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ǎn guān liù lù成语正音观,不能读作『ɡuàn』。
成语简拼:YGLL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眼觀六路成语辨形路,不能写作『陆』。
成语解释
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能全面了解
近义词
八面玲珑、高瞻远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反义词
坐井观天、管中窥豹
成语接龙
1、眼观六路→路不拾遗→遗惠余泽→泽被后世→世扰俗乱→乱臣贼子→子虚乌有→有生以来→来者不善→善马熟人→人事代谢→谢兰燕桂→桂枝片玉→玉骨冰肌→肌劈理解→解黏去缚→缚舌交唇→唇枪舌剑→剑戟森森→森罗万象→象箸玉杯→杯觥交错→错落参差→差强人意→意出望外
2、眼观六路→路不拾遗→遗迹谈虚→虚虚实实→实与有力→力不能及→及笄年华→华不再扬→扬扬自得→得不补失→失张冒势→势不两存→存亡续绝→绝子绝孙→孙庞斗智→智勇双全→全神灌注→注玄尚白→白日升天→天愁地惨→惨无天日→日久年深→深情厚谊→谊不敢辞→辞不获命
3、眼观六路→路断人稀→稀世之宝→宝山空回→回春妙手→手足失措→措手不及→及第成名→名公钜人→人神同嫉→嫉贤妒能→能者多劳→劳思逸淫→淫辞秽语→语不惊人→人急智生→生龙活现→现身说法→法力无边→边尘不惊→惊耳骇目→目无余子→子为父隐→隐鳞戢翼→翼翼小心
4、眼观六路→路絶人稀→稀世之宝→宝刀不老→老大帝国→国难当头→头没杯案→案甲休兵→兵连祸结→结党营私→私心自用→用智铺谋→谋夫孔多→多收并畜→畜妻养子→子子孙孙→孙庞斗智→智小言大→大辩若讷→讷言敏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十六行→行踪无定→定乱扶衰
5、眼观六路→路絶人稀→稀世之宝→宝刀不老→老马恋栈→栈山航海→海枯见底→底死谩生→生手生脚→脚不点地→地崩山摧→摧坚获丑→丑声远播→播糠眯目→目中无人→人情之常→常胜将军→军令如山→山穷水断→断齑块粥→粥粥无能→能说会道→道不相谋→谋臣武将→将本求财
成语示例
(1)要是没有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到处显出精明强干的能力,任凭你有天好的本事,满肚子的学问。▲老舍《赵子曰》
(2)…手上,取其四路八方都可察看,易于防范,就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无非小心谨慎之意。』唐敖道:『古人…——清·李汝珍《镜花缘》
(3)…的扠腰而立,说道:『窝囊废的,学武之人,讲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打你这一下,你怎么不防备?还学什么…——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宝宝写不出成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拼音。
(2)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几个大字。
(3)霖霖不会写成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最后一个字。
(4)私立求实中学的冒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5)腾中大哥哥给心灿和柃洁讲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历史典故
(6)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眼观六路”几个大字。
(7)第二中学分部的以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眼观六路”。
(8)强强哥哥给欣亦和殷歆讲述了“眼观六路”的成语典故。
(9)记得要和当地人一起过马路,同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0)对于图书馆来说,关键是要解放思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关注用户们正在使用的东西。
(11)身为侦探,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得记住所有细节。
(12)我想大多数人发现新的流行音乐的方式和我的一样:从朋友那里听说,找一些你信任的评价家的评论,时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3)因为明天早晨在人马座到双子座之间还会出现一轮强劲的满月,你就需要从今晚到周六凌晨之间一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4)侦探就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5)过马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6)我们做事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7)一个侦探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8)一个警察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9)作为一名翻译我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成语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眼眼:yǎn 1、<名>眼珠。《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引] 眼睛。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菴》:『眼前万里江山。』2、<名>孔洞;窟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3、<量>用于井、泉水。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眼。』
观观:guān 1、<动>观看;看。《信陵君窃符救赵》:『市人皆观公子执辔。』2、<动>观察;考察。《信陵君窃符救赵》:『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以观公子。』3、<动>观赏。《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4、<名>景物;景象。《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5、<动>游览;游赏。《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6、<动>阅览;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guàn 1、<名>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礼记·礼运》:『游子观之上。』2、<名>宫廷中高大华丽的建筑物;台榭。《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3、<名>道教的庙宇。刘禹锡《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六六:一、1、liù数目,五加一后所得。2、liù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5』。二、lù(1)六安,山名;又县名,都在安徽。(2)六合,县名,在江苏。
路路:lù 1、<名>道路。《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2、<名>途径;门路。《出师表》:『以塞忠谏之路也。』3、<名>路程;路途。《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4、<名>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宋时相当于现在省;元时相当于现在的地区(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5、<形>衰败;疲惫。《孟子·滕文公上》:『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眼眼:《午集中·目字部》《唐韵》五限切《集韵》《韵会》《正韵》语限切,□颜上声。《说文》目也。《灵枢经·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童子,筋之精为黑眼,气之精为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衇法于阳。《释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说卦》巽其於人也,为多白眼。《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南史·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又马有夜眼。《本草纲目》马夜眼在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状》南方之果,珍异者有龙眼。又香名。《洪刍香谱》白眼,香黄熟之别名。又彪眼泉,地名。见《北史·常景传》。又姓。见《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恳切,垠上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注〉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郑康成读。又叶五建切,言去声。《谢灵运·斤竹□诗》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又叶伊甸切,音宴。《苏辙·雪诗》终胜溪嶂长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说文》本作□。
观观:《酉集上·见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玩切,官去声。《说文》谛视也。《韵会》所观也,示也。《易·观卦》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朱注》观者,有以中正示人而为人所仰也。《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传〉欲观示法象之服制。观,旧音官,陆音工唤切。《周礼·冬官考工记》□氏为量。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注〉以观示四方,使放象之。《前汉·宣帝纪》观以珍宝。《师古曰》观,示也。又容观,容貌仪观也。《礼·玉藻》既服习容观玉声乃出。又《尔雅·释诂》多也。《诗·周颂》奄观銍艾。〈笺〉奄,久。观,多也。一音官。又《尔雅·释宫》观谓之阙。〈注〉宫门双阙。〈疏〉雉门之旁名观。又名阙。《白虎通》上悬法象,其状巍巍然高大,谓之象魏。使人观之,谓之观也。《三辅黄图》周置两观,以表宫门。登之可以远观,故谓之观。《左传·僖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注〉台上构屋,可以远观者也。又《广韵》楼观。《韵会》道宫谓之观。《史记·封禅书》仙人好楼居,上令长安作蜚廉桂观,甘泉作益延寿观。又太子宫有甲观。《前汉·成帝纪》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又东观,汉秘书监。《后汉·安帝纪》诏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传记。〈注〉洛阳南宫有东观。一名蓬观。又京观,积尸封土其上也。《左传·宣十二年》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又《韵会》壮观,奇观,谓景趣壮丽,事端奇伟有可观者。又《字汇补》□也。《周礼·夏官·司爟注》今燕俗名汤□为观。又人名,国名。《竹书纪年》帝启十年,放季子武观于西河。〈注〉武观,即楚语五观也。观国,今顿丘卫县。又县名,水名。《前汉·地理志》东郡有畔观县,胶东国有观阳县。《应劭曰》在观水之阳。又姓。《楚语》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又通作馆。《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灵圉燕於间馆。〈又〉虚宫馆而勿仞。《史记》《汉书》俱作观。又与鹳通。《庄子·寓言篇》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又《广韵》《集韵》古丸切《韵会》《正韵》沽欢切,□音官。《博雅》视也。《正字通》远视、上视曰观,近视、下视曰临。《易·观卦》初六童观。《朱子曰》卦以观示为义,爻以观瞻为义。《书·盘庚》予若观火。〈传〉我视汝情,如视火。郑康成读去声。《谷梁传·隐五年》公观鱼于棠。〈传〉常事曰视,非常曰观。《关尹子·二柱篇》爱者我之精,观者我之神。爱为水,观为火。爱执而观,因之为木。观存而爱,摄之为金。又游也。《孟子》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观也。又占也。《史记·天官书》观成潢。《晋灼曰》观,占也,潢,五帝车舍。又犹显也。《前汉·严安传》以观欲天下。《师古曰》显示之,使其慕欲也。又《韵会小补》区愿切,音劝。《礼·缁衣》在昔上帝,周田观文王之德。〈注〉周田观,古文为割申劝。《陆德明·释文》观。依注读为劝。又叶古黄切,音光。《汲冢周书》师旷歌无射曰:国诚宁矣,远人来观。修义经矣,好乐无荒。又叶规伦切,音均。《前汉·高彪诗》枉道依合,复无所观。先公高节,越可永遵。又叶居员切,音涓。《傅毅·七激》推深穷类,靡不博观。光润嘉美,世宗其言。又叶扃县切,涓去声。《扬雄·甘泉赋》大厦云谲波诡,摧嗺而成观。仰桥首以高视兮,目冥眴而无见。又《诗·小雅》维鲂及鱮薄言观者。〈笺〉观,多也。《韩诗》作覩。考证:(又叶掌与切,音煮。《诗·小雅》维鲂及鱮,薄言观者。〈笺〉观,多也。《韩诗》作覩。《朱注》观叶鱮,鱮音湑。)谨按观叶鱮朱注无此语。叶掌与切乃者字之音非观字之音。谨改又诗小雅维鲂及鱮薄言观者。笺多也。韩诗作覩。
六六:《子集下·八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力竹切《正韵》卢谷切,□音陆。《说文》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玉篇》数也。《增韵》三两为六,老阴数也。又国名。《左传·文五年》楚人灭六。《史记·黥布传》布者,六人也。〈注〉索隐曰:地理志,庐江有六县。苏林曰:今为六安也。又叶录直切,音近力。《前汉·西域叙传》总统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贡,各以其职。
路路:《酉集中·足字部》《唐韵》洛故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故切,□音赂。《说文》道也。〈注〉徐铉曰:道路,人各有适也。《释名》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周礼·夏官·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尔雅·释宫》路,旅途也。〈注〉途即道也。〈又〉一达谓之道路。〈注〉长道。又《尔雅·释诂》路,大也。《诗·大雅》厥声载路。〈笺〉是时声音则已大矣。又车也。《诗·魏风》殊异乎公路。〈传〉路,车也。《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注〉王在焉曰路。《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大路,玉路,祀天车也。〈疏〉路训大也。君之所在,以大为号,门曰路门,寝曰路寝,车曰路车。又鼓也。《周礼·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注〉路鼓,四面鼓也。又弓也。《史记·孝武纪》路弓乗[音chéng]失。又倾□貌。《荀子·富国篇》田畴秽,都邑路。〈注〉路谓无城郭墙垣也。又与辂同。《礼·月令》乗[音chéng]鸾路。《释文》路本又作辂。又姓。《急就篇注》路,水名也。又因为县,在涿郡,居者氏焉。汉有大夫路温舒。又《集韵》正各切,音洛。《前汉·扬雄传》尔廼虎路三嵏以为司马。〈注〉晋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师古曰:落,累也。以绳周遶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