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n xiào zì ruò
成语注音:ㄊㄢˊ ㄒㄧㄠˋ ㄗㄧˋ ㄖㄨㄛˋ成语正音自,不能读作『zhì』。
成语简拼:TXZR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談笑自若成语辨形若,不能写作『苦』。
成语英文:go on talking and laughing as if nothing had happened
成语解释 自若:跟平常一样。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
[成语辨析] 见『谈笑风生』(930页)。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态度自然
近义词 若无其事、行若无事、泰然自若、谈噱自若、谈笑自如、谈笑风生、神色自若、谈古说今
反义词 张皇失措
成语接龙 1、谈笑自若→若存若亡→亡国大夫→夫唱妇随→随时制宜→宜室宜家 →家谕户晓→晓行夜宿→宿雨餐风→风云之志→志美行厉 →厉行节约→约定俗成 →成己成物→物以群分→分毫不爽→爽心悦目→目语额瞬→瞬息之间→间不容砺→砺带河山→山眉水眼→眼跳耳热→热心快肠→肠肥脑满
2、谈笑自若→若合符节→节衣素食→食不果腹→腹背之毛→毛遂堕井→井蛙醯鸡→鸡栖凤巢→巢倾卵破→破釜沉舟→舟车劳顿 →顿挫抑扬→扬长而去→去就之分→分居异爨→爨桂炊玉→玉减香消 →消息灵通→通宵彻夜→夜以继日→日诵五车→车击舟连→连日连夜→夜行被绣→绣花枕头
3、谈笑自若→若合符节→节用爱民→民淳俗厚→厚德载福→福过灾生→生吞活剥→剥肤之痛→痛不欲生→生花妙语→语不惊人 →人才出众→众寡势殊 →殊方同致→致之度外 →外圆内方→方骖[音cān]并路→路无拾遗→遗孽余烈→烈火真金→金城汤池→池鱼笼鸟→鸟枪换炮→炮龙烹凤→凤引九雏
4、谈笑自若→若即若离→离世遁上→上下同门→门庭如市→市民文学→学如登山 →山颓木坏→坏法乱纪→纪纲人论→论长道短→短寿促命→命蹇时乖→乖唇蜜舌→舌敝唇焦→焦金流石→石烂海枯→枯骨之余→余业遗烈 →烈火干柴→柴天改物→物尽其用→用心用意 →意转心回 →回天无力
5、谈笑自若→若离若即→即温听厉→厉兵粟马→马齿徒增→增收节支 →支离破碎→碎琼乱玉→玉箫金管 →管见所及→及宾有鱼→鱼贯雁行 →行云流水→水底捞针→针芥之合 →合盘托出→出一头地→地瘠民贫→贫嘴贱舌→舌锋如火→火然泉达→达地知根→根结盘固→固步自封→封胡羯末
成语示例 (1)上面虽有倾盆大雨淋着,我们还是谈笑自若,边走边谈,愈谈愈有味。▲邹韬奋《经历·初出茅庐》
(2)…丧命,栗栗危惧之际,见韦小宝和敌人掷骰赌头,谈笑自若,不禁都佩服他的胆气。也有人心想:『小孩子不知天…——当代·金庸《鹿鼎记》
(3)…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夫能使里中儿顿有刮骨疗毒之勇,推此…——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谈笑自若”几个大字。
(2)成语谈笑自若和心情有关。
(3)磁县阜才中学的惠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谈笑自若”。
(4)龙龙写不出成语“谈笑自若”的拼音。
(5)茅大爷给军军和涓涓讲解了“谈笑自若”的成语故事。
(6)敏敏不会写成语“谈笑自若”的最后一个字。
(7)过几天她习以为常了,就会谈笑自若的。
(8)爱你我不能说,看你们拥抱甜蜜,谈笑自若忍受逾期的伤心。
(9)回视玄德,谈笑自若;却见玄德背后一人,按剑而立,乃云长也。
(10)谈笑看着几人杀人般的眼神,依旧谈笑自若,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11)她坐在那儿,穿着一件旧雨衣,谈笑自若,显得对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多么熟悉。
(12)李轩不卑不亢的点点头,面对看似和眴中带着一股逼人气势的张浩龙依然谈笑自若。
(13)当时关羽正请众将士吃饭,臂膊流的血把盆子都盛满了,而关羽割肉吃酒,谈笑自若。
(14)庞涓急取汤药救治,膑即佯为不饮,或谈笑自若,或悲啼不胜,或朝出不还,或夜卧于市。
(15)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栗失箸 ,董卓饮食谈笑自若。』。
(16)因为从容,所以淡定,才可以在人群之前谈笑自若,绝不会再因为他人的嘲笑或是无视而紧张自卑。
(17)上面虽有倾盆大雨淋着,我们还是谈笑自若,边走边谈,愈谈愈有味。见邹韬奋《经历·初出茅庐》。
(18)当那个号称十三岁就杀过人的秦舞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荆轲还能谈笑自若。
(19)面对眼前这个壮实高大、怒目圆睁的黑人少尉,凯撒依然是那谈笑自若的表情,丝毫没有表现出一般人正常的畏惧反应。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后汉书·孔融传》:『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孙权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联军乘胜追击到南郡。吴将甘宁奉命占领夷陵,曹仁率五千兵马前来围困并不断向城里射箭,只有二千兵马的甘宁并不惧怕,仍然谈笑自若,命士兵收集曹军的箭,一面派人冲出重围去向周瑜报信求援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自若 自若:<书>不拘束;不变常态:神态自若;谈笑自若。
谈笑 谈笑:[tánxiào] 说笑;又说又笑。谈笑有鸿儒。――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间。――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谈 谈:tán(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2)所说的话:奇谈;传为美谈;无稽之谈。(3)姓。
笑 笑:xiào(1)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笑容;眉开眼笑;哈哈大笑。(2)讥笑:耻笑;见笑。
自 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若 若:ruò 1、<动>像。《赤壁之战》:『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2、<动>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代>你;你们;你(们)的。《鸿门宴》:『若入前为寿。』《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4、<代>这样的;这。《齐桓晋文之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5、<连>至于。《齐桓晋文之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6、<连>假如;如果。《殽之战》:『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7、<连>或;或者。《汉书·食货志》:『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8、<副>好像;似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9、<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若华] 若木之花。[若木] 古代神话中的树名。生于日落之处,青叶赤花。[若时] (1)顺应天道。时,四时;天运。(2)此时。(3)彼时。[若属] 你们这些人。[若许] 犹『如许』。如此。[若英] 杜若之花。若木之花。
谈 谈:《酉集上·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甘切《正韵》徒蓝切,□音郯。《说文》语也。《徐曰》谈者,和怿而悦言之。《广韵》谈话,言论也。《公羊传·闵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礼·儒行》言谈者,仁之文也。《史记·滑稽传》谈言微中。《晋书·阮修传》王衍当时谈宗。又《玉篇》戏调也。《诗·小雅》不敢戏谈。又手谈。《续博物志》王中郞以围碁为坐隐,或亦谓之为手谈。又县名。《南齐书·州郡志》谈县属益州始康郡。又蛮州名。《唐书·地理志》岭南道有谈州。又姓。《蜀录》汉有征东将军谈巴。又《正韵》亦作谭。详谭字注。又《韵会小补》叶徒黄切,音唐。《急就章》曹富贵,李尹桑。萧彭祖,屈宗谈。
笑 笑:《未集上·竹字部》(古文)咲《广韵》私妙切《集韵》《韵会》仙妙切《正韵》苏吊切,□音肖。《广韵》欣也,喜也。《增韵》喜而解颜启齿也。又嗤也,哂也。《易·萃卦》一握为笑。《诗·邶风》顾我则笑。《毛传》侮之也。《礼·曲礼》父母有疾,笑不至矧。〈注〉齿本曰矧,大笑则见。《左传·哀二十年》吴王曰:溺人必笑。《论语》夫子莞尔而笑。〈注〉小笑貌。又兽名。《广东新语》人熊,一名山笑。又《韵补》思邀切。《诗·大雅》勿以为笑,叶上嚣、下荛。《淮南子·汜论训》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逸诗·赵童谣》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上生毛。又入宥韵,音秀。《江总诗》玉脸含啼还自笑,若使琴心一曲奏。或作咲。《前汉·扬雄传》樵夫咲之。亦省作关。《前汉·薛宣传》一关相乐。
自 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若 若:《申集上·草字部》《唐韵》而灼切《集韵》《韵会》《正韵》日灼切,□音弱。《说文》若,择菜也。又《玉篇》杜若,香草。《楚辞·九歌》采芳洲兮杜若。《梦溪笔谈》杜若,即今之高良姜。又顺也。《书·尧典》钦若昊天。〈传〉敬顺也。《诗·小雅》曾孙是若。又汝也。《仪礼·士昏礼》勖帅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晋语》晋文公谓勃鞮曰:尔为惠公从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又如也。《书·盘庚》若纲在纲。又乃也。《周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又语辞。《仪礼·士相见礼》君若降送之,则不敢顾。〈疏〉若者,不定之辞也。又《前汉·武帝纪》民年九十以上,为复子若孙。〈注〉若者,豫及之辞也。又若若,垂貌。《前汉·石显传》印何累累绶若若耶。又《庄子·秋水篇》向若而叹。〈注〉若,海神。又岁名。《尔雅·释天》太岁在丑曰赤奋若。又若木。《淮南子·地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楚辞·天问》若华何光。〈注〉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华乎。又水名。《水经注》若水东南流,鲜水注之。又姓。《正字通》汉下邳相若章。又《广韵》人者切,音惹。乾草也。又般若,梵语谓智慧也。《晋书·昙霍传》霍持一锡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又《韵会》浮屠所居,西域谓之兰若。《柳宗元文》兰若真公。〈注〉官赐额者为寺,私造者为招提、兰若。又人赊切,音婼。蜀地名。《前汉·地理志》若属南郡,春秋传作鄀。《唐韵古音》读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虏。古人读若字为汝,故传记之文,多有以若为汝者。《史记·项羽本纪》云:吾翁即若翁,《汉书》云吾翁即汝翁,此可据也。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