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ān shé wàng wěi
成语简拼:TSWW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貪虵忘尾
成语解释
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接龙
贪蛇忘尾→尾大不掉→掉臂不顾→顾小失大→大谬不然→然荻读书→书囊无底→底死谩生→生花妙笔→笔误作牛→牛衣病卧→卧雪眠霜→霜凋夏绿→绿林豪客→客死他乡→乡书难寄→寄鴈传书→书不尽意→意气自若→若卵投石→石火光阴→阴凝坚冰→冰山难靠→靠天吃饭→饭囊衣架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贪蛇忘尾”几个大字。
(2)赫赫不会写成语“贪蛇忘尾”的最后一个字。
(3)会会写不出成语“贪蛇忘尾”,导致期末考试仅97分。
(4)启茂哥哥给乐青和美含介绍了“贪蛇忘尾”的成语典故。
(5)新桥二中的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贪蛇忘尾”。
成语出处
宋·文莹《玉壶清话》:『贪蛇前行,必忘其尾。』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贪贪:tān 1、<动>贪财。《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2、<动>贪求;贪图;不知满足地追求。《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3、<动>贪恋;舍不得。《西游记》:『老孙一向秉教沙门,更无一毫嫉妒之意,贪恋之心,怎么要分什么行李?』[贪叨] 贪得无厌。[贪墨] 贪污。指贪官污吏。
蛇蛇:shé <名>一种爬行动物。《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尾尾:wěi 1、<名>尾巴。《狼》:『身已半入,只露尻尾。』2、<名>末尾;末端。《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3、<动>跟在后面;跟随。《后汉书·岑彭传》:『嚣出兵尾击诸营。』
贪贪:《酉集中·贝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含切,音□。《说文》欲物也。《释名》贪,探也。探入他分也。《诗·大雅》贪人败类。《礼·礼运》用人之仁,去其贪。《屈原·离骚》衆[音zhòng]皆竞进以贪婪兮。《王逸注》爱财曰贪,爱食曰婪。又《集韵》他绀切,音探。义同。
蛇蛇:《申集中·虫字部》《唐韵》食遮切,音茶。《集韵》《韵会》□时遮切,音闍。毒虫也。《左传·庄十四年》内蛇与外蛇鬭。〈疏〉蛇,北方水物。《酉阳亲俎》蛇,有水、草、木、土四种。《尔雅翼》蛇,草居,常饥,每得食稍饱,辄复蜕殻,冬辄含土入蛰,及春出蛰则吐之。《埤雅》牛以鼻听,蛇以眼听。又《庄子·达生篇》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注〉委蛇,泥鰌。又星名。《左传·襄二十八年》蛇乗[音chéng]龙。〈注〉蛇,□武之宿,虚、危之星。《晋书·天文志》腾蛇二十二星,在营室北,天蛇也。又地名。《后汉·郡国志》南阳郡随西有断蛇丘。〈注〉即衔珠之蛇。又姓。《通志·氏族略》姚苌,蛇后,南安人。又有建武将军蛇元,望出鴈门。又《广韵》弋支切,音移。《诗·召南》委蛇委蛇。〈笺〉委蛇,委曲自得之貌。《庄子·庚桑楚》与物委蛇,而同其波。《焦氏·易林》委蛇循河,至北海涯。又《韵补》龙蛇之蛇,亦读为移。《诗·小雅》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蛇字叶上罴字、下之字韵。又徒河切,音驼。《张衡·西京赋》感河冯,怀湘娥,惊蛧蜽,惮蛟蛇。又委蛇之蛇,亦叶音驼。《古音考》《陆机·答贾谧诗》:我求明德,济同以和。鲁公戾止,兖服委蛇。又《集韵》陈知切,音驰。地名。《春秋传》盟于殴蛇,《公羊传》作殴虵,与曲池同。又《字汇补》以遮切,音耶。《集韵》关中谓毒虫曰蛇。《韵会》本作它,汤河切。《说文》它,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凡它之属皆从它。托何切。臣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佩觿》蛇字从也,误。
忘忘:《卯集上·心字部》《集韵》《韵会》武方切《正韵》无方切,□音亡。《说文》不识也。《增韵》忽也。又遗也。《书·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笃不忘。谓不遗也。又《仪礼·士冠礼》寿考不忘。〈注〉长有令名,不忽然而遽尽也。又善忘,病也。《庄子·达生篇》气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又坐忘,无思虑也。《庄子·大宗师》回坐忘。又《广韵》《正韵》巫放切《集韵》《韵会》无放切,□音妄。《韵会》弃忘也。《增韵》遗忘也。《周礼·地官·司刺》三宥,一曰遗忘。又志不在也。《左传·隐七年》郑伯盟,歃如忘。〈注〉志不在于歃血也。又《韩愈·别窦司直诗》中盘进橙栗,投掷倾脯酱。欢穷悲心生,婉恋不能忘。《说文》从心从亡。会意。
尾尾:《寅集上·尸字部》《广韵》《集韵》《正韵》无匪切《韵会》武匪切,□音委。《说文》微也。从倒毛在尸后。《玉篇》鸟兽鱼虫皆有之。又末后稍也。《易·未济》狐濡其尾。《书·君牙》若蹈虎尾。又《诗·邶风》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注〉琐,细。尾,末也。又《战国策》王若能为此尾。〈注〉终也。又东方星名,十八度尾为大辰。又次名。《礼·月令》日月会於鹑尾,斗建申之辰也。又底也。《尔雅·释水》瀵大出尾下。〈注〉尾犹底也。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瀵犹洒散也。又《书·尧典》仲春鸟兽孶尾。〈注〉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因物之生育,验其气之和也。又陪尾,山名,在江夏安陆县。一名横尾。一曰负尾。又姓。《左传》殷民六族有尾勺氏。又汉刘虞吏尾敦。考证:(《尔雅·释水》瀵大出尾。)谨照原文尾下增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