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身受命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 shēn shòu mìng成语简拼:SSSM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繁体:束身受命
成语解释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束身受命”几个大字。
(2)冬冬写不出成语“束身受命”,所以单元测试只得了99分。
(3)国荣哥哥给洁亭和二璎讲解了“束身受命”的故事。
(4)磊磊不会写成语“束身受命”的最后一个字。
(5)勐腊南腊中学的革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束身受命”。
成语出处
《淮南子·人间训》:『卫君之来也,卫国之半曰:「不若朝于晋。」其半曰:「不若朝于吴。」然卫君以为吴可以归骸骨也,故束身以受命。』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身受身受:亲身受到:感同身受;中国人民身受过殖民主义的祸害。
束身束身:(1)约束自身,不放纵。(2)自缚。
受命受命:[shòumìng] (1)接受命令或任务。临危受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维烈受命对这次风暴进行调查。――《风海风暴和天气预报的产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2)受天之命。自古受命而王。(3)受教。[齐景] 公曰:『不幸有社稷之业,不择言而出之,请受命矣。』――《晏子春秋·谏上》。(4)听从号令。徒属皆书:『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
束束:shù 1、<动>捆绑。《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2、<动>整理;收拾。《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3、<动>约束;拘束。《廉颇蔺相如列传》:『未有尝坚明约束者也。』4、<量>捆;把。《魏书·李先传》:『宜密使兵人人备青草一束。』[束发]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称成童之年。约八岁或八至十九岁这一段年纪。[束甲] 捆起铠甲。表示放下武器,停战或投降。[束脩] (1)十条一捆的干肉,是古代学生送给老师的备礼物。(2)后老师的金。约束整修。
身身:shēn 1、<名>人或动物的躯干。《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2、<名>整个身躯。《狼》:『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名>自身;本身;自己。《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副>亲自。《隆中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5、<名>一生;生命。《陟江》:『固将重昏而终身。』《五人墓碑记》:『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6、<名>同『娠』,身孕。《与妻书》:『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受受:shòu 1、<动>接受;承受。《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2、<动>听从。《陈涉世家》:『徒属皆曰:「敬受命。」』3、<动>遭受。《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4、<动>通『授』。给予;授予;传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生] 禀性。[受室] 娶妻。[受知] 受人知遇。
命命:mìng 1、<动>差使;命令。《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2、<名>命令。《陈情表》:『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3、<名>命运;天命。《论积贮疏》:『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4、<名>生命。《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5、<动>命名。《琵琶行》:『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6、<动>任用。《越妇言》:『天子疏爵以命之。』[命笔] 执笔(写诗文或作画)。[命服] 帝王按等级赐给公侯、卿大夫等的制服。[命妇] 受到封号的妇女。[命世] 扬名于当世。[命途] 平生的经历。[命意] 寓意。
束束:《辰集中·木字部》《唐韵》书玉切《集韵》《韵会》输玉切《正韵》式竹切,□音□。《说文》缚也。徐曰:束薪也。《诗·周南》白茅纯束。又五疋为束。《礼·亲记》纳币一束。又五十矢为束。《诗·周颂》束矢其搜。又脯十脡曰束。《谷梁传·隐元年》束修之肉,不行境中。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束州,赵地。又姓。《统谱》望出南阳,汉疏广后,避难改为束。又《韵会》春遇切《周礼·注疏》诗注切,□音戍。约也。《周礼·司约注》言语之约束。约音要。《史记·汉高纪》待诸侯至,定要束耳。又叶所律切,音率。《蔡邕·笔赋》削文竹以为管,如桼丝之缠束。形条搏以直端,染元黄以定色。从木从口,与朿别。
身身:《酉集中·身字部》《唐韵》失人切《集韵》《韵会》《正韵》升人切,□音申。《说文》躬也,象人之身。《尔雅·释诂》我也。〈疏〉身,自谓也。《释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广韵》亲也。《九经韵览》躯也。总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又《系辞》近取诸身。《书·伊训》检身若不及。《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又《诗·大雅》大任有身。〈传〉身,重也。〈笺〉重为怀孕也。〈疏〉以身中复有一身,故言重。又告身。《唐书·选举志》拟奏受皆给以符,谓之告身。又《史记·西南夷传》身毒国。〈注〉索隐曰:身音捐。又《韵补》叶尸连切。《杨方·合欢诗》我情与子合,亦如影追身。寝共织成被,絮用同功绵。
受受:《子集下·又字部》《唐韵》殖酉切《集韵》《韵会》《正韵》是酉切,□音寿。《说文》相付也。《玉篇》得也。《易·既济》实受其福。《诗·大雅》受天之祜。又承也。《李适之法观禅师□铭》孰承最上,密受居多。又盛也。《杜甫诗》野航恰受两三人。又容纳也。《论语》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又《正字通》神呪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许□切。○按受字《韵书》无去声。又叶音暑。《张衡·诮青衣赋》晏婴洁志,不顾景女。乃隽不疑,奉霍不受。《韵会》毛氏曰:从□从冖。俗或作□,非。□音胡到切,下从丈。
命命:《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眉病切,鸣去声。《説文》使也。《书·尧典》乃命羲和。又《玉篇》敎令也。《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传〉言其外布文德敎命。《说命》王言惟作命。《易·泰卦》自邑告命。《增韵》大曰命,小曰令。上出为命,下禀为令。又《尔雅·释诂》命,告也。又《易·乾卦》各正性命。〈疏〉命者,人所禀受。《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注〉命者,生之极。《左传·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疏〉命虽受之天地,短长有本,顺理则寿考,逆理则夭折,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法则,以定此命,言有法,则命之长短得定,无法,则夭折无恒也。又《诗·周颂》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笺〉命,犹道也。又《诗·周颂》夙夜基命宥密。〈传〉命,信也。〈疏〉信顺天命。又《周礼·春官·大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论语》为命裨谌草创之。〈疏〉命,谓政令盟会之辞也。又《周礼春官大宗伯》典命。〈注〉命,谓迁秩羣臣之书。又星名。《周礼·春官·大宗伯》司命。〈注〉文昌第四星。又《周语》襄王赐晋惠公命。〈注〉命,瑞命。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以为瑞节。又《周语》襄王赐。晋文公命。〈注〉命,命服也。诸侯七命,冕服七章。又《前汉·张耳传》尝亡命游外黄。〈注〉师古曰:命者,名也。脱名籍而逃亡。又《前汉·李陵传》射命中。〈注〉师古曰:所指名处,即中之也。又《广韵》计也。又《广韵》召也。又叶眉辛切,音珉。《诗·鄘风》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又《大雅》保右命之,自天申之。○按《朱子》皆叶弥幷[同并]反,幷[同并]在庚韵,难与真韵相叶,疑应作弥賔反。又叶漭去声。《郭璞·山海经·不死国赞》有人爰处,员丘之上,赤泉驻年,神木养命。又《礼·大学》举而不能先命也。〈注〉命读为慢,声之误也。《释文》命音慢,武谏反。考证:(《论语》为命裨谌草创之。〈注〉命,谓政令盟会之辞也。)谨照原文注改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