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ì yǎn xīng sōng
成语注音:ㄕㄨㄟˋ ㄧㄢˇ ㄒㄧㄥ ㄙㄨㄙ
成语简拼:SYX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睡眼惺忪
成语英文:have a drowsy look成语法文avoir les yeux encore pleins de sommeil成语德文noch ganz verschlafen sein
成语解释 惺忪:刚苏醒的样子。形容睡觉的人刚睡醒,还没有完全清醒。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刚睡醒
近义词 睡眼朦胧
成语示例 (1)…已倚在石上睡着了,苏荃、方怡、双儿、曾柔四人睡眼惺忪,强自支撑着在旁相陪,不由得心感歉仄,将面前三大…——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奔奔写不出成语“睡眼惺忪”,因此语文考试才98分。
(2)打开本子,上面写着“睡眼惺忪”几个大字。
(3)但是过了很久,那他睡眼惺忪的叔叔才让他进去,而这时蛇已经不见了。
(4)当你睡眼惺忪地醒来,还掂量着只为了赢得一些不确定的加分而花大力气把自己从床上拉起来是否值得,这么做真的会有丰厚的回报吗?
(5)当然,他们不知道,就在睡眼惺忪之际,自己竟处在了一场正在进行的全球战争的第一线。
(6)当我走进办公室,我看上去蓬头垢发,睡眼惺忪,心情烦躁并且工作拉在了大家的后面。
(7)都十点了,你还睡眼惺忪的。
(8)即使在我们运送它们的时候,他们会慵懒地慢慢醒过来,睡眼惺忪地环视箱子四周。
(9)可是有一天,他刚走进教室就发现学生们睡眼惺忪,无精打采,比平时还糟。他意识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了。
(10)目前,在一项即将被广大睡眼惺忪的英国人所知道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睡个好觉的秘密。
(11)睡眼惺忪的你寻着香味,来到我面前。
(12)他身边坐着的是副手,身上裹着一条大毯子,睡眼惺忪,沉默不语。
(13)他睡眼惺忪的看了看床边的钟。午夜12时32分。他刚睡了一个小时,但感觉如昏死过去一般。
(14)他睡眼惺忪地看了看床边的钟。午夜12时32分。他刚睡了一个小时,但感觉如昏死过去一般。
(15)天全县初级中学的越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睡眼惺忪”。
(16)我不用再睡眼惺忪地去上班,但现在,我却每天早早起床,迫不及待地开始工作。
(17)我听见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跑到街道上,也许身上还穿着睡衣,披头散发,睡眼惺忪。
(18)我知道我女儿此时应该平安地到达学校,我丈夫也应该睡眼惺忪,穿着睡衣在家晃悠,但我还得核实一下。
(19)小花不会写成语“睡眼惺忪”的最后一个字。
(20)早上睡眼惺忪时穿上套装很方便,不仅如此,套装还比斜纹布裤和只穿衬衫不穿外衣的新正统着装有更多的功能。
(21)真正的智能房屋可以在你睡眼惺忪的时候为你准备好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不用你开口就放上你最爱的音乐,还能自觉调好恒温器,让你倍感舒适轻松。
(22)只有豪华专车睡眼惺忪似地缓缓移动,司机们一大早驾车送百万富翁们去城里办公,要10:30时方才独自还回。
(23)梓怡叔叔给丝蓉和张昱讲了“睡眼惺忪”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街道上的行人还不多;所遇见的不过是睡眼惺忪的女人,在井边打水。』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惺忪 惺忪:苏醒。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不堤防你后花园闲梦铳,不分明再不惺忪。』
睡 睡:shuì 1、<动>坐着打瞌睡。《史记·商君列传》:『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2、<动>睡眠;睡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辨] 寝、卧、眠、寐、睡。『寝』指在床上睡,或病人躺在床上,不一定睡着。『卧』本指趴在几案上睡觉,引指躺在床上,也不一定睡着。『眠』本指闭上眼睛,引指睡眠。『寐』是睡着。『睡』本是坐着打瞌睡,后来可表示各种情况的睡。[睡觉] 睡醒。
眼 眼:yǎn 1、<名>眼珠。《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引] 眼睛。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菴》:『眼前万里江山。』2、<名>孔洞;窟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3、<量>用于井、泉水。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眼。』
惺 惺:xīng 1、<动>领会。《抱朴子·极言》:『安期答之允当,始皇惺悟,信世间之必有仙道。』2、<形>清醒;聪慧。见『惺惺』。[惺忪] 苏醒。[惺惺] 机警;清醒。
忪 忪:1、 [sōng] ――见『惺忪』(xīngsōng)。2、 [zhōng] 惊恐。如:忪蒙(忪懞。惶恐不安);忪忪(惊恐不安的样子)。
睡 睡:《午集中·目字部》《唐韵》是伪切《集韵》《韵会》树伪切《正韵》殊伪切,□音瑞。《说文》坐寐也。《史记·商君传》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前汉·贾谊治安策》将吏被介胄而睡。又花名。《清异录》卢山一比丘书寝石上,梦中闻花香,既觉,寻香求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乃花中祥瑞,遂以瑞易睡。又草名。《洞冥记》末多国有五味草,食之使人不眠,名曰却睡草。《述异记》桂林有睡草,见之则令人睡。亦呼为懒妇箴。《说文》本作□,从目□声。《六书故》睡即古寐字。
眼 眼:《午集中·目字部》《唐韵》五限切《集韵》《韵会》《正韵》语限切,□颜上声。《说文》目也。《灵枢经·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童子,筋之精为黑眼,气之精为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衇法于阳。《释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说卦》巽其於人也,为多白眼。《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南史·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又马有夜眼。《本草纲目》马夜眼在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状》南方之果,珍异者有龙眼。又香名。《洪刍香谱》白眼,香黄熟之别名。又彪眼泉,地名。见《北史·常景传》。又姓。见《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恳切,垠上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注〉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郑康成读。又叶五建切,言去声。《谢灵运·斤竹□诗》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又叶伊甸切,音宴。《苏辙·雪诗》终胜溪嶂长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说文》本作□。
惺 惺:《卯集上·心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桑经切《正韵》先青切,□音星。《字林》悟也。《广韵》惺憁,了慧也。又《增韵》静也。又《广韵》《集韵》《正韵》□息井切,音省。与□同。又《集韵》《韵会》□铣挺切,音醒。亦悟也。又静中不昧曰惺。星夜明,故从星。
忪 忪:《卯集上·心字部》《广韵》《韵会》职容切《集韵》诸容切,□音钟。《玉篇》心动不定貌。又惊也,惶遽也。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