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ìn dú shàng liú
成语注音:ㄧㄣˇ ㄉㄨˊ ㄕㄤˋ ㄌㄧㄨˊ
成语简拼:YDSL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飲犢上流
成语解释
指蔑视爵禄名位,风操高洁。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许由洗耳
成语接龙
1、饮犊上流→流金铄石→石城汤池→池鱼之虑→虑周藻密→密云不雨→雨条烟叶→叶落知秋→秋荼密网→网开三面→面不改容→容光焕发→发纵指示→示贬于褒→褒善贬恶→恶言厉色→色仁行违→违世乖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帚自珍→珍馐美馔→馔玉炊珠→珠沉玉陨→陨雹飞霜
2、饮犊上流→流金铄石→石破天惊→惊心动魄→魄散魂消→消遥自在→在家出家→家藏户有→有年无月→月章星句→句栉字比→比权量力→力殚财竭→竭智尽忠→忠驱义感→感慨万千→千秋万代→代代相传→传为佳话→话里有话→话里带刺→刺刺不休→休戚与共→共度爱河→河斜月落
3、饮犊上流→流离播迁→迁风移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絶风清→清源正本→本固邦宁→宁缺勿滥→滥竽充数→数九寒冬→冬日夏云→云屯星聚→聚精凝神→神到之笔→笔底春风→风语不透→透骨酸心→心服口服→服牛乘马→马耳春风→风鬟霜鬓→鬓乱钗横→横蛮无理→理所当然
4、饮犊上流→流离播迁→迁善远罪→罪恶如山→山颓木坏→坏植散群→群情鼎沸→沸沸汤汤→汤去三面→面红面绿→绿林好汉→汉官威仪→仪态万方→方领矩步→步调一致→致远任重→重义轻生→生荣死衰→衰当益壮→壮发冲冠→冠袍带履→履足差肩→肩劳任怨→怨气满腹→腹载五车
5、饮犊上流→流离琐尾→尾生之信→信而有证→证据确凿→凿饮耕食→食前方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多草广→广厦万间→间见层出→出丑放乖→乖唇蜜舌→舌尖口快→快人快语→语重心沉→沉密寡言→言归正传→传经送宝→宝山空回→回肠伤气→气壮山河→河鱼之疾
成语示例
(1)饮犊上流奔轶者,何年来此结茆堂。▲元·张简《破山涧上听水》诗
成语造句
(1)成语「饮犊上流」是一个补充式成语。
(2)打开本子,上面写着“饮犊上流”几个大字。
(3)虹南中学的阿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饮犊上流”。
(4)奎奎写不出成语“饮犊上流”的拼音。
(5)小蕾不会写成语“饮犊上流”的最后一个字。
(6)意纭叔叔给曦匀和莺芸介绍了“饮犊上流”的成语故事。
(7)饮犊上流奔轶者,何年来此结茆堂。见元·张简《破山涧上听水》诗。
(8)去往二龙湖的高铁上,理群哥哥给若欣和藕苑介绍了『饮犊上流』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间,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而饮之。』
成语故事
远古时期,尧听说德高望重的贤士许由很有本事,就想让他当九州长。许由坚决不从,觉得耳朵被弄脏就跑到河边反复冲洗耳朵,他的好友巢父牵牛到河边饮水,问他为什么要洗耳,许由告诉了他,巢父怕污染了牛的口就牵到上游去饮水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上流上流:(1)上游。(2)旧社会里指社会地位高的,主要是地主官僚阶级:上流社会。
饮饮:yǐn 1、<动>喝。《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名>喝的东西。《夸父逐日》:『渴欲得饮。』3、<动>饮酒。《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动>没入。《中山狼传》:『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yìn<动使动>让……喝;给……喝;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饮恨] 含恨受屈而无法申诉。[饮泣] 泪流满面,泪流入口中。
上上:shàng 1、<名>上面;位置在高处的。《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墨池记》:『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2、<形>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名>地位高的人;主持、领导的人。《谋攻》:『上下同欲者胜。』特指君主、帝王。《周亚夫军细柳》:『上自劳累。』《东方朔》:『上伟之。』4、<形>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歉齐桓,中述汤武。』《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5、<动>上升;登上。《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游黄山记》:『十里,上黄泥冈。』6、<副>向上。《鸿门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7、<动>献上;送上;呈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敢上壁。』《狱中杂记》:『狱辞上。中有立决者。』8、<动>向上;走向。《孔雀东南飞》:『上堂拜阿母。』《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9、<动>装上;加上。《冯婉贞》:『以枪上刺刀相博击。』10、<动>通『尚』。崇尚。《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农除未,黔首是富。』shǎng<名>上声。汉语声调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上足] (1)徒弟的美称,相当于『高足』。(2)指骏马。[上手] (1)技艺高超的人;高手。(2)先例;榜样。(3)先前经手的人。(4)较尊的位置;处在较尊的位置上的人。[上头] (1)首位;第一。(2)古代男子束发加冠或女子束发插笄,是成年人象征。娼妓初次接客。
流流:liú 1、<动>水流动。《归去来兮辞》:『泉涓涓而始流。』2、<形>泛指流动。《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橹。』3、<动>时间的流逝。《祭妹文》:『则虽年光倒流。』4、<动>流浪;漂泊。《论贵粟疏》:『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5、<动>流放;放逐。古代五刑之一,把罪人放逐到远方。《屈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6、<动>流传;传播。《尚书·泰誓》:『流毒下国。』7、<名>河流;水流。《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8、<名>流派;派别。《后汉书·王充传》:『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9、<名>某一类人;同一类人。《卖柑者言》:『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流宕] (1)放任;放荡。(2)流浪;漂泊。[流光] (1)闪耀的光。(2)逝去的时光。(3)光芒闪烁。[流眄] 流移不定地观看。[流辟] 淫邪;邪乱。[流冗] 流散;流离。[流俗] (1)世俗;流行的习俗。(2)俗人;世俗之人。
饮饮:《戌集下·食字部》淾《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於锦切,音上声。《玉篇》咽水也。亦歠也。《释名》饮,奄也。以口奄而引咽之也。《周礼·天官·膳夫》饮用六清。又《酒正》辨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酏。〈注〉清渭醴之泲者,医即内则以酏为醴者,浆今之酨浆,酏今之粥也。又漱也。《仪礼·公食大夫礼》賔坐祭,遂饮奠於丰上。〈注〉饮,潄也。又隐也。《后汉·蔡邕传》邕上疏曰:臣一入牢狱,当为楚毒所迫趣,以饮章辞情,何缘复闻。〈注〉趣音促,饮犹隐也,今匿名文书也。又《正字通》乐律有声饮,以声相转而合也。梁武帝自制四器,名曰通,每通施三弦,因以通声,随声酌其清浊高下也。又饮器,溺器也。《战国策》赵襄子杀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注〉溺器。或曰酒器。又受箭曰饮箭。《郭璞·蛟赞》汉武饮羽。又《广韵》於禁切,音荫。以饮饮之也。《礼·檀弓》酌而饮寡人。《左传·昭二十六年》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又《庄子·则阳篇》或不言而饮人以和。《说文》或作□。通作饮。互详酉部酓字注。考证:(《周礼》《酒正》辨四饮之物。一曰清〈注〉清渭酒之洓者。)谨照原注酒改醴。洓改泲。
犊犊:《巳集下·牛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谷切,音独。《说文》牛子也。从牛卖声。《尔雅·释畜》其子,犊。《礼·月令》牺牲驹犊,举书其数。又《礼器》天子适诸侯,诸侯膳以犊。又《前汉·沟洫志》河决清河灵鸣犊口。〈注〉师古曰:清河之灵县鸣犊河口也。又《前汉·地理志》北海郡桑犊县。云中郡犊和县。考证:(《前汉·地理志》北海郡犊县。云中郡犊和县。)谨照原文犊县上增桑字。
上上:《子集上·一字部》(古文)丄《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时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又《广韵》君也。太上极尊之称。《蔡邕·独断》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号。又上日。《书·舜典》正月上日。〈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叶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类。又姓。汉上雄,明上观,上志。又上官,复姓。又《唐韵》时掌切《集韵》《韵会》《正韵》是掌切,□商上声。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云上于天。《礼·曲礼》拾级聚足,连步以上。又进也。《前汉·东方朔传》朔上三千奏牍。又与尙通。《诗·魏风》上慎旃哉。《前汉·贾谊传》上亲,上齿,上贤,上贵。又《匡衡传》治天下者审所上。又《韵补》叶辰羊切,音常。《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霓兮南上。又叶时刃切,音慎。《王微观海诗》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莹。忽乗[音chéng]抟角势,超腾送崖上。又叶矢忍切,音审。《郭璞·游仙诗》翘首望太清,朝云无增景。虽欲思陵化,龙津未易上。《说文》上,高也。指事。时掌切。◎按字有动静音,诸韵皆以上声,是掌切,为升上之上,属动,去声,时亮切,为本在物上之上,属静。今详《说文》上声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则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声矣。依诸韵分动静音为是。后仿此。考证:(《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电兮忽上。)谨照原文骑电改骑霓。忽上改南上。
流流:《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求切,音留。《说文》水行也。《尔雅·释言》流,覃也。〈疏〉谓水之流,必相延及。《诗·大雅》如川之流。又《尔雅·释诂》流,择也,求也。《诗·周南》左右流之。又下也。《诗·豳风》七月流火。又流漫无节制也。《礼·乐记》乐胜则流。又《书·禹贡》二百里流。《礼·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又放也。《书·舜典》流宥五□。又视不端谛曰流。《左传·成六年》郑伯视流而行速。又走也。《战国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阳。〈注〉谓走而自匿。又《周礼·冬官·玉人注》鼻勺曰流,凡流皆为龙口。又《前汉·食货志》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又《前汉·艺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阴阳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纵横家流,亲家流,农家流,小说家流,各有所从出,分九家。又流布也。《易·谦卦》地道变盈而流谦。又流转也。《礼·仲尼燕居》周流无不徧。又《张协·七命》倾罍一朝,流湎千日。〈注〉齐颜色,均衆[音zhòng]寡谓之流。又长流,官名。《颜之推·家训》名治狱参军为长流。又黄流,酒名。《诗·大雅》黄流在中。又双流,县名。《广舆记》属成都府。又《韵补》叶□如切,音闾。《陆云诗》乐奏声哀,言发涕流。唯愿君子,德与福俱。又叶力救切,音溜。《博□诗》悠悠建平,皇泽未流。朝选于衆[音zhòng],乃子之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