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ō mō bù dìng
成语简拼:ZMBD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捉摸不定
歇后语:六月的云成语德文schwer zu begreifen
成语解释
捉摸:猜测。形容变化无常,无法猜测预料。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难以猜测
近义词
变化莫测
成语示例
(1)只是到底会不会受处分,他就捉摸不定了。▲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二十六章
(2)…对著人是一张脸,背著人又是一张脸,变幻无常,捉摸不定,不知藏著是何吉凶,令人不由不怕,只得望影而逃了…——清·李汝珍《镜花缘》
(3)…谁知道你上那儿去了呢?近来你的行踪老是叫别人捉摸不定。』她生起气来,脸上白里透红。江涛问:『你是和登…——当代·梁斌《红旗谱》
成语造句
(1)补习高中的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捉摸不定”。
(2)航航写不出成语“捉摸不定”的拼音。
(3)辉辉不会写成语“捉摸不定”的最后一个字。
(4)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捉摸不定”几个大字。
(5)娴紫叔叔给叶慈和璇栺讲解了“捉摸不定”的历史故事。
(6)近期股市行情犹如白云苍狗一般,分秒便变个样,真让人捉摸不定。
(7)你总是一种神秘莫测的态度。总是令人难以捉摸不定。
(8)他的幽默,即使带着来之不易的独特的捉摸不定感,暗示了肯尼迪(他曾经是一位单人喜剧表演者)必定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
(9)逆水行舟,是艰苦的,在捉摸不定的海洋里,阴霾着不易察觉的陷阱,难以越过的漩涡与风浪的拷打。
(10)尽管如今设备再精密,但世界的本质却一如既往地捉摸不定,好像对同一事件,诗人的三言两语往往比记者的长篇累牍抢先直指要害。
(11)一个心中充满爱情的人总是抱着朦胧的,捉摸不定的希望的。
(12)虽然厌恶这地方,临走时偏有以后不能再来的怅恋,人心就是这样捉摸不定的。
(13)和往常一样,他不能让任何人猜透他的心思,只能叫人捉摸不定他的喜怒无常的性格。
(14)只是到底会不会受处分,他就捉摸不定了。见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二十六章。
(15)有时,一个角色既是人生唯一可以寄托的去处。又是人生飘忽无定、捉摸不定,沧桑孤立的象征。
(16)她总要跑出来亲自证实,然而等母亲出来时,那捉摸不定的太阳又转瞬隐没了,于是又剥夺了她进食的权利。
(17)众人听了都觉好笑,心想武学之道,原在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虚虚实实,叫人捉摸不定,岂能怪人玩弄玄虚?
(18)查薇和顾养养、江达洋都围在篝火前,风向捉摸不定,他们往哪儿坐,烟就跟到哪儿,不一会就被熏得眼泪汪汪的。
(19)王剑杰竭力辨认他武功门派,始终捉摸不定,心想他自称是胡一刀之子,虽听父亲说过胡一刀的名头,但胡家刀法究竟是怎么一般家数,是刚是柔?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却说朱武、杨春两个正在寨里猜疑,捉摸不定。』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不定不定:[bùdìng] (1)副词,表示不肯定,后面常有表示疑问的词或肯定和否定相叠的词组。一天他不定来多少次。我明天还不定去不去呢!(2)不稳定。方向不定的风。心神不定。
捉摸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如:不可捉摸;捉摸不定。注意:反复思索的意思应该作『琢磨』(zuó mo)。
捉捉:zhuō 1、<动>握;拿。《新唐书·杨师道传》:『捉笔赋诗。』2、<动>捉拿;捕捉。《促织》:『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3、<动>拾取。《世说新语·德行》:『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捉笔] 拿笔写文章。[捉刀] 指代人作文或做事。
摸摸:一、mō(1)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我摸了摸他的脸,觉得有点儿发烧。(2)用手探取;寻找:摸鱼;他在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一张纸条来。(3)试着了解;通过试探而了解:摸底;逐渐摸出一套种水稻的经验来。(4)暗中行进;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摸黑儿;摸了半夜才到家。二、mó同『摹』。
不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定定:dìng 1、<形>安定;稳定。《出师表》:『今南方已定。』《柳毅传》:『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2、<动>平定。《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3、<动>停止;平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4、<动>决定;确定。《廉颇蔺相如列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赤壁之战》:『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5、<形>固定。《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螟。』《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6、<形>镇定。《谭嗣同》:『指挥若定。』7、<动>约定。《明湖居听书》:『桌子却都帖着「抚院定」「学院定」等类红纸条儿。』8、<副>一定。《窦娥冤》:『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9、<副>到底;究竟。李白《答僧中孚赠仙人掌茶》:『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定数] 一定的气数、命运,迷信认为人世祸福都由前世决定。
捉捉:《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侧角切,庄入声。《说文》搤也。一曰握也。《广韵》捉搦也。《前汉·王褒传》周公躬吐捉之劳。〈注〉一饭三吐飡,一沐三捉发。《蜀志·赵云传注》先主捉手而别。又《增韵》捕也。《释名》促也。使相促及也。又《唐书·兵志》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
摸摸:《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慕各切《集韵》《韵会》《正韵》末各切,□音莫。摸索也扪也,手捉也。又《唐韵》《正韵》莫胡切《集韵》《韵会》蒙逋切,□音模。与摹同。《唐书·李靖传》靖五代孙彦芳,家故藏高祖太宗赐靖诏书数函,上之文宗,敕摸诏本,还赐彦芳。
不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定定:《寅集上·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径切,庭去声。《说文》安也。《增韵》静也,正也,凝也,决也。《易·说卦》天地定位。《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禹贡》震泽底定。又《礼·王制》论进士之贤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论。〈注〉谓各署其所长也。又止也。《书·洛诰》公定,予往已。〈注〉成王欲周公止洛,自归往宗周也。又《仪礼·乡饮酒礼》羹定。〈注〉定犹熟也。〈疏〉熟即止,故以定言之。又《諡法》纯行不差,安民法古,□曰定。又州名。汉中山郡,唐改定州,以安定天下为名。又丘名。《尔雅·释丘》左泽曰定。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丁定切,音订。营室星也。《诗·鄘风》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注〉定星昏而正中,於是时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孙炎曰:定,正也。一曰定谓之耨。又《诗·周南》麟之定。〈注〉定,额也。又《礼·礼器》羹定诏於堂。〈注〉羹,肉湆。定,熟肉。又《尔雅·释器》斪斸谓之定。《郭注》锄属也。又叶唐丁切,音庭。《诗·小雅》乱靡有定。叶下宁成。又《韵会》古通正。亦作奠。引周礼瞽蒙世奠系,奠读为定,谓帝系,诸侯世本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