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yín xiè dì
成语简拼:SYXD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水銀瀉地
成语解释
泻:流得很快。水银倒在地上,很快就会全部渗入土中。比喻无微不至,极为细密周到。也比喻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成语示例
(1)舞到后来,只见一团电光,滚来滚去,宛如水银泻地,花雨缤纷!▼梁羽生《七剑下天山》第十四回
成语造句
(1)迪迪写不出成语“水银泻地”,所以单元测试才考了99分。
(2)凤阿姨给她的小外甥囡讲述了“水银泻地”的典故。
(3)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水银泻地”几个大字。
(4)平山镇一中的娄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水银泻地”。
(5)小霖不会写成语“水银泻地”的最后一个字。
(6)舞到后来,只见一团电光,滚来滚去,宛如水银泻地,花雨缤纷!见梁羽生《七剑下天山》第十四回。
(7)他愈战愈不敢托大,掌力渐沉,但瑛姑的武功另成一家,出招似乎柔弱无力,却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直教人防不胜防。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水银水银:[shuǐyín] 同『汞』。
水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银银:yín(1)金属元素,符号Ag(argentum)。白色,质软,延展性很大,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在空气中不氧化。用来镀金属器物、镜子和保温瓶的瓶胆。银的合金可以制造货币、日用器皿和装饰品。通称银子或白银。(2)跟货币有关的:银行;银根。(3)象银子的颜色:银灰色;红地银字的匾。(4)姓。
泻泻:xiè(1)很快地流:河水奔腾,一泻千里。(2)腹泻:泻药;上吐下泻。
地地:dì 1、<名>大地;地面。《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名>土地;田地。《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3、<名>领土;地域。《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名>处所;地方。《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5、<名>处境;境地。《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6、<名>路程。《红楼梦》:『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一射之地:即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7、<名>底子。《林黛玉进贾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8、<助>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几时束翠节,特地引红妆。』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忽地起一阵大风。』[地镜] (1)地面的积水。(2)传说中的宝镜。
水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银银:《戌集上·金字部》《唐韵》语巾切《集韵》《韵会》《正韵》鱼巾切,□音誾。《说文》白金也。《尔雅·释器》白金谓之银。《前汉·食货志》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注〉朱提,县名,出善银。又黄银。《山海经·臯涂之山注》黄银出蜀中,与金无异,但上石则色白。又《唐书·房□龄传》赐□龄黄银带。又《宝藏论》银有十七种,天生牙出银坑内石缝中,状如乱丝,色红者上,入火紫白,如草根者次之。衔黑石者最奇,生乐平鄱阳产铅之山,一名龙牙,一名龙须。生银出石□中,成片块,大小不定,状如硬锡。母砂银生五溪丹砂穴中,色理赤光。黑铅银得子母之气。此四种为真银。有水银、银草、砂银、曾青银、石绿银、雄黄银、雌黄银、硫黄银、胆矾银、灵草银,皆是以药制成者。丹阳银、铜银、铁银、白锡银,皆以药点化者,皆假银也。外国四种,新罗银、波斯银、林邑银、云南银,□精好。又水银。《前汉·刘向传》水银为江海。《桂海虞衡志》邕州丹砂盛处,椎凿有水银自然流出。又乌银。《本草纲目》□藏器曰:今人用硫黄熏银,再宿泻之,则色黑。工人用为器,养生家以器煑药,可辟恶。又姓。《正字通》汉银木。明正德鸡泽知县银镜。又地名。《公羊传·昭十一年》会于屈银。《左传》《谷梁》作厥憖。又《集韵》州名。陕西白狄地,北周立银州。又《字汇》上声。《黄香·九宫赋》眄旭正而锐银。〈注〉犹钻硏。又《同文铎》与垠同。《荀子·成相篇》守其银。又《字汇补》廉锷也。《大戴礼》银手如断,是卜商之行也。又《韵补》叶音沿。《杨方·合欢诗》修途曲且险,秋草生两边。黄华如沓金,白华如散银。
泻泻:《巳集上·水字部》《广韵》息姐切《集韵》《韵会》洗野切《正韵》先野切,□音写。《玉篇》倾也。一曰泻水也。谢灵运诗:石磴泻红泉或作写。《周礼·稻人》以浍写水。又《类篇》一曰监形。又《广韵》《正韵》司夜切《集韵》《韵会》四夜切,□音卸。卤也。《王充·论衡·书解篇》地无毛,则为泻土。又吐泻也。《释名》扬豫以东,以吐为泻。又泄也。《扬子·方言》泄泻,为注下之症。考证:(泻水也。《周礼·冬官考工记》以浍泻水《谢灵运诗》石磴泻红泉。)谨按周礼原文作写,无水旁。且以浍泻水系地官稻人文非考工记。谨改为谢灵运诗石磴泻红泉或作写周礼稻人以浍写水。
地地:《丑集中·土字部》“(古文)埊□埅□嶳《广韵》徒四切《集韵》大计切《韵会》徒二切《正韵》徒利切,□音弟。《说文》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释名》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易·说卦传》坤为地。《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冯乎。曰:大气举之。《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又第也,但也。《前汉·丙吉传》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颂》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埽地。○按吴棫收地入个韵,音隋,则过可如字读,沱隋亦平去间耳。本作坔。考证:(《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何凭。曰,大气举之。)谨照原文何凭改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