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n xiào yǒu hóng rú
成语简拼:TXYHR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談笑有鴻儒
成语解释
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成语示例
(1)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今日谈笑有鸿儒,正该叫小徒在此虚心聆教才是。』
(2)…美儿,往来的都是王孙公子,富室豪家,真个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岂不认得你是做经纪的秦小官…——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谈笑有鸿儒”几个大字。
(2)冯大爷给昂昂和安琪讲了“谈笑有鸿儒”的历史典故
(3)花花写不出成语“谈笑有鸿儒”的拼音。
(4)沐滩逸夫中学的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谈笑有鸿儒”。
(5)小子不会写成语“谈笑有鸿儒”的最后一个字。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
(7)当时的我在北大工作,虽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精神生活确实丰富,但经济上却非常拮据。
成语出处
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鸿儒鸿儒:大儒,泛指博学之士。汉王充《论衡·本性》:『自孟子以下至刘子政,鸿儒博生,闻见多矣。』
谈笑谈笑:[tánxiào] 说笑;又说又笑。谈笑有鸿儒。――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间。――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谈谈:tán(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2)所说的话:奇谈;传为美谈;无稽之谈。(3)姓。
笑笑:xiào(1)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笑容;眉开眼笑;哈哈大笑。(2)讥笑:耻笑;见笑。
有有:yǒu 1、<动>与『无』相对。《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动>占有。《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3、<动>掌握。《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4、<形>富有。《货殖列传序》:『礼生于有而废于无。』5、<名>收获;出产的东西。《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6、<连>或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君子有不战,战则必胜。』7、<助>用在动词前,以助语气。《少年中国说》:『干将发硎,有作其芒。』酉yòu 1、<副>通『又』,表示进一层。《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连>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陈情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间] (1)时间很短;一会儿。(2)有缝隙。(3)有仇怨;有矛盾。[有司]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做具体工作。后泛指官吏。
鸿鸿:hóng 1、<名>大型雁类的泛称。《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名>书信。《西厢记》:『自别颜范,鸿稀鳞绝,悲怆不胜。』3、通『洪』。(1)<形>大。《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名>洪水。《荀孑·成相》:『禹有功,抑下鸿。』(3)<形>强盛。《吕氏春秋·执一》:『五帝以昭,神农以鸿。』[鸿儒] 大儒,泛指学识广博的人。[鸿绪] 祖先的基业,多指帝王世传的大业。[鸿洞] (1)虚空混沌的样子。(2)弥漫无边,连成一片。
儒儒:rú 1、<名>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专门担任礼仪、教育等职务的知识分子。《论语·雍也》:『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2、<名>儒家。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派。《中山狼传》:『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3、<名>泛称读书人;知识分子;学者。《教战守策》:『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4、<形>通『懦』。《荀子·修身》:『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则嗜乎饮食。』[儒将] 有文人风度的将领;文官出身的将领。[儒吏] 儒生出身的官吏。[儒生] 信奉儒家学说的人;读书人。[儒素] 儒者的品德操行。[儒雅] 博学的儒生。指儒家的思想。风度温文尔雅。兼比喻富有学问之意。
谈谈:《酉集上·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甘切《正韵》徒蓝切,□音郯。《说文》语也。《徐曰》谈者,和怿而悦言之。《广韵》谈话,言论也。《公羊传·闵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礼·儒行》言谈者,仁之文也。《史记·滑稽传》谈言微中。《晋书·阮修传》王衍当时谈宗。又《玉篇》戏调也。《诗·小雅》不敢戏谈。又手谈。《续博物志》王中郞以围碁为坐隐,或亦谓之为手谈。又县名。《南齐书·州郡志》谈县属益州始康郡。又蛮州名。《唐书·地理志》岭南道有谈州。又姓。《蜀录》汉有征东将军谈巴。又《正韵》亦作谭。详谭字注。又《韵会小补》叶徒黄切,音唐。《急就章》曹富贵,李尹桑。萧彭祖,屈宗谈。
笑笑:《未集上·竹字部》(古文)咲《广韵》私妙切《集韵》《韵会》仙妙切《正韵》苏吊切,□音肖。《广韵》欣也,喜也。《增韵》喜而解颜启齿也。又嗤也,哂也。《易·萃卦》一握为笑。《诗·邶风》顾我则笑。《毛传》侮之也。《礼·曲礼》父母有疾,笑不至矧。〈注〉齿本曰矧,大笑则见。《左传·哀二十年》吴王曰:溺人必笑。《论语》夫子莞尔而笑。〈注〉小笑貌。又兽名。《广东新语》人熊,一名山笑。又《韵补》思邀切。《诗·大雅》勿以为笑,叶上嚣、下荛。《淮南子·汜论训》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逸诗·赵童谣》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上生毛。又入宥韵,音秀。《江总诗》玉脸含啼还自笑,若使琴心一曲奏。或作咲。《前汉·扬雄传》樵夫咲之。亦省作关。《前汉·薛宣传》一关相乐。
有有:《辰集上·月字部》(古文)《唐韵》云久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九切,□音友。《说文》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九经字样》有,从月。从冃,伪。又《玉篇》不无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系辞》富有之谓大业。又《诗·商颂》奄有九有。〈传〉九有,九州也。又《左传·桓三年》有年。〈注〉五谷皆熟书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质也,寀也。又姓。《论语》有子。〈注〉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韵》尤救切。与又通。《书·尧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诗·邶风》不日有曀。〈注〉有,又也。又《韵补》叶羽轨切。《前汉·叙传》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寄言淫丽,托风终始。又叶演女切。《徐干·齐都赋》主人盛飨,期尽所有。三酒既醇,五齐惟醹。
鸿鸿:《亥集中·鸟字部》《唐韵》户工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公切,□音洪。《说文》鸿,鹄也。《玉篇》鸿,鴈也。诗传云:大曰鸿,小曰鴈。《陆玑疏》鸿羽毛光泽纯白,似鹤而大,长颈,肉美如鹰。又有小鸿如凫,色白,今人直谓之鸿。《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又旗名。《礼·曲礼》前有车骑,则载飞鸿。《郑注》鸿取飞有行列也。又通作洪,大也。《史记·河渠书》禹抑鸿水。《楚辞·天问》不任汨鸿,何以尙之。〈注〉鸿,大水也。又佣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为笋簴,小首而长,抟身而鸿,若是者谓之鳞属,以为笋。〈注〉鸿,佣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桡之,以眡其鸿杀之称也。〈疏〉释云:鸿即上文强是也。杀,即上文弱是也。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一年》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注〉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又鸿沟。《史记·苏秦传》大王之地,南有鸿沟。〈注〉在荥阳。又虫名。蜚鸿。《史记·周本纪》蜚鸿满野。〈注〉蠛蠓也。又姓。卫大夫鸿骝魋,见《左传》。鸿安丘,见《后汉书》。又人名。大鸿,尧臣名。梁鸿,汉人。又《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户孔切,□音汞。与澒同。《扬雄·羽猎赋》鸿絧緁猎。《师古注》鸿絧,直驰貌。又鸿蒙,元气也。《淮南子·俶真训》以鸿蒙为景柱。〈注〉东方之野日所出。又《集韵》《类篇》□虎孔切,音嗊。义同。又《集韵》胡贡切,音□。鸿洞,深远。一曰相连次貌。又《字汇》古送切,音贡。《淮南子·精神训》澒蒙鸿洞。〈注〉鸿,读如子赣之赣。又叶胡光切,音黄。《吕氏春秋》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农以鸿。考证:(搏身而鸿。)谨照周礼原文搏身改抟身。(《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户孔切,□音永。)谨照原文音永改音汞。(《扬雄·校猎赋》鸿絧緁猎。)谨照原文校猎赋改羽猎赋。(《淮南子·俶真训》以鸿蒙为景。〈注〉鸿蒙,东方日所出地。)谨照原文为景下增柱字。鸿蒙东方日所出地改东方之野日所出。
儒儒:《子集中·人字部》《唐韵》人朱切《集韵》《韵会》汝朱切,□音襦。学者之称。《扬子·法言》通天地人曰儒。《周礼·天官》四曰儒,以道得民。又侏儒,短人也。又侏儒,柱名,与株檽同。《韩愈·进学解》欂栌侏儒。又与偄同。《隶释鲁峻孟郁□》儒作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