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tǔ bù fú
成语注音:ㄕㄨㄟˇ ㄊㄨˇ ㄅㄨˋ ㄈㄨˊ
成语简拼:STBF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水土不服
成语英文:not used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成语日文風土にあわぬ成语法文ne pas s'acclimater成语德文sich nicht akklimatisieren kǒnnen
成语解释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适应异地的环境
近义词 不服水土、水土不伏
成语接龙 1、水土不服→服低做小→小肚鸡肠→肠肥脑满→满腹牢骚→骚情赋骨→骨肉至亲→亲冒矢石→石火风灯→灯尽油干→干啼湿哭→哭天抹泪→泪如泉滴→滴露研珠→珠联玉映→映雪囊萤 →萤窗雪案 →案牍之劳→劳心焦思→思妇病母→母以子贵→贵不可言→言近意远→远怀近集 →集腋成裘
2、水土不服→服低做小→小屈大伸→伸头探脑→脑满肠肥→肥冬瘦年→年衰岁暮→暮鼓朝钟→钟鸣鼎食 →食不求甘→甘居人后→后海先河→河溓海晏→晏安酖毒→毒魔狠怪→怪诞不经→经验之谈→谈过其实→实至名归→归奇顾怪→怪诞诡奇→奇货可居→居不重茵→茵席之臣 →臣心如水
3、水土不服→服低做小→小手小脚→脚不沾地→地塌天荒→荒淫无耻→耻言人过→过为已甚→甚嚣尘上→上嫚下暴→暴腮龙门→门阶户席→席上之珍→珍馐美馔 →馔玉炊珠→珠沉璧碎→碎身粉骨→骨腾肉飞→飞蓬随风→风飡水宿→宿雨餐风→风雨如磐→磐石之固→固执成见→见小暗大
4、水土不服→服低做小→小题大作→作浪兴风→风通道会→会道能说→说千道万→万口一谈→谈吐生风→风起云飞→飞熊入梦→梦熊之喜→喜气洋洋→洋洋盈耳→耳视目食→食亲财黑→黑风孽海→海不波溢→溢美之辞 →辞严意正→正心诚意→意兴盎然 →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槃玉敦
5、水土不服→服低做小→小往大来→来处不易→易辙改弦 →弦外之音→音问两绝 →绝后空前→前街后巷→巷尾街头→头上安头→头昏脑闷→闷海愁山→山长水远→远涉重洋 →洋洋洒洒→洒心更始→始终若一→一言千金 →金谷酒数→数不胜数→数九寒冬→冬裘夏葛→葛屦履霜→霜露之病
成语示例 (1)大抵此症,起于饮食失调,兼之水土不服,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遂至生热,升至胸中,便觉饥饿。▼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
(2)…多见识。虽不寂寞,奈小山受不惯海面风浪,兼之水土不服,竟自大病,卧床不起。足足病了一月,这才好些。眠…——清·李汝珍《镜花缘》
(3)…』韦小宝道:『不奇怪,不奇怪!滇马到了北京,水土不服,一定要拉烂屎,总得拉上七八天才好。只要马粪是稀…——当代·金庸《鹿鼎记》
(4)…妹夫骸骨。他是个孩子家,那曾经途路风霜之苦,水土不服,自然中道病死。设或熬得到彼处,叮嘱家人撇了他…——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百思买在美国的商业模式——在营销中定位于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服务,在中国遭遇了“水土不服”。
(2)不过,他们立足未稳,水土不服的过渡期大大长于百货业。
(3)不知为何,大威对澳网似乎变现得有些“水土不服”。
(4)打开本子,上面写着“水土不服”几个大字。
(5)大洋彼岸的洋人生活,翻拍成中国老百姓的生活,都有点水土不服,甚至有些可笑。
(6)但我国引进人才不能认识不清,还要注意“水土不服”等好些个疑难题目。
(7)到一个新的地方,我们或许会因为水土不服而生病。
(8)更让其颇感水土不服的是,中国的政治,宗教和经济自由的模式并没有照搬美国的模式——然而,她依然取得了同样的成功。
(9)公司治理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被引入中国,却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治理机构形同虚设。
(10)浩浩写不出成语“水土不服”的拼音。
(11)华栋中学的诸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水土不服”。
(12)即使有这么多水土不服,但他认为留在国外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13)简述了治疗水土不服的民间偏方和科学方法,为开发相关药物提供资料。
(14)尽管存在水土不服问题,外资互联网企业还是接二连三踊跃进入中国市场。
(15)旅游性腹泻绝大多数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而是“水土不服”、胃肠道内菌群失调所致,故治疗不必用抗生素。
(16)哪儿能啊,我只是刚来有点儿水土不服罢了。
(17)其实总结起来很多公司在淘宝开店竞争不过个人小店,还是心态没放好,体制不调整,然后水土不服。
(18)她杂那个国家水土不服,所以回到了英国。
(19)她杂那个国傢水土不服,所以回到了英国。
(20)我在巴塞罗那有点儿水土不服。
(21)小淼不会写成语“水土不服”的最后一个字。
(22)以“优选基金”、“抗跌”为口号 ,在海外顺风顺水的银行FOF移植到国内之后,却遭遇水土不服。
(23)庸玮大哥哥 给雯邺和姝阳讲述了“水土不服”的历史典故
(24)在2000米处,高原反应就成为一个大问题,而水土不服也是基本反应。
(25)在这个奇异的森林月球上,辛德尔因为水土不服而病倒。
(26)这部与科波拉的颇受好评的“迷失东京”大相径庭,虽然两部影片都展现的主角在文化水土不服中的焦虑与倦怠。
(27)只要水獭,鼹鼠,松鼠和老鼠被强迫在同一种地形上赛跑,至少有三个会感到水土不服,在看上去、感觉上去都像是失败。
(28)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大学生村官专家刘老师解释说,大学教育与农村文化之间的落差导致了这种水土不服。
(29)作为一种外来节目样式,中国的肥皂剧正在经历着播出环境、故事内容等诸多的差异而产生的水土不服。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宋书·索虏传》:『道理来远,或不服水土,药自可疗。』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不服 不服:[bùfú] (1)拒绝服从。不服指导。(2)认为裁决不公,拒绝承认。不服裁判。(3)拒绝承认。不服罪。不服老。(4)不同意,持不同意见。对大家的批评不服。(5)不适应。水土不服。
水土 水土:(1)土地表面的水和土:水土流失;森林能保持水土。(2)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水土不服。
水 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土 土:tǔ 1、<名>泥土。《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名>土地。《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3、<名>国土;领土;乡土。《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4、<形>本地的;当地的。《柳敬亭传》:『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5、<名>地方。《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土地] (1)田地。(2)领土。(3)土地神。
不 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服 服:fú 1、<动>使用;用。《周易·系辞》:『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2、<动>从事;承当。《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3、<名>衣服。《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又] <动>穿衣服。《殽之战》:『秦伯素服效次,乡师而哭。』4、<动>穿戴;穿着。《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服衣冠,窥镜。』5、<动>佩;佩带。《冯谖客孟尝君》:『文车二驷,服剑一。』6、<动>归顺;服从。《季氏将伐颛臾》:『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7、<动>降服;制服。《齐桓晋文之事》:『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8、<动>屈服。《垓下之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又] 向……屈服《子鱼论战》:『爱其二毛,则如服焉。』9、<动>信服;佩服。《张衡传》:『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10、<动>呑服药物。《林黛玉进贾府》:『常服何药?』
水 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土 土:《丑集中·土字部》《唐韵》《正韵》他鲁切《集韵》《韵会》统五切,□吐上声。五行之一。《说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土物出形也。《易·离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书·禹贡》冀州厥土惟白壤,兖州厥土黑坟,青州厥土白坟,徐州厥土赤埴坟,扬州荆州厥土惟涂泥,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坟垆,梁州厥土青黎,雍州厥土惟黄壤。又《书·禹贡》徐州厥贡惟土五色。〈注〉诸侯受命,各锡以方色土,建大社于国中,一曰冢土。《诗·大雅》乃立冢土。又后土,取厚载之义。共工氏子句龙为后土,位在中央,主於四季各十八日。《礼·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周礼·冬官考工记》土以黄,其象方。又星土,星所主土。《周礼·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又度也。土圭之土训度。详圭字注。又业也。《皇极经世》独夫以百亩为土,大夫以百里为土,诸侯以四境为土,天子以九州为土,仲尼以万世为土。又星名,一曰镇星。《汉书》作填。详填字注。又地名。《春秋·僖二十八年》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注〉郑地。又姓。句龙为后土,子孙为氏。又《广韵》《正韵》徒古切《集韵》《韵会》动五切,□音杜。《扬子·方言》东齐谓根曰土,非专指桑根白皮。《郭璞注》《方言》引《诗》作桑土,非。又《集韵》《韵会》《正韵》□董五切,音覩。圜土,狱城也。《周礼·秋官》以圜土聚敎罢民。又《介之推龙蛇歌》五蛇从之,周流天下。龙反其渊,安其壤土。下音户,尸土俱在姥韵。《字汇》作叶音,非。又《集韵》丑下切,音姹。土苴,不真物。一曰查滓,粪草糟粕之类。又《字汇补》同都切,音徒。土门,北方之族。门音瞒。见周书异域传。考证:(《说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谨照原文物出上增土字。
不 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服 服:《辰集上·月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房六切,音伏。《说文》作□。用也。一曰车右骑所以舟旋。从舟□声。《五经文字》《石经》变舟作月。《易·系辞》服牛乗[音chéng]马。〈疏〉服用其牛。《诗·郑风》两服上襄。〈笺〉两服,中央夹辕者。〈疏〉马在内两服者,马之上驾也。又《广韵》衣服。《易·讼卦》以讼受服。《书·舜典》车服以庸。又慑服也。《易·豫卦》□罚清而民服。《书·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疏〉天下皆服从之。又五服。《书·益稷》弼成五服。〈传〉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又《周官》六服羣辟。〈疏〉周礼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镇、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举六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按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蕃,九服也。又行也。《书·说命》旨哉说乃言惟服。〈传〉美其所言,皆可服行。又《管子·权修篇》上身服以先之。〈注〉服,行也。又职也。《书·旅獒》无替厥服。〈传〉使无废其职。又思也。《诗·周南》寤寐思服。〈传〉服,思之也。《庄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注〉服者,思存之谓也。又治也。《诗·周南》服之无斁。〈笺〉服,整也。乃能整治之,无厌倦。又盛矢器也。《诗·小雅》象弭鱼服。〈笺〉矢服也。○按《周礼·夏官·司弓矢》作箙。郑注云:盛矢器也。又事也。《诗·大雅》昭哉嗣服。〈传〉服,事也。又习也。《前汉·鼂错传》服其水土。〈注〉服,习也。又姓。《后汉·服虔传》服虔,字子慎,河南荥阳人也。又鸟名。《史记·贾谊传》楚人命鴞曰服。〈注〉异物志有山鴞,体有文色,土俗因形命之曰服,不能远飞,行不出域。又《广韵》蒲北切《集韵》鼻墨切《正韵》步墨切,□音仆。匐,或作服。《礼·檀弓》扶服救之。《释文》又作匍匐。又《仪礼·士冠礼》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韵补》服,叶鼻墨切。又《集韵》扶缶切,音负。《周礼·冬官考工记·车人》牝服二柯。〈注〉牝服,长八尺,谓较也。郑司农云:牝服,谓车箱。服读曰负。又《集韵》弼角切,音雹。啼呼也。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