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ó ěr bù qún
成语注音:ㄓㄨㄛˊ ㄦˇ ㄅㄨˋ ㄑㄩㄣˊ
成语简拼:ZEBQ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卓爾不羣
成语英文:unmatched
成语解释
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与众不同
近义词
超群绝伦、出类拔萃、佼佼不群、无与伦比、鹤立鸡群、出人头地、推群独步、头角峥嵘、卓逸不群、卓尔不群,卓然不群、卓荦不群、卓荦不凡、卓尔出群、卓乎不群、不同凡响、与众不同
反义词
平平庸庸
成语示例
(1)陈言务去,人耳皆新,其命名亦卓尔不群矣。▼明·金中淳《跋》
成语造句
(1)别克的营销战略一直是致力于吸引卓尔不群的豪华车买主,他们不显山露水(正如这一品牌过去一贯的风格),不愿意暴露自己财富和社会阶层。
(2)除了基于标准、数据驱动的界面易于使用外,其他三项特征也令Webtrends9卓尔不群。
(3)东方力量(EPG)卓尔不群的创意团队坚信:成功的商业影视广告与动画制作不但要有符合品牌价值的独特创意,也要具备极其精美的制作表现。
(4)对于艾丁来说,他在球场上因他的重要作用而卓尔不群,在球场下他也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人。
(5)该款地板没有惯性认知中的图纹,没有凹凸有致的表面效果,搭上青灰的渐变色,使其拥有了卓尔不群的冷俊性格。
(6)给她瞧瞧你的绝活,或者你引以为豪的卓尔不群的才华。
(7)广告宣传需要卓尔不群,需要引人注意,有时甚至需要惹人发笑。
(8)即使与同时代的其他法律文明的法典相比也有其“卓尔不群”的特色。
(9)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卓尔不群”几个大字。
(10)卡拉特拉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这种卓尔不群的感觉。
(11)宽广大气的布局,加上樱桃木色的厨柜材料、实木雕刻及手工描金点缀,卓尔不群,一派沉稳贵重的王者之气。
(12)梨洲中学的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卓尔不群”。
(13)美国不仅是世界头号经济体,而且仍是卓尔不群的超级大国。
(14)美国崇尚自己卓尔不群的天才——爱因斯坦、爱迪生、乔布斯,但如今,特立独行的梦想家们,应当学会与大众联手共事。
(15)某些神秘的,难以确切描述的特性令这样的人卓尔不群。
(16)他的文章写得很漂亮,卓尔不群。
(17)他忠实于实证和逻辑推理,与当时的主流经济学家中分庭抗礼,卓尔不群。
(18)体育的社会功能在于提供卓尔不群的鲜活榜样。
(19)尉权哥哥给冉星和琬霓介绍了“卓尔不群”的成语典故。
(20)我的家乡偏处明尼苏达州西北一角,共有八千多人,全部从事农业,路经此地者鲜有卓尔不群之人。
(21)我们搜索了数千幅昆虫摄影图片,从中觅得几十幅最卓尔不群、趣味横生、激发灵感和意想不到的昆虫照片作为代表。
(22)小琤不会写成语“卓尔不群”的最后一个字。
(23)小果写不出成语“卓尔不群”,导致期末考试才考了97分。
(24)一个新颖的想法可以提升产品的设计水平,同样,如果在设计上多花一点心思,就能令到产品的设计更加卓尔不群。
(25)只要一个手写笔,会有卓尔不群的效果!
(26)朱自清先生是一位卓尔不群的散文大师,他的散文充分显示出现代语言的艺术魅力。
(27)卓尔不群的姿态,竟让你失去了蓝天与土地,表现自己的品格,原来也需要勇气。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卓尔卓尔:特出的样子。《论语·子罕》:『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卓卓:zhuó 1、<形>高;高超。《后汉书·祭遵传》:『卓如日月。』2、<形>远。《汉书·霍去病传》:『卓行殊远而粮不绝。』3、<名>几案,桌子。徐积《谢周裕之》:『两卓合八尺,一炉暖双趾。』[卓踔] 高超。[卓尔] 特出的样子。[卓冠] 超越。[卓诡] 高超出奇。[卓立] 耸立;特立。[卓荦] 卓越出众。
尔尔:ěr 1、<代>1你;你的。《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点,尔何如?。』《殽之战》:『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2.你们;你们的。《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2、<代>这(样);那(样)。《孔雀东南飞》:『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3、形容词、副词或动词词缀。《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小石谭记》:『俶尔远逝,往来翕忽。』4、兼词。同『耳』,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唐雎不辱使命》:『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志油翁》:『无他,但手熟尔。』5、<助>同『耳』。可译作『了』加强肯定语气。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徒尔。』《熟读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尔曹] 尔辈;你们。杜甫《戏为六绝句》:『尔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尔尔] 1.答应之声,相当于『是是』。《孔雀东南飞》:『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2.如此。朱熹《舫斋》:『筑室水中聊尔,何须极浦望朱宫。』[尔来] 自那时以来;近来。《蜀道难》:『尔四万八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尔汝] 1.古代尊长对卑幼者的称呼,引申轻贱之称。《魏书·陈奇传》:『尝众辱奇,或尔之,或指为小人。』2.表示亲昵。《柳敬亭传》:『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者。』
不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群群:qún 1、<名>兽群;聚集在一起的鸟兽。诸葛亮《弹廖化表》:『羊之乱群,犹能为害。』2、<名>群;聚集在一起的人。《礼记·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3、<动>聚集成群。《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4、<形>成群的。《与陈伯之书》:『杂花生树,群莺乱飞。』5、<形>诸;众。《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群生] (1)一切生物。(2)众儒生。
卓卓:《子集下·十字部》《唐韵》《正韵》竹角切《集韵》《韵会》侧角切,□音涿。《说文》高也。早上为卓。隶作卓。《扬子·法言》颜苦孔之卓。〈注〉颜之苦亡它,惟苦孔子之道卓然高坚也。又《释名》超卓也。举脚有所卓越也。又姓。《后汉·卓茂传》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
尔尔:《巳集中·爻字部》《唐韵》儿氏切《集韵》《韵会》忍氏切,□音迩。《说文》丽尔,犹靡丽也。本作□。从冂从□,其孔□,尒声。此与爽同意。又《玉篇》尔,汝也。《书·大禹谟》肆予以尔衆[音zhòng]士奉辞伐罪。又《礼·檀弓》尔毋从从尔。尔毋扈扈尔。〈注〉尔,语助。《广韵》尒义与尔同。词之必然也。又譍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诺诺复尔尔。《世说》聊复尔耳。又同迩。《诗·大雅》戚戚兄弟,莫远具尔。〈笺〉尔,谓进之也。〈疏〉迩是近义,谓揖而进之。《仪礼·少牢馈食礼》上佐食尔上敦黍于筵上右之。〈注〉尔,近也。或曰移也。右之,便尸食也。《周礼·地官·肆长》实相近者,相尔也。〈注〉尔,亦近也。又《前汉·艺文志》尔雅三卷二十篇。〈注〉张晏曰:尔,近也。雅,正也。又《集韵》乃礼切,音祢。《集韵》本作濔。满也。又一曰尔尔,衆[音zhòng]也。又《诗·小雅》彼尔维何,维常之华。〈注〉尔华,盛貌。《释文》尔,乃礼反。又《尔雅·释草》綦,月尔。〈疏〉綦,一名月尔,可食之菜也。考证:(《仪礼·少牢馈食礼》上佐食尔上敦黍于筵上右。〈注〉尔,近也。或曰移也。右之,便尸食也。)谨照原文上右下增之字。考证:(《周语》晋君爽二。)谨照原文晋君改晋侯。(《老子·道德经》五味令人口爽。驰猎田骋令人心发狂。)谨照原文驰猎田骋改驰骋田猎。”
不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群群:《未集中·羊字部》《五经文字》羣,俗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