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仁布泽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ī rén bù zé成语简拼:SRBZ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施仁布澤
成语解释
给人以仁德和恩惠。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近义词
施仁布恩、施仁布德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施仁布泽”几个大字。
(2)丹丹写不出成语“施仁布泽”的拼音。
(3)芳芳不会写成语“施仁布泽”的最后一个字。
(4)季奶奶给外甥和小孙子讲述了“施仁布泽”的历史故事。
(5)中英文学校的富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施仁布泽”。
成语出处
明·沈受先《三元记》第二十三出:『冯商的,冯商的,积功累德;冯商的,冯商的,施仁布泽。』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施施:shī 1、<动>实施;实行。《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2、<动>施展;使用。《促织》:『靡计不施,迄无济。』3、<动>施加;推与。《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动>搽抹。《林黛玉进贾府》:『唇若施脂。』5、<动>施舍;给予。《孔雀东南飞》:『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6、<名>恩惠;好处。《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7、<动>设置;安放。《口技》:『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shǐ<动>通『弛』。放松;解除。《后汉书·光武帝纪》:『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yí 1、<形>邪;斜。《韩非子·诡使》:『谄施、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2、<动>斜行。《孟子·离娄》:『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yì<动>延伸;延续。《叶公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施生] 给人以生路。[施施] (1)慢走的样子。(2)喜悦自得的样子。
仁仁:rén 1、<形>仁爱;仁慈。《论语》:『仁以为己住,不亦重乎?』2、<名>仁道;仁政。儒家主张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措施。《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仁。』3、<名>果仁;果核中受外壳保护的部分。《颜氏家训·养生》:『邺中朝士有单服杏仁枸杞黄精木车前,得益者甚多。』
布布:bù 1、<名>麻棉织品的总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2、<名>古代的一种货币。《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3、<动>布施;分予。《长恨歌》:『阳春布德泽。』4、<动>公布;宣布。《韩非子·难三》:『而布之于百姓者也。』5、<动>表达;陈述。《与陈伯之书》:『聊布往怀,君其详之。』6、分布;布列。《活板》:『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布衣] 1.布做的衣服,指衣着俭朴。《史记·鲁周公世家》:『平子布跣行。』2.平民庶人穿的衣服,借指平民。《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提三尺剑取天下。』[布政] 进行统治。《史记·孝文本纪》:『人主不德,布不均。』
泽泽:zé 1、<名>聚水的洼地。一般指湖沼。《滕五阁序》:『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2、<名>雨露。《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3、<名>津液。《采草药》:『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4、<形>光泽;润泽。《采草药》:『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5、<名>恩惠;好处。《西门豹治邺》:『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又] <名使动>使……得到恩泽。《答司马谏议书》:『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6、<名>内衣。《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泽国] (1)境内多河流、湖泊、沼泽的地区和国家。(2)被水淹的地区。
施施:《卯集下·方字部》《唐韵》式支切《集韵》《韵会》商支切《正韵》申支切,□音诗。《说文》旗貌。齐乐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注〉徐锴曰:旗之逶迤。一曰设也。《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又《诗·邶风》得此戚施〈传〉戚施,不能仰者。〈笺〉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又《诗·王风》将其来施施。〈传〉施施,难进之意。〈笺〉施施,舒行伺间,独来见已之貌。《释文》施如字。《孟子》施施从外来。《赵岐注》施施,犹扁扁,喜悦之貌。《音义》丁如字,张音怡。又《周礼·天官·内宰》施其功事。〈注〉施,犹赋也。又《礼·祭统》施于蒸彝鼎。〈注〉施,犹着也。又《晋语》秦人杀冀芮而施之。〈注〉施,□其尸也。又《玉篇》张也。《增韵》用也,加也。又姓。《左传·桓九年》施父。〈注〉鲁大夫。《礼·亲记》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饱。〈注〉少施氏,鲁惠公子,施父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施智切,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又《集韵》《韵会》□以豉切,音易。《诗·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传〉施,移也。又《诗·大雅》施于孙子。〈笺〉施,犹易也,延也。又《仪礼·丧服》绝族无施服。〈注〉在旁而及曰施。又《集韵》《韵会》□赏是切,诗上声。舍也,攺易也。通作弛。《周礼·天官·少宰》治其施舍。〈注〉施舍,不给役者也。《论语》君子不施其亲。《何晏注》施,易也。不以他人之亲易己之亲。《后汉·光武纪》将衆[音zhòng]部施□屯北边。〈注〉施,读曰弛。弛,解也。又《集韵》余支切,音移。□或作施。《史记·卫绾传》刃人之所施易。〈注〉施,读曰移。又《史记·贾生传》庚子日施兮。〈注〉施,矢遗反。索隐曰:施,犹西斜也。又《韵补》叶诗戈切。《汉·高祖戚夫人歌》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仁仁:《子集中·人字部》(古文)忎《唐韵》如邻切《集韵》《韵会》《正韵》而邻切,□音人。《释名》忍也。《易·乾卦》君子体仁,足以长人。《礼·礼运》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程颢曰》心如谷种。生之性,便是仁。又《方书》手足痿□为不仁。后汉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请命超还汉土,上书云:兄年七十,两手不仁。又果核中实有生气者亦曰仁。又姓。又《韵补》叶如延切,音然。《欧阳修·送吴子京南归诗》我笑谓吴生,尔其听我言。颜回不贰过,后世称其仁。《六书正伪》元,从二从人。仁则从人从二。在天为元,在人为仁。人所以灵於万物者,仁也。
布布:《寅集中·巾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博故切,音抪。《说文》布枲,织也。《广韵》布,帛也。《小尔雅》麻紵葛曰布。《释名》布,布也。布列衆[音zhòng]缕为经,以纬横成之也。又太古衣皮,女工之事始于是,施布其法度,使民尽用之也。《易·说卦》坤为布。《诗·卫风》抱布贸丝。〈传〉布,币也。〈疏〉此布币谓丝麻布帛之布。币者,布帛之名。《左传·闵二年》卫文公大布之衣。又泉也。《周礼·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出入。〈注〉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前汉·食货志》布货十品,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注〉师古曰:布亦钱耳。谓之布者,言其分布流行也。又《广雅》布,施也。《庄子·列御宼》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又《玉篇》□列也。《书·康王之诰》诸侯入应门右,皆布乗[音chéng]黄朱。〈传〉皆□四黄马朱鬣,以为庭实。《左传·昭十六年》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注〉布,□也。又《广雅》布,散也。《左传·襄三十年》皆自朝布路而罢。〈注〉布路,分散。又《尔雅·释天》祭星曰布。〈注〉布,散祭於地。又《广雅》布,班也。又草名。《尔雅·释草》布似布,帛似帛,华山有之。〈注〉草叶中有象布帛者,因名。又药名。《本草集解》昆布,亦名纶布。生南海,叶如手大,似薄苇,紫赤色。又金布,书名。《前汉·萧望之传》金布令甲。〈注〉师古曰: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库金钱布帛之事,因以篇名。又悬泉激流曰瀑布。《孙绰·天台赋》瀑布飞泉以界道。又露布。《续博物志》露布,捷书别名,以帛书揭之於竿,欲天下知闻也。又姓。《晋书·陶侃传》江夏布兴。又复姓。《史记·赵世家》姑布子卿。〈注〉司马彪曰:姑布,姓。又与尃通。《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专结缕。〈注〉徐广曰:尃,古布字。《汉书》作布。考证:(《前汉·萧望之传》金布令甲。〈注〉师古曰,今布者,令篇名也。)谨照原文今布改金布。(《史记·司马相如子虚赋》专结缕。)谨照原文子虚赋改上林赋。
泽泽:《巳集上·水字部》《唐韵》丈伯切《集韵》《韵会》《正韵》直格切,□音宅。《周语》泽,水之钟也。《风俗通·山泽篇》水草交厝,名之为泽。泽者,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又光润也。《礼·少仪》泽刃首。又雨泽。《易·夬卦》泽上于天。又德泽。《书·毕命》泽润生民。又洗濯曰泽。《礼·曲礼》共饭不泽手。〈疏〉以手宜洁净,不得临食始捼莎也。又亵衣曰泽。《诗·秦风》与子同泽。〈笺〉袴也。又香泽。《梁□文帝乐府》八月香油好煎泽。又泽宫。《礼·射仪》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又州名。《韵会》秦上党郡,隋为泽州。又《集韵》《正韵》□施只切,音适。与释同。《诗·周颂》其耕泽泽。〈疏〉释释然土皆解散也。又《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又《集韵》夷益切,音绎。与醳同。《礼·郊特牲》旧泽之酒。〈注〉泽,读为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