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ú yīn kōng gǔ
成语注音:ㄗㄨˊ ㄧㄣ ㄎㄨㄙ ㄍㄨˇ
成语简拼:ZYKG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足音空穀
成语解释
比喻难得的人物或言论。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空谷足音
成语接龙
1、足音空谷→谷父蚕母→母慈子孝→孝子顺孙→孙康映雪→雪天萤席→席丰履厚→厚积薄发→发奋为雄→雄深雅健→健步如飞→飞黄腾踏→踏故习常→常年累月→月落参横→横七竖八→八方呼应→应对如流→流血漂卤→卤莽灭裂→裂裳裹足→足茧手胝→胝肩茧足→足食足兵→兵车之会
2、足音空谷→谷父蚕母→母慈子孝→孝子贤孙→孙庞斗智→智勇兼全→全能全智→智均力敌→敌不可纵→纵虎出柙→柙虎樊熊→熊经鸱顾→顾后瞻前→前俯后仰→仰屋著书→书不释手→手高眼低→低头搭脑→脑满肠肥→肥遯鸣高→高枕而卧→卧不安席→席门蓬巷→巷尾街头→头疼脑热
3、足音空谷→谷父蚕母→母难之日→日暮路远→远年近岁→岁序更新→新婚燕尔→尔雅温文→文章宗匠→匠门弃材→材茂行洁→洁清自矢→矢志不移→移根接叶→叶瘦花残→残杯冷炙→炙鸡渍酒→酒色财气→气满志骄→骄兵之计→计穷虑极→极而言之→之死靡他→他山之石→石烂海枯
4、足音空谷→谷父蚕母→母难之日→日甚一日→日饮无何→何乐不为→为仁不富→富埒王侯→侯服玉食→食马留肝→肝脑涂地→地大物博→博闻强记→记问之学→学老于年→年谊世好→好梦不长→长虑后顾→顾盼生姿→姿意妄为→为渊驱鱼→鱼书雁信→信而有征→征名责实→实蕃有徒
5、足音空谷→谷父蚕母→母以子贵→贵不可言→言扬行举→举重若轻→轻死重义→义正辞严→严于律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非文是→是是非非→非亲非故→故我依然→然糠自照→照萤映雪→雪案萤窗→窗间过马→马龙车水→水中著盐→盐梅相成→成败论人→人己一视→视为知己
成语示例
(1)胡熊愕《粲如到问偕隐内子目疾代赋以谢之》诗:『眼底浮云成变幻,足音空谷到沈幽。』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足音空谷”几个大字。
(2)达达写不出成语“足音空谷”的拼音。
(3)枫林高中的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足音空谷”。
(4)惠惠不会写成语“足音空谷”的最后一个字。
(5)玥绚哥哥给茉匮和庭乐讲解了“足音空谷”的故事。
成语出处
明·汤显祖《答王相如书》:『足音空谷,乃有相如。』胡熊锷《粲如到问偕隐内子目疾代赋以谢之》诗:『眼底浮云成变幻,足音空谷到沈幽。』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足足:zú 1、<名>脚。《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名>动物的脚。《核舟记》:『细若蚊足,钩画了了。』3、<名>器物的支撑部分。《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4、<形>充足。《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补不足。』5、<形>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兰亭集序》:『快然自足。』6、<副>足够。《鸿门宴》:『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赤壁之战》:『兵精粮多,足以立事。』7、<副>值得。《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论语〉十则》:『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足下] (1)称对方的敬词。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2)脚下;立足的地方。
音音:yīn 1、<名>声音。《琵琶行并序》:『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2、<名>音乐。《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3、<名>音律。《庖丁解牛》:『奏刀騞騞然,莫不中音。』4、<名>口音。《回乡偶书》:『乡音无改鬓毛衰。』5、<名>字的读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6、<名>通『荫』。树荫。《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音翰] (1)诗文;文辞。(2)书信。
空空:kōng 1、<形>没有东西;空的。《石钟山记》:『空中而多窍。』[又] <形使动>使……没有东西;使……空。《中山狼传》:『乃出图书,空囊橐[音tuó]。』2、<名>天空;空中。《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3、<形>空洞;不实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4、<副>徒然;白白地。《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kòng 1、<形>贫穷;穷困。《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又] <形使动>使……穷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名>空隙;间隙。《红楼梦》:『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那里有个坐着的空儿?』3、<名>空子;可乘之机。《三国志·吴书·周鲂传》:『看伺空隙,欲复为乱。』
谷谷:gǔ 1、<名>两山之间的夹道或流水道。《三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名>庄稼和粮食的总称。《荷蓧丈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3、<形>善,好。《尚书·洪范》:『凡厥正人,既富方谷。』[辨] 谷,榖原是意义同的两个字。榖,禾,黍,稷。『榖』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禾』原指谷子。『粟』原指谷子颗粒(小米),后来『禾』字常用作庄稼的代称。『粟』字常用作粮食的代称。『黍』是粘黄米,也叫黍子。『稷』是指谷子。
足足:《酉集中·足字部》(古文)疋《唐韵》即玉切《集韵》《韵会》《正韵》纵玉切,□音哫。《说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注〉徐锴曰:口象股胫之形。《释名》足,续也,言续胫也。《易·说卦》震为足。〈疏〉足能动用,故为足也。《礼·玉藻》足容重。〈注〉举欲迟也。又《广韵》满也,止也。《书·仲虺之诰》矧予之德,言足听闻。《诗·小雅》既沾既足。《礼·学记》学然后知不足。《老子·道德经》知足不辱。又不可曰不我足。《吴语》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又草名。《尔雅·释草》虃,百足。〈注〉音纤。又姓。《战国策》足强。〈注〉韩人。又《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又《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时,苗足本。〈注〉足,犹拥也。又《广韵》添物也。《类篇》益也。《前汉·五行志》不待臣音,复讇而足。又《韵补》叶子悉切。《易林》欲飞无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为贼。
音音:《戌集中·音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今切,音阴。《说文》声也。生於心,有节於外,谓之音。宫商角徵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书·舜典》八音克谐。《礼·乐记》变成方谓之音。〈疏〉方谓文章,声既变转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谓之音。音则今之歌曲也。《周礼·春官·大师》以六律为之音。〈疏〉以大师吹律为声,又使其人作声而合之,听人声与律吕之声合,谓之为音。《诗序》情发於声,声成文,谓之音。〈疏〉此言声成文谓之音,则声与音别。乐记注:亲比曰音,单出曰声。记又曰: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则声音乐三者不同,以声变乃成音,音和乃成乐,故别为三名。对文则别,散则可以通。季札见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公羊传曰:十一而税颂声作,声即音也。下云治世之音,音即乐也。是声与音乐各得相通也。又《易·中孚》翰音登于天。《礼·曲礼》鸡曰翰音。又姓。见《姓苑》。又《正韵》於禁切。与□通。《左传·文十七年》鹿死不择音。《杜预注》音,所茠□之处。古字借用。○按注借用,是古字声同,皆相假借,且释文作於鸣反,□不作去声读,正韵非。考证:(《诗序》声成文,谓之音。〈疏〉季扎见歌秦曰,此之谓夏声。)谨照原文季扎改季札。
空空:《午集下·穴字部》《唐韵》《正韵》苦红切《集韵》《韵会》枯公切,□音崆。空虚也。《史记·天官书》赤帝行德天牢,谓之空。又大也。《诗·小雅》在彼空谷。〈传〉大也。又尽也。《尔雅·释诂》空,尽也。《诗·小雅》杼柚其空。又太空,天也。又地名。《尔雅·释地》北戴斗极为空桐。《左传·哀二十年》宋公游于空泽。〈注〉空泽,宋地。《史记·殷本纪注》伊尹生于空桑。《前汉·地理志》京兆县十二,其三曰船司空。〈注〉县名。本主船之官,遂以为县。又《武帝纪》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陇登空同。〈注〉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经》白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空桑之水出焉。《括地志》徵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窦,在曲阜县南二十里女陵山。《魏土地记》代城东北九十里有空侯城。又官名。《书·舜典》伯禹作司空。又《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又拜名。《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三曰空首。〈疏〉先以两手拱地,乃头至手,是为空首也。又乐器名。《风俗通》箜篌,一名坎侯。或曰空侯,取其空中。《楚辞注》空桑,瑟名。又狱名。《礼·记疏》囹圄,魏曰司空。又姓。《广韵》汉复姓有空桐空相二氏。又《集韵》《韵会》苦动切《正韵》康董切,□音孔。穴也,窍也,竉也。通作孔。《周礼·冬官考工记》函人眡其钻空。《史记·五帝纪》瞍使舜穿井,为匿空旁出。《大宛传》张骞凿空。〈注〉西域本无道路,今凿孔而通之也。《韩非子·喻世篇》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韵会小补》秦人呼土窟为土空。又《集韵》《韵会》《正韵》□苦贡切,音控。穷也。《诗·小雅》不宜空我师。〈注〉不宜使小人困穷民也。又缺也。《扬子·法言》酒诰之篇俄空焉。又虚也。《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注〉空犹虚中也。又叶枯江切。《徐干·思室诗》良会无有期,中心摧且伤。不聊忧飧食,嗛嗛常饥空。又叶枯良切。《诗·小雅》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履,可以履霜。考证:(京兆县十二,其三曰船司空。〈注〉县名。木土船之官,遂以为县。)谨照原文木土船改本主船。
谷谷:《酉集中·谷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禄切,音谷。《说文》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於口。《韵会》两山间流水之道也。《尔雅·释水》水注谿曰谷。〈疏〉谓山谷中水注入□谿也。《易·井卦》井谷射鲋。〈注〉谿谷出水,从上注下。《公羊传·僖三年》桓公曰:无障谷。〈注〉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礼·祭法》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老子·道德经》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又谷水。《管子·度地篇》山之沟一有水一无水者,命曰谷水。又阳谷,日所出处。昧谷。日所入处。《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阳谷。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又《集韵》穷也。《诗·大雅》进退维谷。〈疏〉谷谓山谷,坠谷,是穷困之义。又《广韵》养也。《老子·道德经》谷神不死。又《尔雅·释天》东风谓之谷风。《诗·邶风》习习谷风。《诗诂》风出谷中也。〈疏〉谷之言谷。谷,生也。生长之风也。《前汉·王莽传》其夕谷风迅疾。《师古曰》即谷风。又《韵会》竹沟曰谷。《前汉·律正志》黄帝使伶伦取竹之解谷。〈注〉解,脱也。谷,沟也。取竹之无谷节者,一说解谷,昆仑之北谷名也。又壑谷,窟室也。《左传·襄三十年》郑伯有为窟室夜饮,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注〉地室也。又人足内踝前后一寸陷中,曰然谷穴。《奇经考》阴蹻之脉,起于跟中足少阳然谷穴之后。又地名。《春秋·定十年》公会齐侯于夹谷。《杜注》即祝其也。又郡县名。《前汉·地理志》上谷郡,秦置。《魏书·地形志》谷阳县,属□留郡。又山名。《山海经》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又姓。汉有谷永。又复姓。金有夹谷谢奴。《金·国语姓氏解》夹谷曰仝。又《广韵》余蜀切《集韵》《韵会》兪玉切,□音欲。义与《说文》《尔雅》同。又姓。北魏有谷浑氏。又吐谷浑氏。《金壷字考》音突浴魂。又《广韵》《集韵》《韵会》□卢谷切,音鹿。《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谷蠡王。〈注〉谷蠡,音鹿离。又叶乞约切,音却。《史记·龟筴传》有介之虫,置之谿谷。收牧人民,为之城郭。又叶鱼律切,音聿。《易林》鹿畏人匿,俱入深谷。命短不长,为虎所得。《音学五书》山谷之谷,虽有谷、欲二音,其实欲乃正音。《易》井谷,陆德明一音浴,《书》阳谷,一音欲,《左传》南谷中,一音欲,《史记·樊哙传》横谷,《正义》音欲,《货殖·传》谷量牛马,索隐音欲,苦县《老子铭》书谷神作浴神是也。转平声则音臾,上声则音与,去声则音裕。今人读谷为谷而加山作峪,乃音裕,非。考证:(《公羊传·僖三年》桓公曰,无障谷。〈注〉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谨照原文溪改谿。(《左传·襄三十年》郑伯为窟室夜饮,朝者曰,公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注〉地室也。)谨照原文郑伯下增有字。安在改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