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 shǒu jiù qín
成语注音:ㄕㄨˋ ㄕㄡˇ ㄐㄧㄨˋ ㄑㄧㄣˊ成语正音束,不能读作『sù』。
成语简拼:SSJQ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束手就擒成语辨形擒,不能写作『禽』。
成语英文:allow oneself to be seized without putting up a fight成语日文逃(のが)れられない,抵抗(ていこう)する力がない
成语解释 束手:自缚其手,比喻不想方设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成语辨析] 见『束手待毙』(904页)。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不抵抗
近义词 坐以待毙、引颈受戮 、束手待毙、俯首就擒、听天由命、束手就缚、束手就殪、束手就死、束手就禽、束身就缚、束手无策、洗颈就戮、引颈就戮
反义词 负隅顽抗
成语示例 (1)宁王闹了两年,不想被新建伯王守仁一阵杀败,束手就擒。▲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2)…要稍有动弹,便是乱刀分尸之祸,只得抛下兵刃,束手就擒。——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艾艾写不出成语“束手就擒”的拼音。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束手就擒”几个大字。
(3)大宝不会写成语“束手就擒”的最后一个字。
(4)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阿布也没有束手就擒,蓝军通过国际体育仲裁法庭让引援禁令暂时失效,待此次事件的最后调查报告出炉后再另做判决。
(5)当地消防部门的发言人马丁阿尔根多夫于4月24日表示,3个多小时后人们终于使用带有镇静剂的飞镖令乌斯奇束手就擒,而其腹中尚未出生的小牛在此过程中则毫发无损。
(6)当海盗湾正面临着它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时,它的管理员并不打算束手就擒。
(7)工人们踢牛并用水枪设计它们的脸,他们还用电击和叉车强迫动物束手就擒。
(8)极通人性的“星期五”哪肯束手就擒!
(9)建辉大哥哥 给轶男和艳侠讲了“束手就擒”的典故。
(10)可以肯定的是,大型银行绝不会束手就擒,毫不抗争地接受新的监管规定。
(11)面对惨烈的价格战,企业家不选择鱼死网破 就得束手就擒吗?
(12)你见过树,却未见过森林,只是你没有理解和平的意义而已,乖乖束手就擒吧!
(13)若说像肖先生这样地位的人会雇佣一帮白痴锤击方先生然后再主动回去束手就擒,这实在是太不合常理了。
(14)他们非常具攻击性,假如瓦伦西亚袖手旁观的话他们将会束手就擒。
(15)他们如此总结,我们束手就擒。
(16)同盟军就会背腹受敌束手就擒,李将不得不撤退或者全军覆灭。
(17)五谷城中学的昌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束手就擒”。
(18)一会儿,传来了一阵脚步声,一群持枪的猎人蜂拥而入,因洞内所有的出口全被堵住,狼束手就擒。
(19)中国的安全部队“连呼带叫”地冲了过来,他们俩人放弃了抵抗,束手就擒。
成语出处 《宋史·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成语故事 公元945年,契丹军将后晋军队围困在阳城,后晋军队的供需被切断,内外隔绝,生活十分困难,军心不稳。晋将苻彦卿有勇有谋 ,向主将张彦泽、皇甫遇建议 与其在此束手就擒还不如战死,就分析天时地利人和,出其不意绕到契丹军后方发起进攻取得胜利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就擒 就擒:[jiùqín] 受擒拿;被捉。即刻就擒。
束手 束手:捆住了手,比喻没有办法:束手就擒;束手无策。
束 束:shù 1、<动>捆绑。《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势必?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8882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桓伊艟檎砸印!?、<动>整理;收拾。《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3、<动>约束;拘束。《廉颇蔺相如列传》:『未有尝坚明约束者也。』4、<量>捆;把。《魏书·李先传》:『宜密使兵人人备青草一束。』[束发]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称成童之年。约八岁或八至十九岁这一段年纪。[束甲] 捆起铠甲。表示放下武器,停战或投降。[束脩] (1)十条一捆的干肉,是古代学生送给老师的备礼物。(2)后老师的金。约束整修。
手 手:shǒu 1、<名>人的手。[又] <动>手拿着;手持。《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2、<副>亲手;亲自。《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3、<名>控制的范围。《毛遂自荐》:『王之命,悬于遂手。』4、<名>精通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项工作裙人。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手谈] 下围棋。[手眼] 手段;技艺。
就 就:jiù 1、<动>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2、<动>上;上登。《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谢客就车。』3、<动>就任;就职。《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就。』4、<动>参加;参与。《芋老人传》:『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5、<动>承受;接受。《殽之战》:『使归就戮于秦。』6、<动>择取;效法。《原君》:『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7、<动>成就;成功。《乐羊子妻》:『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8、<动>看;观赏。《过故人庄》:『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9、<介>向;从;跟。《狱中杂记》:『余尝就老胥而求焉。』10、<介>就着;根据。《芋老人传》:『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11、<连>即便;即使。《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12、<副>即,便。《红楼梦》:『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就使] 即使。
束 束:《辰集中·木字部》《唐韵》书玉切《集韵》《韵会》输玉切《正韵》式竹切,□音□。《说文》缚也。徐曰:束薪也。《诗·周南》白茅纯束。又五疋为束。《礼·亲记》纳币一束。又五十矢为束。《诗·周颂》束矢其搜。又脯十脡曰束。《谷梁传·隐元年》束修之肉,不行境中。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束州,赵地。又姓。《统谱》望出南阳,汉疏广后,避难改为束。又《韵会》春遇切《周礼·注疏》诗注切,□音戍。约也。《周礼·司约注》言语之约束。约音要。《史记·汉高纪》待诸侯至,定要束耳。又叶所律切,音率。《蔡邕·笔赋》削文竹以为管,如桼丝之缠束。形条搏以直端,染元黄以定色。从木从口,与朿别。
手 手:《卯集中·手字部》《唐韵》书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首。《释名》手须也,事业所须也。《急就篇》卷捥节爪拇指手。《师古注》及掌谓之手。《易·说卦》艮为手。〈疏〉艮既为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为手也。《礼·玉藻》手容恭。又以手执器亦曰手。《礼·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公羊传·庄十三年》曹子手刃而从之。又《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注〉言手击之。又叶尸周切,音收。《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实沈参墟,封为晋侯。又叶赏吕切,音黍。《郭璞·神嘘赞》脚属於头,人面无手。厥号曰嘘,重黎所处。又叶矧视切,音矢。《宋玉·笛赋》延长颈,奋玉手,摛朱唇,曜皓齿。又《说文》拳也。《正字通》握手谓之拳。非手即拳也。
就 就:《寅集上·尢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疾僦切,音鹫。《说文》就,高也。从京,从尤。《徐曰》尤,异也。尤高人所就之处,语曰:就之如日。会意。《广韵》成也,迎也。《诗·邶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周颂》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又即也。《齐语》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间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又《增韵》从也。《礼·檀弓》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又帀也。《礼·礼器》大路繁缨一就。〈注〉五采一帀曰就。又能也。《左传·哀十一年》郊之战,季孙曰:须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注〉虽少年,能用命也。又终也。《郭璞曰》凡事物成就亦终也。又姓。《后汉书》菟赖氏,改为就氏。考证:(《齐语》先王之处士也,使就燕间。)谨照原文先王改圣王。燕间改间燕。(《礼·檀弓》先王之制,礼也。过者,使俯而就之。)谨照原文改过之者俯而就之。(《左传·哀十一年》清之战。)谨照原文改郊之战。
擒 擒:《卯集中·手字部》《唐韵》巨今切《集韵》《韵会》《正韵》渠金切,□音琴。与捦同。详捦字注。《礼·曲礼·不离禽兽疏》禽者,擒也。言鸟力小,可擒捉而取之。通作禽。又《集韵》巨禁切,音噤。与扲同。见扲字注。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