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yuè guān yīn
成语注音:ㄕㄨㄟˇ ㄩㄝˋ ㄍㄨㄢ ㄧㄣ
成语简拼:SYGY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水月觀音
成语解释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1、水月观音→音容如在→在所不辞→辞富居贫→贫贱之交→交口赞誉→誉满天下→下乔入幽→幽期密约→约定俗成→成双作对→对牛鼓簧→簧口利舌→舌敝唇枯→枯株朽木→木石心肠→肠肥脑满→满面红光→光怪陆离→离心离德→德胜头回→回天转地→地动山摧→摧锋陷坚→坚强不屈
2、水月观音→音容宛在→在此一举→举手投足→足高气扬→扬风扢雅→雅雀无声→声名鹊起→起居无时→时和年丰→丰肌弱骨→骨肉相连→连三接二→二仙传道→道貌岸然→然荻读书→书香人家→家反宅乱→乱箭攒心→心如悬旌→旌旗卷舒→舒眉展眼→眼捷手快→快人快性→性急口快
3、水月观音→音容宛在→在所难免→免开尊口→口坠天花→花烛洞房→房谋杜断→断烂朝报→报冰公事→事缓则圆→圆首方足→足尺加二→二缶锺惑→惑世盗名→名德重望→望峰息心→心荡神摇→摇鹅毛扇→扇枕温席→席地而坐→坐无虚席→席门蓬巷→巷尾街头→头梢自领→领异标新
4、水月观音→音问两绝→绝圣弃智→智圆行方→方外之人→人满为患→患难与共→共为唇齿→齿落舌钝→钝学累功→功成不居→居安资深→深文傅会→会少离多→多情善感→感慨激昂→昂首天外→外宽内明→明婚正配→配套成龙→龙蛇飞舞→舞衫歌扇→扇枕温席→席卷八荒→荒无人烟
5、水月观音→音信杳无→无端生事→事败垂成→成家立业→业业矜矜→矜功自伐→伐罪吊民→民和年丰→丰屋延灾→灾难深重→重增其放→放纵驰荡→荡海拔山→山穷水断→断缣零璧→璧合珠联→联翩而至→至圣至明→明火执仗→仗气使酒→酒绿灯红→红颜薄命→命中注定→定倾扶危
成语示例
(1)吴宫西子不如,楚国南威难赛。若比水月观音,一样烧香礼拜。▼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
(2)…施济对浑家说,收拾了三百两银子,来到虎丘山水月观音殿上烧香礼拜。正欲唤主僧嘱托修殿之事,忽闻下面有…——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3)…严氏亦不以为怪。次日另凑银三百两,差人送去水月观音殿完了愿心。——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4)…桂迁低眉摇手,嘿然不答。施还又道:『昔日虎丘水月观音殿与先君相会之事,恩老叔也还记得?』桂迁恐怕又说…——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5)…相,问其妻:『何至于此?』妻答道:『你不记得水月观音殿上所言乎?「今生若不能补答,来生誓作犬马相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6)…标致。正是:吴宫西子不如,楚国南威难赛。若比水月观音,一样烧香礼拜。——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水月观音”几个大字。
(2)洪塘中学的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水月观音”。
(3)小程写不出成语“水月观音”的拼音。
(4)小乐不会写成语“水月观音”的最后一个字。
(5)子臣叔叔给静萦和蔷杉讲了“水月观音”的历史故事。
(6)施济对浑家说,收拾了三百两银子,来到虎丘山水月观音殿上烧香礼拜。
(7)在去邹城市香城镇香城中学的出租车上,变丸哥哥给邓嘉和苗芯讲解了『水月观音』的故事。
(8)吴宫西子不如,楚国南威难赛。若比水月观音,一样烧香礼拜。见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
成语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观音观音:[guānyīn] 见『观世音』。
水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月月:yuè 1、<名>月亮。《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名>时间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3、<名>月份。《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月旦] 农历每月初一日。品评人物。[月桂] (1)岩桂之一种,四季开花,又名真桂。(2)月亮。
观观:guān 1、<动>观看;看。《信陵君窃符救赵》:『市人皆观公子执辔。』2、<动>观察;考察。《信陵君窃符救赵》:『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以观公子。』3、<动>观赏。《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4、<名>景物;景象。《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5、<动>游览;游赏。《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6、<动>阅览;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guàn 1、<名>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礼记·礼运》:『游子观之上。』2、<名>宫廷中高大华丽的建筑物;台榭。《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3、<名>道教的庙宇。刘禹锡《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音音:yīn 1、<名>声音。《琵琶行并序》:『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2、<名>音乐。《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3、<名>音律。《庖丁解牛》:『奏刀騞騞然,莫不中音。』4、<名>口音。《回乡偶书》:『乡音无改鬓毛衰。』5、<名>字的读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6、<名>通『荫』。树荫。《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音翰] (1)诗文;文辞。(2)书信。
水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月月:《辰集上·月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鱼厥切,音軏。《说文》阙也。太阴之精。《释名》月,缺也,满则缺也。《易·系辞》阴阳之义配日月。《礼·祭义》月生於西。《公羊传·庄二十五年注》月者,土地之精。《史记·天官书注》月者,阴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训》水气之精者为月。又《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传〉一岁十二月,月三十日,三岁则置闰焉。又《洪范》二曰月。〈传〉所以纪一月。〈疏〉从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礼·礼运》月以为量。〈注〉天之运行,每三十日为一月。又姓。金月彦明首建孔子庙,明洪武中有月辉、月文宪。又外国名。《前汉·霍去病传》遂臻小月氏。又《韵补》叶危睡切。《曹植·七启》世有圣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又叶鱼橘切。《黄庭经》洞房灵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焕照入子室。《类篇》唐武后作囝。《正字通》肉字偏旁之文本作肉。石经改作月,中二画连左右,与日月之月异。今俗作月以别之。月中从冫,不从二作。
观观:《酉集上·见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玩切,官去声。《说文》谛视也。《韵会》所观也,示也。《易·观卦》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朱注》观者,有以中正示人而为人所仰也。《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传〉欲观示法象之服制。观,旧音官,陆音工唤切。《周礼·冬官考工记》□氏为量。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注〉以观示四方,使放象之。《前汉·宣帝纪》观以珍宝。《师古曰》观,示也。又容观,容貌仪观也。《礼·玉藻》既服习容观玉声乃出。又《尔雅·释诂》多也。《诗·周颂》奄观銍艾。〈笺〉奄,久。观,多也。一音官。又《尔雅·释宫》观谓之阙。〈注〉宫门双阙。〈疏〉雉门之旁名观。又名阙。《白虎通》上悬法象,其状巍巍然高大,谓之象魏。使人观之,谓之观也。《三辅黄图》周置两观,以表宫门。登之可以远观,故谓之观。《左传·僖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注〉台上构屋,可以远观者也。又《广韵》楼观。《韵会》道宫谓之观。《史记·封禅书》仙人好楼居,上令长安作蜚廉桂观,甘泉作益延寿观。又太子宫有甲观。《前汉·成帝纪》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又东观,汉秘书监。《后汉·安帝纪》诏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传记。〈注〉洛阳南宫有东观。一名蓬观。又京观,积尸封土其上也。《左传·宣十二年》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又《韵会》壮观,奇观,谓景趣壮丽,事端奇伟有可观者。又《字汇补》□也。《周礼·夏官·司爟注》今燕俗名汤□为观。又人名,国名。《竹书纪年》帝启十年,放季子武观于西河。〈注〉武观,即楚语五观也。观国,今顿丘卫县。又县名,水名。《前汉·地理志》东郡有畔观县,胶东国有观阳县。《应劭曰》在观水之阳。又姓。《楚语》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又通作馆。《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灵圉燕於间馆。〈又〉虚宫馆而勿仞。《史记》《汉书》俱作观。又与鹳通。《庄子·寓言篇》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又《广韵》《集韵》古丸切《韵会》《正韵》沽欢切,□音官。《博雅》视也。《正字通》远视、上视曰观,近视、下视曰临。《易·观卦》初六童观。《朱子曰》卦以观示为义,爻以观瞻为义。《书·盘庚》予若观火。〈传〉我视汝情,如视火。郑康成读去声。《谷梁传·隐五年》公观鱼于棠。〈传〉常事曰视,非常曰观。《关尹子·二柱篇》爱者我之精,观者我之神。爱为水,观为火。爱执而观,因之为木。观存而爱,摄之为金。又游也。《孟子》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观也。又占也。《史记·天官书》观成潢。《晋灼曰》观,占也,潢,五帝车舍。又犹显也。《前汉·严安传》以观欲天下。《师古曰》显示之,使其慕欲也。又《韵会小补》区愿切,音劝。《礼·缁衣》在昔上帝,周田观文王之德。〈注〉周田观,古文为割申劝。《陆德明·释文》观。依注读为劝。又叶古黄切,音光。《汲冢周书》师旷歌无射曰:国诚宁矣,远人来观。修义经矣,好乐无荒。又叶规伦切,音均。《前汉·高彪诗》枉道依合,复无所观。先公高节,越可永遵。又叶居员切,音涓。《傅毅·七激》推深穷类,靡不博观。光润嘉美,世宗其言。又叶扃县切,涓去声。《扬雄·甘泉赋》大厦云谲波诡,摧嗺而成观。仰桥首以高视兮,目冥眴而无见。又《诗·小雅》维鲂及鱮薄言观者。〈笺〉观,多也。《韩诗》作覩。考证:(又叶掌与切,音煮。《诗·小雅》维鲂及鱮,薄言观者。〈笺〉观,多也。《韩诗》作覩。《朱注》观叶鱮,鱮音湑。)谨按观叶鱮朱注无此语。叶掌与切乃者字之音非观字之音。谨改又诗小雅维鲂及鱮薄言观者。笺多也。韩诗作覩。
音音:《戌集中·音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今切,音阴。《说文》声也。生於心,有节於外,谓之音。宫商角徵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书·舜典》八音克谐。《礼·乐记》变成方谓之音。〈疏〉方谓文章,声既变转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谓之音。音则今之歌曲也。《周礼·春官·大师》以六律为之音。〈疏〉以大师吹律为声,又使其人作声而合之,听人声与律吕之声合,谓之为音。《诗序》情发於声,声成文,谓之音。〈疏〉此言声成文谓之音,则声与音别。乐记注:亲比曰音,单出曰声。记又曰: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则声音乐三者不同,以声变乃成音,音和乃成乐,故别为三名。对文则别,散则可以通。季札见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公羊传曰:十一而税颂声作,声即音也。下云治世之音,音即乐也。是声与音乐各得相通也。又《易·中孚》翰音登于天。《礼·曲礼》鸡曰翰音。又姓。见《姓苑》。又《正韵》於禁切。与□通。《左传·文十七年》鹿死不择音。《杜预注》音,所茠□之处。古字借用。○按注借用,是古字声同,皆相假借,且释文作於鸣反,□不作去声读,正韵非。考证:(《诗序》声成文,谓之音。〈疏〉季扎见歌秦曰,此之谓夏声。)谨照原文季扎改季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