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ō yǎn jī píng
成语简拼:ZYJP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拙眼譏評
成语解释
拙眼:见识浅陋。自己见识浅陋却喜欢讥讽别人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1)斐斐不会写成语“拙眼讥评”的最后一个字。
(2)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拙眼讥评”几个大字。
(3)祺越哥哥给婷榕和小明讲了“拙眼讥评”的故事。
(4)小楚写不出成语“拙眼讥评”,所以单元测试才99分。
(5)新建县青西学校的习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拙眼讥评”。
成语出处
宋·陆游《杂兴十首》诗:『观人如观玉,拙眼喜讥评。』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讥评讥评:[jīpíng] 讥讽评议。讥评时政。
拙拙:zhuō 1、<形>笨,与『巧』相对。《林黛玉进贾府》:『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2、<名>本分。《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3、<形>粗;劣。常表自谦,如『拙作』。[拙荆] 旧时对别人称自己妻子的谦词。[拙目] 见识浅陋;眼光短浅。[拙讷] 缺少才能,不善说话。
眼眼:yǎn 1、<名>眼珠。《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引] 眼睛。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菴》:『眼前万里江山。』2、<名>孔洞;窟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3、<量>用于井、泉水。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眼。』
讥讥:jī 1、<动>指责;非难。《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箫然,感极而悲者矣。』2、<动>规劝;讥笑。《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3、<动>讥讽;讥笑。《游褒禅山记》:『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评评:píng(1)评论;批评:短评;获得好评。(2)评判:评分儿;评选模范。
拙拙:《卯集中·手字部》《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梲。读若专入声。《说文》不巧也。《书·周官》作伪心劳日拙。《老子·道德经》大巧若拙。《战国策》敎人而不能,则谓之拙。又《释名》屈也。使物否屈,不为用也。《史记·范睢传》楚之铁刃利,而倡优拙。
眼眼:《午集中·目字部》《唐韵》五限切《集韵》《韵会》《正韵》语限切,□颜上声。《说文》目也。《灵枢经·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童子,筋之精为黑眼,气之精为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衇法于阳。《释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说卦》巽其於人也,为多白眼。《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南史·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又马有夜眼。《本草纲目》马夜眼在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状》南方之果,珍异者有龙眼。又香名。《洪刍香谱》白眼,香黄熟之别名。又彪眼泉,地名。见《北史·常景传》。又姓。见《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恳切,垠上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注〉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郑康成读。又叶五建切,言去声。《谢灵运·斤竹□诗》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又叶伊甸切,音宴。《苏辙·雪诗》终胜溪嶂长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说文》本作□。
讥讥:《酉集上·言字部》《唐韵》居依切《集韵》《韵会》居希切,□音机。《说文》诽也。《增韵》诮也。《左传·隐元年》称郑伯讥失敎也。《班固·典引》司马迁着书,微文刺讥,贬损当世。又《广雅》问也。《增韵》伺察也。《礼·王制》关执禁以讥,禁异服,识异言。〈注〉讥,呵察也。又《广雅》谏也。《玉篇》嫌也。《广韵》谴也。又官名。《金史·百官志》讥察使掌讥察奸伪。又《韵会》通作几。《周礼·地官·司关》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征犹几。〈注〉犹几谓无租税,犹苛察不令奸人出入。
评评:《酉集上·言字部》《广韵》符兵切《集韵》《韵会》蒲兵切《正韵》蒲明切,□音平。《博雅》平也,议也。《广韵》平量也。《增韵》品论也。《后汉·许劭传》劭好核论乡党人物,毎月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魏志·曹植传》曹植与邯郸淳评说混元造化之端。《旧唐书·陆贽传》互相讥评。《文心雕龙》评者,平理。《新论·正赏篇》评者,所以绳理也。又官名。《晋书·职官志》廷尉主□法狱讼,属官有正监评。《唐书·百官志》大理寺有评事八人,掌出使推按。又邑名。《梁书·新罗国传》其邑在内曰啄评,在外曰邑勒,亦中国之言郡县也。又姓,见《姓苑》。又通作平。《后汉·霍諝传》前者温敎许为平议。《蜀志·费褘传》论平其是非。又《玉篇》皮柄切《唐韵》《集韵》《正韵》皮命切,□平去声。平言也。《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旧游喜□张,新辈足嘲评。〈注〉评,音病。□张,乖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