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上之肉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ǔ shàng zhī ròu成语简拼:ZSZR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俎上之肉
成语解释
俎:菜板。菜板上的肉。比喻可以任人宰割
成语用法
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造句
(1)贝贝写不出成语“俎上之肉”,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
(2)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俎上之肉”几个大字。
(3)函天叔叔给笑童和昱钗讲述了“俎上之肉”的成语故事。
(4)虎跳初级中学的他塔喇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俎上之肉”。
(5)灰灰不会写成语“俎上之肉”的最后一个字。
(6)陆冠英见他这形势正是俎上之肉,举刀过顶,猛往他颈中斫下。
(7)那时永兴盛便成为俎上之肉,怎么牢割都可以,或者维持它,或者接收了过来。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如令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俎俎:zǔ 1、<名>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于俎……则公不射。』2、<名>切肉用的案板。《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俎豆] (1)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俎是放肉的几案,豆是盛干肉类食物的器皿。(2)引申为祭祀崇奉之意。[俎食] 俎上盛的食物。
上上:shàng 1、<名>上面;位置在高处的。《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墨池记》:『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2、<形>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名>地位高的人;主持、领导的人。《谋攻》:『上下同欲者胜。』特指君主、帝王。《周亚夫军细柳》:『上自劳累。』《东方朔》:『上伟之。』4、<形>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歉齐桓,中述汤武。』《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5、<动>上升;登上。《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游黄山记》:『十里,上黄泥冈。』6、<副>向上。《鸿门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7、<动>献上;送上;呈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敢上壁。』《狱中杂记》:『狱辞上。中有立决者。』8、<动>向上;走向。《孔雀东南飞》:『上堂拜阿母。』《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9、<动>装上;加上。《冯婉贞》:『以枪上刺刀相博击。』10、<动>通『尚』。崇尚。《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农除未,黔首是富。』shǎng<名>上声。汉语声调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上足] (1)徒弟的美称,相当于『高足』。(2)指骏马。[上手] (1)技艺高超的人;高手。(2)先例;榜样。(3)先前经手的人。(4)较尊的位置;处在较尊的位置上的人。[上头] (1)首位;第一。(2)古代男子束发加冠或女子束发插笄,是成年人象征。娼妓初次接客。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肉肉:ròu 1、<名>人体及动物的肌肉。《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2、<名>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荔枝图序》:『瓤肉莹白如冰雪。』3、<形>声音丰满悦耳。《礼记·乐记》:『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肉袒] 脱去上衣,露出肢体,以示降服或谢罪。
俎俎:《子集中·人字部》《唐韵》侧吕切《集韵》壮所切,□音阻。祭享之器。《诗·小雅》为俎孔硕。《礼·明堂位》周以房俎,有虞氏以椀俎,夏后氏以嶡俎。又折俎。《左传·宣十六年》晋侯使士会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礼殽烝。玉召士会曰: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注〉殽烝,升殽於俎也。体荐,半体示俭也。折俎,体解节折,示惠也。又鼎俎。《韩诗外传》伊尹负鼎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又《扬子·方言》俎,几也。西南蜀汉之郊曰杫,杫音赐。又刀俎。《史记·项羽纪》樊哙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注〉俎,椹版也。又尊俎。《后汉·马融传》起谋於尊俎之间。〈注〉尊,奠酒之罇。俎,载牲之器。又姓。又叶壮揣切,锥上声。《苏辙·新宅诗》李侯虽贫足图史,旋作明窻安净几。闭门且办作诗章,好事从来置尊俎。《说文》俎在且部,礼俎也。从半肉,在且旁。指事亦会意。非从人。《字汇》附人部,非。考证:(《礼·明堂位》周以房俎,有虞氏以捖俎,夏后氏以蕨俎。)谨照原文捖改椀。蕨改嶡。(《左传·宣十七年》晋侯使士会平王室。)谨照原文十七年改十六年。(《扬子·方言》俎,几也。西南蜀汉之郊曰扯,扯音赐。)谨照原文两扯字□改杫。
上上:《子集上·一字部》(古文)丄《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时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又《广韵》君也。太上极尊之称。《蔡邕·独断》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号。又上日。《书·舜典》正月上日。〈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叶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类。又姓。汉上雄,明上观,上志。又上官,复姓。又《唐韵》时掌切《集韵》《韵会》《正韵》是掌切,□商上声。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云上于天。《礼·曲礼》拾级聚足,连步以上。又进也。《前汉·东方朔传》朔上三千奏牍。又与尙通。《诗·魏风》上慎旃哉。《前汉·贾谊传》上亲,上齿,上贤,上贵。又《匡衡传》治天下者审所上。又《韵补》叶辰羊切,音常。《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霓兮南上。又叶时刃切,音慎。《王微观海诗》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莹。忽乗[音chéng]抟角势,超腾送崖上。又叶矢忍切,音审。《郭璞·游仙诗》翘首望太清,朝云无增景。虽欲思陵化,龙津未易上。《说文》上,高也。指事。时掌切。◎按字有动静音,诸韵皆以上声,是掌切,为升上之上,属动,去声,时亮切,为本在物上之上,属静。今详《说文》上声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则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声矣。依诸韵分动静音为是。后仿此。考证:(《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电兮忽上。)谨照原文骑电改骑霓。忽上改南上。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肉肉:《未集下·肉字部》(古文)宍《唐韵》如六切《集韵》《韵会》《正韵》而六切,□音衄。《说文》胾肉,象形。本书作□。《易·噬嗑》噬乾肉。《礼·孔子间居》觞酒豆肉。《左传·庄十年》肉食者鄙。《管子·水地篇》五藏已具,而后生肉。〈又〉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后发为九窍。又《正字通》禽鸟谓之飞肉。《扬子·太□经》明珠弹于飞肉,其得不复。又肉□。《史记·孝文帝纪》法有肉□三。〈注〉黥劓二,左右趾合一,凡三。又芝草名。《抱朴子·僊药卷》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又视肉,兽名。见《山海经·郭璞注》视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又土肉,生海中。色黑,长五寸,大如小儿臂,有腹,无口耳,多足,可炙食。《本草》李时珍曰:此虫鱼之属,与土精名封同类。《郭璞·江赋》土肉石华。又《本草》人顶生疮,五色,如樱桃,破则自顶分裂,连皮剥脱至足,名曰肉人。夏子益奇疾方,常饮牛乳,即消。又《释名》肉,柔也。又《集韵》《韵会》《正韵》□如又切,音輮。钱璧之体。《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注〉肉,边也。好,孔也。《释文》肉,如字。又如授反。又锤体为肉。《前汉·律正志》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注〉锤之形如环,体为肉,孔为好。又肥满也。《礼·乐记》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疏〉肉谓肥满。〈又〉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注〉肥也。《释文》□而救反。又《史记·乐书》宽裕肉好。〈注〉肉好,言音之洪美。又《集韵》儒遇切,音孺。肌肉也。又《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边也。又《正字通》音腴。《周礼·地官·大司徒》其民丰肉而庳。刘昌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