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刀立誓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ān dāo lì shì成语简拼:ZDL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鑽刀立誓
成语解释
钻刀:古代立誓仪式,立誓人要从刀门下钻过,表示如果负盟,甘愿死于刀刃之下。形容立誓定盟之真诚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钻刀立誓”几个大字。
(2)赫赫写不出成语“钻刀立誓”,因此语文考试只考了98分。
(3)可立大哥哥给杜涵和雨荀介绍了“钻刀立誓”的历史典故
(4)灵儿不会写成语“钻刀立誓”的最后一个字。
(5)泸溪三中的包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钻刀立誓”。
成语出处
清·李玉《牛头山》:『即当钻刀立誓,永受元帅鞭策便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立誓立誓:[lìshì] 发誓;起誓。
钻钻:一、zuàn(1)打眼用的工具,有手摇的、电动的、风动的多种。(2)指钻石:钻戒;十七钻的手表。(3)义同『钻』(zuān)。二、zuān(1)用尖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造成窟窿:钻孔;钻个眼儿;钻木取火。(2)穿过;进入:钻山洞;钻到水里。(3)钻研:钻书本;边干边钻,边学边用。
刀刀:dāo 1、<名>古代兵器。《琵琶行》:『铁骑突出刀枪鸣。』《大铁椎传》:『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2、<名>泛指切割斩削的利器。《庖丁解牛》:『良庖岁更刀,割也。』《狼》:『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立立:lì 1、<动>站立;站着。《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动>停立;停止。《陌上桑》:『五马立踟蹰。』3、<动>竖立;耸立。《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石钟山记》:『大石侧立千尺。』4、<动>设立;建立;制定。《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又] <动使动>使……立。《赤壁之战》:『兵精粮多,足以立事。』5、<动>存在;生存。《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6、<动>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陈涉世家》:『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7、<副>立刻;马上。《鸿门宴》:『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誓誓:shì 1、<名>古代统治者征战前告诫将士的言辞。《周礼·秋官·士师》:『(五戒)一曰誓,用之军旅。』2、<名>盟约;誓言。《孔雀东南飞》:『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3、<动>立誓;发誓。《孔雀东南飞》:『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钻钻:《戌集上·金字部》《唐韵》借官切《集韵》《韵会》《正韵》祖官切,□音劗。《说文》所以穿也。又《前汉·□法志》其次用钻凿。〈注〉钻,膑□也。师古曰:钻,钻去其膑骨也。又《史记·礼书》施钻如蠭虿。〈注〉钻,谓矛矢及镞也。又《正字通》金刚钻生水底,如钟乳,体似紫石英,惟安南高石山羚羊角能碎之。又《广韵》刺也。《尔雅·释木》樝棃曰钻之。《庄子·外物篇》神龟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又凡深入者,借用钻。《论语》钻之弥坚。《尔雅序》沈硏钻极,二九载矣。又《班固·答賔戏》商鞅挟三术以钻孝公。〈注〉帝王霸三策,钻者,取必入之义。又《广韵》子算切《集韵》祖算切,□音□。义同。《六书故》去声借贯切,穿器也。用之穿物曰钻,平声。《正字通》按以凿凿木皆读昨,不闻凿一音,凿物又一音,钻亦如之。必分平去二声,泥。
刀刀:《子集下·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都劳切《正韵》都高切,□到平声。《说文》兵也。象形。《徐曰》象刀背与刃也。《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也。《玉篇》所以割也。《左传·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又钱名。《初学记》黄帝采首山之铜,始铸为刀。《史记·平准书》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注〉索隐曰:刀者,钱也。以其形如刀。《前汉·食货志》利於刀。〈注〉如淳曰:名钱为刀者,以其利於民也。又《诗·卫风》谁谓河广,曾不容刀。《朱注》小船曰刀。《正韵》小船形如刀。
立立:《午集下·立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力入切,音力。《说文》立,住也。《释名》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驻其所也。《广韵》立,行立。《礼·曲礼》立必正方。又成也。《礼·冠义》而后礼义立。又坚也。《易·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论语》三十而立。又树立也。《易·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书·伊训》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左传·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又置也,建也。《书·牧誓》立尔矛。《周礼·天官》建其牧,立其监。《左传·桓二年》师服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又存立也。《论语》己欲立而立人。又速意也。《史记·平原君传》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又直起也。《前汉·五行志》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又《杜甫·朝献太清宫赋》四海之水皆立。《张翥诗》蝃蝀下饮湖水立。又《赵孟頫[音fǔ]诗》骥闻秋风双耳立。又赤立。《宋史·乔行□传》百姓多垂罄之宝,州县多赤立之帑。又阙立。《张衡·周天大象赋》阙立拟乎两观,水府司乎百川。又立政,尚书篇名,周公作。又车名。《后汉·舆服志》有立车。又与粒通。《诗·周颂》立我烝民。〈笺〉立,当作粒。又姓。汉有贤人立如子,唐有长兴令立述。又于贵切。同位。《石经春秋》公即位,作公即立。《周礼·春官》小宗伯掌神位。〈注〉故书位作立。郑司农云:古者立位同字。
誓誓:《酉集上·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时制切,音逝。《说文》约束也。《六书统》从言从折。以言折其罪也。《尔雅·释言》谨也。〈注〉所以约勤谨戒衆[音zhòng]。〈疏〉谨,敕也。集将士而戒之曰誓。《释名》制也,以拘制之也。《正韵》约信也。《书·大禹谟》禹乃会羣后,誓于师。〈传〉誓,戒也。军旅曰誓。《左传·闵二年》誓军旅。〈注〉宣号令也。《礼·曲礼》约信曰誓。〈疏〉用言辞共相约束,以为信也。又《文王世子》曲艺皆誓之。〈注〉戒谨也。又《玉篇》命也。《周礼·春官·典命》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子摄其君。〈注〉誓,犹命也。言誓者,明天子既命之为嗣,树子不易也。又礼,将祭而号令齐百官,亦谓之誓。《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注〉誓戒,要之以□,重失礼也。又男女私约亦曰誓。《诗·国风》信誓旦旦。又《尚书》有甘誓、汤誓、泰誓、牧誓、费誓、秦誓,皆篇名。〈传〉书有六体,誓其一也。又人名。《史记·秦始皇纪》高誓,古仙人名。又《集韵》以制切,音曳。相约以言也。又食列切,音舌。义同。考证:(《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郑笺》誓戒,要之□,重失礼也。)谨按周礼注不名为笺,郑笺谨改注。要之下照原文增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