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ēng shōu jié zhī
成语注音:ㄗㄥ ㄕㄡ ㄐㄧㄝ ˊ ㄓㄧ
成语简拼:ZSJ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增収節支成语德文Einnahmen erhǒhen und Ausgaben reduzieren
成语解释
增加收入,节约开支。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开源节流
成语接龙
1、增收节支→支策据梧→梧凤之鸣→鸣鹤之应→应付裕如→如堕烟雾→雾阁云窗→窗间过马→马牛襟裾→裾马襟牛→牛毛细雨→雨散云飞→飞黄腾达→达地知根→根株牵连→连昏达曙→曙后星孤→孤魂野鬼→鬼哭神嚎→嚎天喊地→地上天宫→宫邻金虎→虎尾春冰→冰洁玉清→清浄无为
2、增收节支→支策据梧→梧凤之鸣→鸣锣喝道→道貌俨然→然荻读书→书不尽意→意气自如→如蹈水火→火烛小心→心胆俱裂→裂石流云→云屯雨集→集腋成裘→裘马轻狂→狂风恶浪→浪子回头→头破血出→出人意表→表里相应→应付裕如→如日方中→中原逐鹿→鹿走苏台→台阁生风
3、增收节支→支策据梧→梧凤之鸣→鸣锣开道→道路以目→目击道存→存亡续絶→絶伦逸羣→羣蚁溃堤→堤溃蚁穴→穴室枢户→户曹参军→军令如山→山阴乘兴→兴妖作怪→怪雨盲风→风云之志→志盈心满→满山遍野→野草闲花→花花太岁→岁聿云暮→暮夜无知→知过能改→改弦更张
4、增收节支→支策据梧→梧鼠技穷→穷兵黩武→武艺超群→群起效尤→尤而效之→之死靡他→他山攻错→错节盘根→根深本固→固若金汤→汤去三面→面如冠玉→玉昆金友→友风子雨→雨恨云愁→愁肠寸断→断发纹身→身首异处→处心积虑→虑周藻密→密密层层→层出叠见→见豕负涂
5、增收节支→支策据梧→梧桐断角→角户分门→门庭若市→市井无赖→赖有此耳→耳鬓厮磨→磨礲浸灌→灌夫骂座→座无虚席→席门蓬巷→巷议街谈→谈过其实→实事求是→是非得失→失魂落魄→魄散魂飞→飞土逐害→害羣之马→马仰人翻→翻江倒海→海誓山盟→盟山誓海→海涸石烂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增收节支”几个大字。
(2)虎仔不会写成语“增收节支”的最后一个字。
(3)侃侃写不出成语“增收节支”,因此期中考试才98分。
(4)青树镇中学的宿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增收节支”。
(5)我们目前的工作重心是增收节支
(6)郁阿姨给畅畅和他的同学讲了“增收节支”的成语典故。
(7)去牡丹区皇镇乡初级中学的大巴上,宗义哥哥给潆涵和凌秋讲解了『增收节支』的故事。
(8)的发展方针,深入开展增收节支、扭亏增盈和对标挖潜活动,消化大量外部减利因素,每年实现利润保持了平稳增长。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节支节支:[jiézhī] 节约支出。
增收增收:[zēngshōu] 加多收入。
增增:zēng 1、<动>增加。《治平篇》:『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2、<动>扩大。《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céng<形>通『层』。重叠。刘向《说苑·反质》:『宫室台阁,连属增累。』
收收:shōu 1、<动>拘捕;捕捉。《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2、<动>收获。《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又] 收成。晁错《论贵粟疏》:『百亩之收不过百担。』3、<动>收拾;拣收。《殽之战》:『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4、<动>收藏;收养。《促织》:『意似良,喜而收之。』5、<动>征收。《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6、<动>收拢;聚集。《赤壁之战》:『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7、<动>收取;夺取。《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8、<动>收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收谷] (1)收藏谷物。(2)收养。[收杀] 结局。
节节:jié 1、<名>竹节。《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2、<名>泛指植物的茎节;植物枝干交接之处。《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3、<名>人及动物的骨节、关节。《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4、<名>时节;季节。《雨霖铃》:『更那堪冷落清秋节。』5、<名>节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6、<名>符节;旌节。缀有旄牛尾的竹竿,为古代使者出使的信物。《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7、<名>礼节;礼仪。《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8、<名>常规惯例。《狱中杂记》:『寝食违节。』9、<名>气节;节操。《陈情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10、<名>贞节;贞操。《孔雀东南飞》:『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11、<名>关键;要害。《察传》:『夫乐,天之精也,得失之节也。』12、<名>章节;段落。李商隐《杂纂》:『文无句读,书少章节。』13、<名>节度;法度;分寸。《荀子·成相》:『言有节。』14、<名>一种用竹子编成的可拍击成声的乐器。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15、<名>节拍;节奏。《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16、<动>节制;节约。《长亭送别》:『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训俭示康》:『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17、<形>简明;简要。《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18、<名>斗拱;屋柱上端承梁的方形木头。《训俭示康》:『(管仲)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
支支:zhī 1、<名>同『枝』,枝条。《汉书·晁错传》:『支叶茂接。』2、<名>同『肢』,人或动物的四肢。《送东阳马生序》:『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3、<名>分支。《过大孤山小孤山》:『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4、<动>支撑;支持。《核舟记》:『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5、<动>供给。《汉书·赵充国传》:『足支万人一岁食。』[支离] (1)分散不全。(2)衰弱;憔悴。[支吾] (1)抵抗。(2)勉强支撑。(3)用语搪塞;说话含混,闪烁其辞。
增增:《丑集中·土字部》《唐韵》作滕切《集韵》《韵会》咨腾切《正韵》咨登切,□音曾。《说文》益也。一曰重也。《诗·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史记·黄霸传》户口岁增。又衆[音zhòng]也。《诗·鲁颂》烝徒增增。又与层通。增城汉宫。见前城字注。《扬雄·甘泉赋》增宫参差。又与曾通。又《广韵》《集韵》《韵会》子邓切《正韵》子孕切,□音橧。賸也。
收收:《卯集下·攴字部》《唐韵》式周切《集韵》尸周切,□音荍。《说文》捕也。《五经文字》作収,讹。《诗·大雅》此宜无罪,女反收之。〈传〉收,拘收也。又《诗·周颂》我其收之。〈传〉收,聚也。又《礼·玉藻》有事则收之。〈疏〉当有事之时,则收敛之。又《左传·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注〉收,取也。又《战国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注〉收,犹息也。又《博雅》收,振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泄。《朱传》振,收也。又车轸也。《诗·秦风》小戎俴收。〈传〉收,轸也。又夏冠名。《仪礼·士冠礼》周弁,殷冔,夏收。〈注〉收,言所以收敛发也。又神名。《礼·月令》其神蓐收。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节节:《未集上·竹字部》(古文)卩《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结切,音接。《说文》竹节也。又操也。《左传·成十五年》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又止也,检也,制也。《易·颐象》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疏〉节,裁节。又《节卦》节亨。苦节不可贞。〈疏〉节者,制度之名,节止之义,制事有节,其道乃亨。又《说卦传》节,止也。《书·康诰》节性惟日其迈。《礼·檀弓》品节斯。〈注〉制断也。《尔雅·释乐》和乐谓之节。〈疏〉八音克谐,无相夺伦,谓之和乐,乐和则应节。《左传·庄二十三年》公如齐观社,曹刿谏曰: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史记·乐书》大礼与天地同节。《正义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高□如形,生用各别。大礼辩尊□贵贱等差异别,是大礼与天地同节。又符节,所以示信。《书·康诰》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注〉诸有符节之臣,若为官行文书而有符,今之印者也。《周礼·地官》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注〉以王命往来,必有节以为信。又《秋官》小行人掌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礼·玉藻》凡君召以三节,二节以走,一节以趋。〈注〉随事缓急,急则二节,故走。缓则一节,故趋也。《左传·文十二年》秦西乞术曰: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注〉节,信也。《史记·秦始皇纪》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正义曰》旄节者,编旄为之,以象竹节。又时节。《左传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闭。用此八节之日登观台,书其所见云物气色。又人君寿日皆名节,有万寿节、天中节等名。又地名。《左思·魏都赋》掘鲤之淀,盖节之渊。〈注〉盖节渊在平原鬲县北。又贯节,药草名。又乐器,即拊也,所以节乐。又諡法,好廉自克曰节。又汉宣帝改元地节。《应劭曰》欲令地得其节。又姓。明正德中,守御指挥佥事节铎。又官名。《真□风土记》村中人家稍密,有镇守之官,名曰买节。又《集韵》昨结切,音截。《诗·小雅》节彼南山。又叶子悉切。《陆机·答贾长渊诗》大辰匿晖,金虎习质。雄臣驰骛,义夫赴节。又叶子计切。《曹植·王霸赞》壮气凌云,挺身奋节。所征必拔,谋显垂惠。
支支:《卯集下·支字部》《唐韵》《集韵》《韵会》章移切《正韵》旨而切,□音巵。《说文》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注〉徐锴曰:竹叶下垂也。《增韵》俗作攴,非。又《韵会》庶也。《诗·大雅》本支百世。〈传〉支,支子也。《仪礼·士昏礼》支子则称其宗。〈注〉支子,庶昆弟也。又《广韵》持也。《左传·定元年》天之所坏,不可支也。又《周语》武王克殷,作诗以为饮歌,名之日支。〈注〉支,拄也。又《广韵》度也。《晋书·职官志》有度支尚书。又《韵府》支,券也。《魏书·卢仝传》一支付勳人,一支付行台。《韩愈·寄崔立之诗》当如合分支。〈注〉今时人谓析产符契为分支帐。又《大戴礼》燕支地计衆[音zhòng],不与齐均也。〈注〉支,犹计也。又《玉篇》支离自异。《类篇》一曰分也。《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支离分赴。〈注〉支离,分散也。又《玉篇》载充也。又《韵会》十二支,辰名。《史记·天官书注》尔雅释天云:岁阳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又《后汉·王符传》明帝时,以反支日,不受章奏。〈注〉凡反支日,用月朔为正,十二支终戌亥,反还於子丑。如朔日遇戌亥,即初一为反支也。见阴阳书。又国名。《书·禹贡》崑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注〉马云:析支在河关西。《前汉·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注〉应劭曰:黄支在日南之南。又《西域传》条支国临西海。又山名。《史记·匈奴传》出陇西,过焉支山。〈注〉焉支山,在丹州。又荔支,果名。《后汉·和帝纪》旧南海献荔支。又姓。《庄子·列御□》朱泙曼学屠龙於支离益。《何氏姓苑》支氏,琅邪人。《后赵录》司空支雄。又与胑肢通。《易·坤卦》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疏〉四支,犹人手足。又与枝通。《诗·卫风》芄兰之支。《前汉·扬雄传》支叶扶疎。又与栀通。《前汉·司马相如传》鲜支黄砾。〈注〉鲜支,即今栀子树也。又《集韵》翘移切,音只。令支,县名。《齐语》刜令支。〈注〉今为县在辽西。又《集韵》支义切,音寘。《扬子·方言》南楚谓謰謱为支注。考证:(《左传》天之所支,不可坏也。)谨照原文改为天之所坏,不可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