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ō jīn lù zhǒu
成语注音:ㄓㄨㄛ ㄐㄧㄣ ㄌㄨˋ ㄓㄡˇ
成语简拼:ZJLZ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捉襟露肘
成语解释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非常贫困
近义词
[同]捉襟见肘、捉衿肘见、捉襟肘见、捉衿露肘
成语示例
(1)清·薛雪《一瓢诗话》:『分题拈韵,诗家之厄也。题与诗必须相配,才有好诗。看此题宜作何体,然後据体构思,庶几当行。一遭牵合,未免捉襟露肘。』
(2)平时所过的早就是捉襟露肘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捉襟露肘”几个大字。
(2)车上中学的己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捉襟露肘”。
(3)己大爷给放放和想想讲了“捉襟露肘”的典故。
(4)杰杰不会写成语“捉襟露肘”的最后一个字。
(5)小超写不出成语“捉襟露肘”,导致期末考试只有97分。
(6)平时所过的早就是捉襟露肘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见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成语出处
《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捉捉:zhuō 1、<动>握;拿。《新唐书·杨师道传》:『捉笔赋诗。』2、<动>捉拿;捕捉。《促织》:『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3、<动>拾取。《世说新语·德行》:『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捉笔] 拿笔写文章。[捉刀] 指代人作文或做事。
襟襟:jīn 1、<名>古代衣、袍的交领。宋玉《风赋》:『王廼披襟而当之。』2、<名>衣襟;前襟。衣服胸前的部分。《伶官传序》:『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又] 〈名意动〉以……为衣襟。《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3、<名>襟怀;胸怀。《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露露:lù 1、<名>露水。《教战守策》:『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2、<介>露天;在室外、野外。《<指南录>后序》:『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3、<动>显露;暴露。《核舟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露布] (1)古代不封口的奏章或诏书。(2)指檄文、捷报或其他紧急文书。
肘肘:zhǒu上臂和前臂相接处向外面突起的部分;胳膊肘儿。
捉捉:《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侧角切,庄入声。《说文》搤也。一曰握也。《广韵》捉搦也。《前汉·王褒传》周公躬吐捉之劳。〈注〉一饭三吐飡,一沐三捉发。《蜀志·赵云传注》先主捉手而别。又《增韵》捕也。《释名》促也。使相促及也。又《唐书·兵志》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
襟襟:《申集下·衣字部》《唐韵》《韵会》□居吟切,音金。《说文》交衽也。《广韵》袍襦前袂也。《尔雅·释器》衣眦谓之襟。《屈原·离骚》沾余襟之浪浪。《释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亦作衿。《类篇》又作□。《玉篇》又作□。
露露:《戌集中·雨字部》《唐韵》洛故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故切,□音路。《说文》润泽也。从雨路声。《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润万物也。《释名》露,虑也。覆虑物也。《大戴礼》阳气胜,则散为雨露。《五经通义》和气津凝为露。《蔡邕·月令》露者,阴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礼·月令》孟秋,白露降。《诗·召南》厌浥行露。〈笺〉厌浥然湿,道中始有露,谓二月中嫁娶时也。又《小雅》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前汉·鼂错传》覆露万民。〈注〉如淳曰:覆,□也。露,膏泽也。《春秋纬》武露布,文露沉。〈注〉甘露降其国,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又《玉篇》露,见也。《集韵》彰也。《礼·孔子间居》风霆流形,庶物露生。〈疏〉露见而生。《左传·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战国策》诸侯见齐之罢露。〈注〉在野曰露。又《左传·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阏湫底,以露其体。〈注〉露,羸也。〈疏〉肌肤瘦,则骸骨露也。又《正字通》军中捷书曰露布。《后汉·礼仪志》请驿马露布。《文心雕龙》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诸视听。又台名。《史记·孝文纪》常欲作露台。又《史记·楚世家》荜露蓝缕。〈注〉服虔曰:荜露,柴车素大辂也。《后汉·灵帝纪》得民家露车共乗[音chéng]之。又《扬子·方言》覆结或谓之承露。又《正字通》库露,器名。《皮日休诗》襄阳作髹器,中有库露真。〈注〉玲珑空虚,故曰库露。今谚呼书格曰库露格。又《前汉·董仲舒传》玉杯蕃露。〈注〉皆其所着书名也。《字汇补》繁露,冕之缫旒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义。又□露,书法也。《王愔·文字志》其阿那若浓露之□。又《尔雅·释草》蔠葵,繁露。〈注〉承露也,大茎小叶,华紫黄色。又《汲冢周书》渠叟以□犬。□犬者,露犬也。能飞,食虎豹。又白露、寒露,□节□名。见《后汉·律历志》。又《诗·邶风》胡为乎中露。〈传〉中露,卫邑也。又姓。《广韵》史记三皇纪,其后有州甫甘、许戏露、齐纪怡、向申吕,皆姜姓之后,□为诸侯。《鲁语》以露堵父为客。《风俗通》汉有上党都尉露平。
肘肘:《未集下·肉字部》《唐韵》《集韵》陟柳切《韵会》陟肘切《正韵》止酉切,□音帚。《说文》臂节也。从□从寸。寸,手寸口也。《徐曰》寸口,手腕动脉处也。《诗·小雅·如矢斯棘笺》如人挟弓矢,戟其肘。《礼·玉藻》袂可以回肘。又《深衣》袼之高下,可以运肘。《左传·成二年》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又《释名》肘,注也。可隐注也。又《正字通》为人捉其肘而留之,亦曰肘。《后汉·孔融传》欲命驾,数数被肘。《杜甫·遭田家泥饮美严中丞诗》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又书名。《前汉·艺文志》强弩将军王围肘法五卷。《抱朴子·地真卷》崔文子肘后经。又《韵会》一曰一肘二尺,一曰一尺五寸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三百弓为一里。《集韵》或作□。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