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ī shū lǐ yuè
成语简拼:SSLY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詩書禮樂
成语解释
六代儒家六经的名称,即《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乐经》。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诗书礼易
成语接龙
诗书礼乐→乐而不淫→淫词艳曲→曲学阿世→世道日衰→衰态龙钟→钟响磬鸣→鸣金收兵→兵无常势→势若脱兔
成语示例
(1)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清·朱彝尊《文水县卜子祠堂记》
成语造句
(1)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诗书礼乐”几个大字。
(2)立兰州国中的飞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诗书礼乐”。
(3)灵儿写不出成语“诗书礼乐”,导致期末考试仅仅考了97分。
(4)玲玲不会写成语“诗书礼乐”的最后一个字。
(5)啸林大哥哥给丛莲和常楠讲了“诗书礼乐”的典故。
(6)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7)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见清·朱彝尊《文水县卜子祠堂记》。
(8)你父亲因他不是个诗书礼乐之门,一面推辞,便要离了这龙潭虎穴。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成语出处
《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诗书诗书:[shī-shū] (1)指《诗经》和《尚书》;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泛指一般书籍、诗文。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诗诗:shī 1、<名>一种文学体裁;诗歌。《孔雀东南飞》:『时人伤之,为诗云尔。』2、<名>指《诗经》。《齐桓晋文之事》:『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馀] 词的别称。
书书:shū 1、<动>写。《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2、<动>记录。《狱中杂记》:『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3、<名>文字。《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4、<名>书法。《墨池记》:『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5、<名>信。《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名>文书;公文。《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7、<名>书籍。《熟读精思》:『大抵观书先须熟读。』8、<名>指《尚书》。9、<名>曲艺的一类。《柳敬亭传》:『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礼礼:lǐ 1、<名>原指祭神敬祖,后成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总称。《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名>礼貌;礼仪;表示敬意的语言或动作。《廉颇蔺相如列传》:『乃设九宾礼于廷。』《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3、<动>尊敬;以礼相待。《赤壁之战》:『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4、<名>礼物。《信陵君窃符救赵》:『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5、<名>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包括《仪礼》《周礼》《礼记》三部书。
乐乐:yuè 1、<名>音乐。《琵琶行》:『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2、<名>乐器。《周礼·春官》:『掌六律六同之和……以为乐器。』3、<动>欣赏音乐。《庄暴见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lè 1、<形>快乐。《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又] <形意动>以……为乐。《谏太宗十思疏》:『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2、<名>乐趣。《岳阳楼记》:『此乐何极。』3、<动>喜欢;乐意。《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乐方] 音乐的法度。[乐岁] 丰年。
诗诗:《酉集上·言字部》《唐韵》书之切《集韵》《韵会》《正韵》申之切,□始平声。《说文》志也。《释名》之也,志之所之也。《书·舜典》诗言志。〈传〉心之所之谓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诗言志。《诗·国风·关雎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前汉·艺文志》诵其言,谓之诗。《旧唐书·经籍志》诗以纪兴衰诵欢。又六诗。《周礼·春官·大师》敎六诗。〈疏〉按诗上下惟有风雅颂是诗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赋兴,故总谓之六诗。《郑康成·六艺论》诗,弦歌讽谕之声也。朱子曰:风雅颂,声乐部分之名。赋比兴,则所以制作风雅颂之体也。又乐章也。《荀子·劝学篇》诗者,中声之所止也。〈注〉诗谓乐章,所以节声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又《类篇》承也,持也。《礼·内则》国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注〉诗之言承也。〈疏〉《诗含神雾》云:诗者,持也。以手维持,则承奉之义,谓以手承下而抱负之。又姓。《后汉·南蛮传》诗索,交址朱□人。又《字汇补》读作诛。《荀子·王制篇》修宪令,审诗商。〈注〉诗商,当为诛赏。《乐论篇》作审诛赏。
书书:《辰集上·曰字部》《广韵》伤鱼切《集韵》《韵会》《正韵》商居切,□音舒。《说文》作□,着也。从聿从者。隷省作书。《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注〉书契,所以决断万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注〉书,六书之品。又《地官·保氏》乃敎之六艺,五曰六书。〈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着於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又书有六体。《前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隷书、缪篆、虫书。又《说文》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隷书。又《尙书序疏》诸经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从事着,圣贤阐敎,事显於言,言惬羣心,书而示法,既书有法,因号曰书。故百氏六经总曰书也。《史记·礼书注》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释名》书,庶也。纪庶物也。又《诗·小雅》畏此□书。〈传〉□书,戒命也。〈疏〉古者无纸,有事书之於□,故曰□书。又《周礼·天官·司书注》主计会之簿书。又《左传·昭六年》郑人铸□书。〈注〉铸□书於鼎。又《左传·昭六年》叔向使诒子产书。○按即书牍也。又《前汉·董仲舒传》对亡应书者。〈注〉书,谓诏书也。又官名。《前汉·成帝纪》初置尙书,员五人。又《百官公卿表》中书谒者。
礼礼:《午集下·示字部》《集韵》礼古作礼。注详十三画。(礼)(古文)礼《广韵》卢启切《集韵》《韵会》里弟切《正韵》良以切,□音蠡。《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体也。《韵会》孟子言礼之实节文斯二者,盖因人心之仁义而为之品秩,使各得其叙之谓礼。又姓。《左传》卫大夫礼孔。《徐铉曰》五礼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
乐乐:《辰集中·木字部》《唐韵》五角切《集韵》《韵会》《正韵》逆角切,□音岳。《说文》五声八音之总名。《书·舜典》夔,命女典乐,敎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易·豫卦》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礼·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又钟鼓、羽龠、干戚,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孝经》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姓。《左传》晋大夫乐王鲋,《战国策》燕乐毅。复姓。《孟子》乐正裘。又《唐韵》卢各切《集韵》《韵会》《正韵》正各切,□音洛。喜乐也。《通论》喜者主於心,乐者无所不被。《易·系辞》乐天知命。《孟子》与民同乐。又《集韵》力照切《正韵》力召切,□音疗。《诗·陈风》可以乐饥。毛音洛,郑音疗。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敎切。《论语》仁者乐山。又益者三乐。又《韵补》卢谷切,音禄。《太公·下略》四民用虚,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班固·东都赋》食举雍彻,太师奏乐,陈金石,布丝竹。又《唐韵》鲁刀切,音劳。《广韵》伯乐相马。一作博劳。考证:(《孝经》移风移俗,莫善于乐。)谨照原文移俗改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