个字。
(4)小关写不出成语“祖龙之虐”的拼音。
(5)镇沅县第二中学的盘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祖龙之虐”。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书痴》:『异史氏曰:「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不已惨乎!其存心之私,更宜得怨毒之报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祖祖:zǔ 1、<名>祖庙;宗庙。《尚书·舜典》:『受终于文祖。』2、<名>祖先。桓宽《盐铁论·结合》:『故先祖基之,子孙成之。』3、<名>祖父。《捕蛇者说》:『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4、<名>开始。《察变》:『此区区一小草耳,若迹其祖始,远及洪荒。』5、<动>效法。《屈原列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6、<动>出行时祭祀路神。《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本] 书籍或者碑帖最早的刻本或拓本。[祖考] 祖先。[祖师] 一派学术、技艺、宗教的创始人。[祖述] 阐述前人的行为学说,并加以效法。[祖送] 饯行;送行。[祖席] 送别的宴席。
龙龙:lóng 1、<名>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的动物。《劝学》:『积水成渊,蛟龙生焉。』2、<名>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也指帝王用的东西。《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3、<名>比喻杰出的人物。《隆中对》:『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龙飞] (1)比喻帝王将兴或即位。(2)比喻升官,得意。[龙凤] (1)指优异才能的人。(2)形容帝王的相貌。[龙鳞] 指皇帝或其威严。[龙钟] (1)衰老的样子。(2)潦倒的样子。(3)流泪的样子。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虐虐:nüè 1、<动>残暴。《尚书·汤诰》:『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2、<动>虐待;残害。《与妻书》:『奸官污吏虐民可以。』3、<名>灾祸。《左传·襄公十三年》:『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
祖祖:《午集下·示字部》《唐韵》则古切《集韵》《韵会》总古切《正韵》总五切,□音组。《玉篇》父之父也。又先祖,始祖,通谓之祖。《诗·小雅》似续妣祖。《礼·丧服小记》别子为祖。又《说文》始庙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又《广韵》始也,上也,本也。《礼·中庸》祖述尧舜。《仲尼燕居》如此则无以祖洽於衆[音zhòng]。《前汉·食货志》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饥。《孟康注》谓黎民始饥也。又法也。《礼·乡饮酒义》亨狗於东方,祖阳气之发於东方也。又习也。《鲁语》祖识地德。又祭道神曰祖。共工之子曰修,好远游,舟车所至,靡不穷览,故祀以为祖神。祖者,徂也。《诗·大雅》仲山甫出祖。〈注〉祖,将行犯軷之祭也。《左传·昭七年》公将往,梦襄公祖。又姓。祖已之后,出范阳。又《集韵》咨邪切,音□。《前汉·地理志》安定郡有祖厉县。又神名。《山海经》祖状之尸。〈注〉音如柤棃之柤。又叶阻渚切,音树。《张衡·东京赋》敺[音qū]以就役,惟力是视。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汉,而欣戴高祖。
龙龙:《亥集下·龙字部》(古文)竜□□□□□龒《唐韵》《集韵》力钟切《韵会》《正韵》卢容切,□音笼。《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广雅》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虯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本草注》龙耳亏聪,故谓之龙。《易·乾卦》时乗[音chéng]六龙以御天。又星名。《左传·僖五年》龙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为苍龙之宿。又《襄二十八年》龙,宋郑之星也。又山名。龙门,在河东,见《禹贡》。龙山,见《山海经》。封龙,见《括地志》。又邑名。《左传·成二年》齐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龙。〈注〉龙,鲁邑。在泰山博县西南。又《前汉·地理志》炖煌郡有龙勒县。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又句龙。《左传·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又马名。《周礼·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礼·月令》驾苍龙。又龙辅,玉名。《左传·昭二十九年》公赐公衍羔裘,使献龙辅於齐侯。又草名。《诗·郑风》隰有游龙。《陆玑·草木疏》一名马蓼,生水泽中,今人谓之小荭草。又神名。《山海经》有神名烛龙。《屈原·离骚》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又姓。汉有龙且。又复姓。夏关龙逢,即豢龙氏后。汉御史扰龙羣,即刘累之后。又人名。奢龙,黄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龙辨乎东方,故使为土师。又舜臣名。《书·舜典》帝曰:龙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又《广雅》龙,君也。又《广韵》通也。又《玉篇》竉也。《诗·商颂》何天之龙。我龙受之。《毛传》读如字。《朱传》宠也。又《玉篇》和也,萌也。又《正韵》与宠同。《诗·商颂·何天之龙释文》郑读作宠,荣名之谓也。○按朱传作叶音。又《正韵》音曨。《孟子》有私龙断焉。又《集韵》《韵会》□莫江切,音厖。《集韵》黑白亲色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上公用龙。〈注〉谓亲色,非纯玉也。又叶蒲光切,音庞。《易·坤卦》故称龙焉。叶上嫌於无阳。《扬雄·解嘲》以鸱枭而笑凤凰,执蝘蜒而嘲龟龙。《说文》从肉飞之形,童省声。《徐铉曰》象宛转飞动之貌。考证:(《尔雅·释畜》马高八尺为龙。)谨按尔雅作駥不作龙。今改周礼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虐虐:《申集中·虍字部》《唐韵》鱼约切《集韵》《韵会》逆约切,□音疟。《增韵》苛也。《书·汤诰》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又灾也。《书·盘庚》殷降大虐。〈传〉我殷家于天降大灾。又《说文》残也。《左传·襄十八年》陵虐神主。〈注〉数伐鲁,残民人。又《韵补》宜照切,叶去声。《毛诗》匪用为敎,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髦。又宜戟切,音逆。《史记·叙传》子羽暴虐,汉行功德。《类篇》本作□,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