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ī rén bù dé
成语简拼:SRBD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施仁布惪
成语解释
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近义词
施恩布德、施仁布恩、施仁布泽
成语接龙
1、施仁布德→德薄才疏→疏水箪瓢→瓢泼大雨→雨宿风餐→餐霞饮景→景星凤皇→皇天后土→土生土长→长傲饰非→非同寻常→常胜将军→军不血刃→刃树剑山→山摇地动→动荡不安→安魂定魄→魄消魂散→散阵投巢→巢居穴处→处高临深→深山幽谷→谷马砺兵→兵拏祸结→结驷列骑
2、施仁布德→德薄才鲜→鲜衣良马→马空冀北→北宫婴儿→儿童之见→见始知终→终天之恨→恨海难填→填街塞巷→巷议街谈→谈不容口→口服心服→服牛乘马→马耳东风→风吹云散→散言碎语→语重情深→深入显出→出乖弄丑→丑类恶物→物离乡贵→贵贱高下→下马看花→花言巧语
3、施仁布德→德本财末→末路穷途→途遥日暮→暮云春树→树上开花→花阶柳市→市井之臣→臣门如市→市井无赖→赖有此耳→耳听八方→方面大耳→耳食之论→论功受赏→赏贤使能→能言快说→说嘴郎中→中西合璧→璧合珠连→连战皆捷→捷足先得→得失相半→半路修行→行将就木
4、施仁布德→德本财末→末路之难→难乎其难→难舍难分→分内之事→事无常师→师心自是→是非口舌→舌挢不下→下车伊始→始末缘由→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出处殊途→途途是道→道同志合→合而为一→一言中的→的一确二→二三其意→意广才疏→疏不间亲→亲上成亲→亲仁善邻
5、施仁布德→德厚流光→光风霁月→月明星稀→稀奇古怪→怪雨盲风→风驰电掣→掣襟露肘→肘胁之患→患至呼天→天长地久→久别重逢→逢山开道→道寡称孤→孤犊触乳→乳间股脚→脚忙手乱→乱七八遭→遭逢际会→会少离多→多灾多难→难乎为继→继古开今→今生今世→世道人心
成语示例
(1)明·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二折:『全不肯施仁布德行方便,那里有仗义疏财发好心,不由人雨泪纷纷。』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施仁布德”几个大字。
(2)槐树镇中学的董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施仁布德”。
(3)苏奶奶给她的孙子和小孙女讲述了“施仁布德”的典故。
(4)小包写不出成语“施仁布德”的拼音。
(5)小露不会写成语“施仁布德”的最后一个字。
(6)明·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二折:『全不肯施仁布德行方便,那里有仗义疏财发好心,不由人雨泪纷纷。』。
(7)一日,汉王到褒中,择日即王位,安抚百姓,施仁布德,治民以宽,汉民莫不悦服,此年五谷丰熟,家家快乐,处处笙歌,汉王甚喜。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楔子:『他为甚施仁布德,也则要博一个孝子和贤妻。』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施施:shī 1、<动>实施;实行。《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2、<动>施展;使用。《促织》:『靡计不施,迄无济。』3、<动>施加;推与。《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动>搽抹。《林黛玉进贾府》:『唇若施脂。』5、<动>施舍;给予。《孔雀东南飞》:『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6、<名>恩惠;好处。《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7、<动>设置;安放。《口技》:『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shǐ<动>通『弛』。放松;解除。《后汉书·光武帝纪》:『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yí 1、<形>邪;斜。《韩非子·诡使》:『谄施、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2、<动>斜行。《孟子·离娄》:『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yì<动>延伸;延续。《叶公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施生] 给人以生路。[施施] (1)慢走的样子。(2)喜悦自得的样子。
仁仁:rén 1、<形>仁爱;仁慈。《论语》:『仁以为己住,不亦重乎?』2、<名>仁道;仁政。儒家主张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措施。《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仁。』3、<名>果仁;果核中受外壳保护的部分。《颜氏家训·养生》:『邺中朝士有单服杏仁枸杞黄精木车前,得益者甚多。』
布布:bù 1、<名>麻棉织品的总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2、<名>古代的一种货币。《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3、<动>布施;分予。《长恨歌》:『阳春布德泽。』4、<动>公布;宣布。《韩非子·难三》:『而布之于百姓者也。』5、<动>表达;陈述。《与陈伯之书》:『聊布往怀,君其详之。』6、分布;布列。《活板》:『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布衣] 1.布做的衣服,指衣着俭朴。《史记·鲁周公世家》:『平子布跣行。』2.平民庶人穿的衣服,借指平民。《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提三尺剑取天下。』[布政] 进行统治。《史记·孝文本纪》:『人主不德,布不均。』
德德:dé 1、<名>道德;品德。《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名>恩德;恩惠。《垓下之战》:『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又] <动>感激。《史记·信陵君列传》:『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3、<名>德政;功德。《殽之战》:『吾不以一眚掩大德。』4、<名>福。《礼记·哀公问》:『君之及皮言也,百姓之德也。』[德化] 道德教化,道德影响。
施施:《卯集下·方字部》《唐韵》式支切《集韵》《韵会》商支切《正韵》申支切,□音诗。《说文》旗貌。齐乐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注〉徐锴曰:旗之逶迤。一曰设也。《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又《诗·邶风》得此戚施〈传〉戚施,不能仰者。〈笺〉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又《诗·王风》将其来施施。〈传〉施施,难进之意。〈笺〉施施,舒行伺间,独来见已之貌。《释文》施如字。《孟子》施施从外来。《赵岐注》施施,犹扁扁,喜悦之貌。《音义》丁如字,张音怡。又《周礼·天官·内宰》施其功事。〈注〉施,犹赋也。又《礼·祭统》施于蒸彝鼎。〈注〉施,犹着也。又《晋语》秦人杀冀芮而施之。〈注〉施,□其尸也。又《玉篇》张也。《增韵》用也,加也。又姓。《左传·桓九年》施父。〈注〉鲁大夫。《礼·亲记》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饱。〈注〉少施氏,鲁惠公子,施父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施智切,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又《集韵》《韵会》□以豉切,音易。《诗·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传〉施,移也。又《诗·大雅》施于孙子。〈笺〉施,犹易也,延也。又《仪礼·丧服》绝族无施服。〈注〉在旁而及曰施。又《集韵》《韵会》□赏是切,诗上声。舍也,攺易也。通作弛。《周礼·天官·少宰》治其施舍。〈注〉施舍,不给役者也。《论语》君子不施其亲。《何晏注》施,易也。不以他人之亲易己之亲。《后汉·光武纪》将衆[音zhòng]部施□屯北边。〈注〉施,读曰弛。弛,解也。又《集韵》余支切,音移。□或作施。《史记·卫绾传》刃人之所施易。〈注〉施,读曰移。又《史记·贾生传》庚子日施兮。〈注〉施,矢遗反。索隐曰:施,犹西斜也。又《韵补》叶诗戈切。《汉·高祖戚夫人歌》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仁仁:《子集中·人字部》(古文)忎《唐韵》如邻切《集韵》《韵会》《正韵》而邻切,□音人。《释名》忍也。《易·乾卦》君子体仁,足以长人。《礼·礼运》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程颢曰》心如谷种。生之性,便是仁。又《方书》手足痿□为不仁。后汉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请命超还汉土,上书云:兄年七十,两手不仁。又果核中实有生气者亦曰仁。又姓。又《韵补》叶如延切,音然。《欧阳修·送吴子京南归诗》我笑谓吴生,尔其听我言。颜回不贰过,后世称其仁。《六书正伪》元,从二从人。仁则从人从二。在天为元,在人为仁。人所以灵於万物者,仁也。
布布:《寅集中·巾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博故切,音抪。《说文》布枲,织也。《广韵》布,帛也。《小尔雅》麻紵葛曰布。《释名》布,布也。布列衆[音zhòng]缕为经,以纬横成之也。又太古衣皮,女工之事始于是,施布其法度,使民尽用之也。《易·说卦》坤为布。《诗·卫风》抱布贸丝。〈传〉布,币也。〈疏〉此布币谓丝麻布帛之布。币者,布帛之名。《左传·闵二年》卫文公大布之衣。又泉也。《周礼·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出入。〈注〉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前汉·食货志》布货十品,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注〉师古曰:布亦钱耳。谓之布者,言其分布流行也。又《广雅》布,施也。《庄子·列御宼》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又《玉篇》□列也。《书·康王之诰》诸侯入应门右,皆布乗[音chéng]黄朱。〈传〉皆□四黄马朱鬣,以为庭实。《左传·昭十六年》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注〉布,□也。又《广雅》布,散也。《左传·襄三十年》皆自朝布路而罢。〈注〉布路,分散。又《尔雅·释天》祭星曰布。〈注〉布,散祭於地。又《广雅》布,班也。又草名。《尔雅·释草》布似布,帛似帛,华山有之。〈注〉草叶中有象布帛者,因名。又药名。《本草集解》昆布,亦名纶布。生南海,叶如手大,似薄苇,紫赤色。又金布,书名。《前汉·萧望之传》金布令甲。〈注〉师古曰: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库金钱布帛之事,因以篇名。又悬泉激流曰瀑布。《孙绰·天台赋》瀑布飞泉以界道。又露布。《续博物志》露布,捷书别名,以帛书揭之於竿,欲天下知闻也。又姓。《晋书·陶侃传》江夏布兴。又复姓。《史记·赵世家》姑布子卿。〈注〉司马彪曰:姑布,姓。又与尃通。《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专结缕。〈注〉徐广曰:尃,古布字。《汉书》作布。考证:(《前汉·萧望之传》金布令甲。〈注〉师古曰,今布者,令篇名也。)谨照原文今布改金布。(《史记·司马相如子虚赋》专结缕。)谨照原文子虚赋改上林赋。
德德:《寅集下·彳字部》《唐韵》《正韵》多则切《集韵》《韵会》的则切,□登入声。《广韵》德行也。《集韵》德行之得也。《正韵》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易·乾卦》君子进德修业。《诗·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书·臯陶谟》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又《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周礼·地官》六德:知、仁、圣、义、中、和。又《玉篇》德,惠也。《书·盘庚》施实德于民。《诗·小雅》既饱以德。又善敎也。《礼·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注〉德谓善敎。又感恩曰德。《左传·成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疏〉德加於彼,彼荷其恩,故谓荷恩为德。《后汉·樊晔传》光武微时,晔馈饵一笥,帝德之不忘。又《韵会》四时旺气也。《礼·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又《諡法》绥柔士民,谏争不威,执义扬善,曰德。又《说文》升也。又《玉篇》福也。又星名。《前汉·郊祀志》望气王朔言,后独见填星出如瓜。有司皆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注〉德星,既填星也。又《韵会》亦作悳。《前汉·贾谊传》悳至渥也。又州名。《广韵》秦为齐郡地,汉为平原郡。武德初为德州,因德安县以名之。又叶都木切,音笃。《谢惠连·雪赋》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於丰年,袤丈则表沴於阴德。又叶得各切,当入声。《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福善入门,与君相索,使我有德。考证:(《书·大禹谟》九德,宽而栗。)谨照原书改臯陶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