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 dài niè lǚ
成语简拼:SDNL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束帶躡履
成语解释
束带:扎紧衣服;蹑履:穿鞋。指穿戴整肃,用来表示恭敬。
成语造句
(1)丹丹不会写成语“束带蹑履”的最后一个字。
(2)非儿写不出成语“束带蹑履”的拼音。
(3)景彤大哥哥给俪飘和先怡介绍了“束带蹑履”的历史典故
(4)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束带蹑履”几个大字。
(5)三人班中学的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束带蹑履”。
成语出处
《论语·公冶长》:『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初,庾亮临江州,闻翟汤之风,束带蹑履而诣焉。』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束带束带:[shùdài] (1)腰带一类的带子。(2)指整饰衣冠。束带立于朝。
束束:shù 1、<动>捆绑。《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2、<动>整理;收拾。《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3、<动>约束;拘束。《廉颇蔺相如列传》:『未有尝坚明约束者也。』4、<量>捆;把。《魏书·李先传》:『宜密使兵人人备青草一束。』[束发]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称成童之年。约八岁或八至十九岁这一段年纪。[束甲] 捆起铠甲。表示放下武器,停战或投降。[束脩] (1)十条一捆的干肉,是古代学生送给老师的备礼物。(2)后老师的金。约束整修。
带带:dài 1、<名>腰带;衣带;带子。《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2、<动>偑带;带着。《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鸿门宴》:『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3、<动>围绕;环绕。《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4、<动>附着;含着;夹杂着。孔稚珪《北山移文》:『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5、<动>兼任;兼带。《梁书·曹景宗传》:『复以为征虏中兵参军,带冯翊太守。』6、<名>指附近相连的地区。《宋史·李纲传》:『如鼎澧岳鄂若荆南一带,皆当屯宿重兵,倚为形势。』
蹑蹑:niè 1、<动>踩;践踏。《过秦论》:『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2、<动>穿上。《孔雀东南飞》:『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3、<动>登上;升迁。左思《咏史》:『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4、<动>紧随在后。《三国志·邓艾传》:『(杨)欣等追蹑于缰川口。』[蹑蹀] 往来小步的样子。[蹑景] 追赶日影,形容疾速。骏马名,谓其速能追赶日影。
履履:lǚ 1、<动>踩;踏。《少年中国说》:『天戴其苍,地履其黄。』2、<动>登;登位。《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3、<名>鞋子。《孔雀东南飞》:『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又] <名为动>为(替)……穿上鞋子。《史记·留侯世家》:『因跪履之。』[履尾] 践踏虎尾,喻处于险境。
束束:《辰集中·木字部》《唐韵》书玉切《集韵》《韵会》输玉切《正韵》式竹切,□音□。《说文》缚也。徐曰:束薪也。《诗·周南》白茅纯束。又五疋为束。《礼·亲记》纳币一束。又五十矢为束。《诗·周颂》束矢其搜。又脯十脡曰束。《谷梁传·隐元年》束修之肉,不行境中。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束州,赵地。又姓。《统谱》望出南阳,汉疏广后,避难改为束。又《韵会》春遇切《周礼·注疏》诗注切,□音戍。约也。《周礼·司约注》言语之约束。约音要。《史记·汉高纪》待诸侯至,定要束耳。又叶所律切,音率。《蔡邕·笔赋》削文竹以为管,如桼丝之缠束。形条搏以直端,染元黄以定色。从木从口,与朿别。
带带:《寅集中·巾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当盖切,音□。《说文》绅也。男子搫带,妇人带丝,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故带从巾。《徐铉曰》卌,其带上连属固结处。《释名》带,蔕也。着於衣,如物之系蔕也。《易·讼卦》或锡之鞶带。〈疏〉鞶带大带也。《礼·玉藻》凡带有率,无箴功。〈疏〉谓其带既襌,亦以箴缏缉其侧,但繂襵之,无别裨饰之箴功。又《扬子·方言》厉谓之带。〈注〉小尔雅,带之垂者曰厉。《诗·小雅》垂带而厉。又佩也。《礼·月令》带以弓□。又《扬子·方言》行也。〈注〉随人行也。又虫名。《庄子·齐物论》螂蛆甘带。又书带,草名。《三齐记》郑康成山下生草,大如□,叶长一尺余,土人名康成书带草。又姓。《贾谊·过秦论》带佗。又叶音蒂。《楚辞·九歌》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乡,谁须兮云之际。考证:(《易·讼卦》或锡之鞶带。〈疏〉鞶革大带也。)谨照原文革改带。(《楚辞·九歌》荷衣分蕙带,鯈而来兮忽而逝。)谨照原文分改兮鯈改儵。
蹑蹑:《补遗·酉集》《足字部》《字汇补》俗蹑字,见《四史纂要》。(蹑)《广韵》《正韵》尼辄切《集韵》《韵会》昵辄切,□音聂。《说文》蹈也。《扬子·方言》蹑,登也。《释名》蹑,摄也。登其上使摄服也。《博雅》履也。又急也。《史记·秦始皇纪》蹑足行伍之间。
履履:《寅集上·尸字部》《广韵》力几切《集韵》《韵会》两几切《正韵》良以切,□音里。《说文》足所依也。本作□,今作履。《尔雅·释言》履,礼也。〈注〉礼可以履行也。《释名》履,饰足以为礼也。《字书》草曰扉,麻曰履,皮曰履,黄帝臣於则造。又践也。《易·坤卦》履霜坚冰至。《诗·齐风》履我即兮。〈注〉蹑我之迹,而相就也。又《左传·僖四年》赐我先君履。〈注〉谓所践履之界也。又以履加足亦曰履。《史记·留侯世家》良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又禄也。《诗·周南》福履绥之。〈注〉履,禄。绥,安也。又姓,见《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