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ōng xiǎng qìng míng
成语简拼:ZXQM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鐘響磬鳴
成语解释
磬:古代打击乐器。钟被敲响后,磬就自鸣了。比喻事物之间有内在联系。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1、钟响磬鸣→鸣金收兵→兵强则灭→灭虢取虞→虞禇欧颜→颜筋柳骨→骨肉相连→连篇累幅→幅员辽阔→阔步前进
2、钟响磬鸣→鸣金收兵→兵无常势→势如破竹→竹苞松茂→茂林修竹→竹苞松茂→茂实英声→声色狗马→马前泼水
成语造句
(1)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钟响磬鸣”几个大字。
(2)菀溦哥哥给艾瑾和惠钒介绍了“钟响磬鸣”的成语典故。
(3)小奔写不出成语“钟响磬鸣”的拼音。
(4)小娟不会写成语“钟响磬鸣”的最后一个字。
(5)油区十一中学的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钟响磬鸣”。
(6)钟响磬鸣的现象并不奇怪
成语出处
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洛阳一寺院里的磬常常自鸣,僧侣为此忧患成疾。其友知此事后,用锉将磬锉了几处,磬从此不再自鸣。用现代的理论解释,当为共振现象。
成语故事
古代洛阳一个寺庙僧房中有一个磬,经常自鸣,僧人因此忧患成疾。他的朋友得知后,用锉刀将磬锉了数处,磬就不再自鸣了。原来是磬与寺钟的频率暗合,所以寺里击钟,磬便自鸣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钟钟:zhōng 1、<名>乐器。《石钟山记》:『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2、<名>佛寺悬挂的钟。《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见。』3、<名>古代的容器,一种圆形的壶。《孔丛子·儒服》:『文王饮酒千钟。』4、<量>六斛四斗为一种。《鱼我所欲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5、<动>聚集。《与妻书》:『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钟爱] 极其疼爱。[钟情] 感情专一。
响响:xiǎng 1、<名>回声。《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2、<名>响声;声音。《口技》:『群响毕绝。』《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3、<动>发出声音。《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响马] 旧时拦路抢劫的人。因为抢劫时先放响箭,故名。
磬磬:qìng 1、<名>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多用石或玉制成,状如曲尺。《石钟山记》:『今以钟磬置于水,虽大风浪不能鸣也。』2、<名>和尚敲打的一种铜质钵状法器。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声。』[磬控] 善御马。[磬折] 腰弯如磬形,表示恭敬。
鸣鸣:míng 1、<动>鸟叫。《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2、<动>发出声响。《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又] <动使动>使……鸣;使……发出声响。《石钟山记》:『虽大风浪不能鸣也。』3、<动>敲击发声。《陈州粜米》:『也还要上登闻将怨鼓鸣。』4、<动>扬名;出名。《柳敬亭传》:『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鸣镝] 响箭。[鸣銮] 指皇帝或贵族出行。[鸣玉] 腰间佩玉发出声响。[鸣驺] 贵官出行时驺卒喝道。
钟钟:《戌集上·金字部》《唐韵》职容切《集韵》《韵会》诸容切,□音钟。《说文》酒器也。《孔丛子·儒服篇》尧舜千钟,孔子百觚。《正字通》壷属。汉大官铜钟,即壷也。俗谓酒巵。《晋书·崔洪传》洪性俭,屛远珠玉,汝南王亮以琉璃钟行酒,洪不执。又《玉篇》聚也。《左传·昭二十一年》天子省风以作乐,器以钟之。〈注〉钟,聚也。以器聚音。又《二十八年》天钟美於是。《晋书·王戎传》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又《正字通》天所赋予亦曰钟。《曹植诗》经危履险阻,未知命所钟。《鲍照诗》去来今何道,未知生所钟。又《广韵》当也。又重也。《周礼·冬官考工记》钟氏染羽。〈注〉钟,重也。染色欲其深重,羽以饰王后之车及旌旗也。又量名。《左传·襄二十九年》饩国人粟,户一钟。〈注〉六斛四斗曰钟。《前汉·食货志》谷籴千钟。又《小尔雅》二缶谓之钟。〈注〉八斛也。又《淮南子·要略篇》一朝用三千钟赣。〈注〉钟,十斛。又地名。《春秋·成十四年》会吴于钟离。〈注〉钟离,楚邑淮南县。《左传·昭六年》吴人败其师于房钟。〈注〉房钟,吴地。《史记·王子侯者年表》千钟侯刘摇。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江夏郡钟武县。又国名。《左传·昭二十七年》吴公子烛庸奔钟吾。〈注〉钟吾,小国。又官名。《前汉·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属官,有钟官令丞。〈注〉钟官,主铸钱官也。《后汉·隗嚣传》坐挟铜炭,没入钟官。又姓。《左传·定四年》钟建负季芉。〈注〉钟建,楚大夫。又钟离,复姓。《五音集韵》世本云:与秦同祖,其后因封为姓。又琴名。《前汉·王褒传》虽伯牙操递钟。〈注〉臣瓒曰:楚辞九思云:奏伯牙之号钟。号钟,琴名也。马融长笛赋曰:号钟高调。伯牙以善鼓琴,不闻说能击钟也。晋灼曰:递音递送之递,二十四钟,各有节奏,击之不常,故曰递。师古曰:琴名是也。字既作递,则与楚辞不同,不得即读为号,当依晋音耳。又龙钟。竹名。产罗浮山。《韩愈诗》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丹铅录》龙钟,似竹摇曳不自持也。《杜弼·为侯景檄梁文》龙钟稚子。《苏氏演义》龙钟,谓不翘举,如□鬖拉搭之类。《荀子·议兵篇》陇种而退。〈注〉遗失貌如陇之种物。《正字通》龙钟即陇种二字声之转。或又作儱偅。《卢仝诗》作躘蹱。又垂泪貌。《琴操·退怨歌》空山欷歔涕龙钟。又与钟通。《正字通》说文钟,酒器。从金重声,职容切。钟,乐器,秋分之音,物穜成,童声,职茸切。分为二,泥。汉志黄钟,周礼作钟。诗钟鼓亦作钟。古二字通用。又《集韵》朱用切,音种。《字林》酒器也。一曰乐器。又《韵补》叶诸良切,音章。《蜀昭烈帝赞》皇帝遗植,爰兹八方。别自中山,灵精是钟。
响响:《戌集中·音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许两切,音享。《说文》声也。从音乡声。〈注〉徐锴曰:声之外曰响。响犹怳也,怳怳然浮也。实而精者曰声,朴而浮者曰响。响之附声,如影之着形。《玉篇》应声也。《书·大禹谟》惟影响。又方响,乐器。《杜阳亲编》太和九年,宫人沈阿翘进白玉方响。《集韵》或作□。《韵会》又作乡。通作向飨。
磬磬:《午集下·石字部》“(古文)硜《唐韵》苦定切《集韵》《韵会》诘定切,□音罄。《说文》乐石也。籀文作殸,象县虡之形,殳击之也。《五经要义》磬立秋之乐。《白虎通》磬者,夷则之气,象万物之成。《礼·明堂位》叔之离磬。〈注〉叔之离磬者,叔之所作编离之磬。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磬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注〉先度一矩为句,一矩为股,而求其弦。既而以一矩有半触其弦,则磬之倨句也。又编磬,特磬。《□用之曰》叔之离磬,特悬之磬也。《三礼图》股广三寸,长尺三寸半,十六枚同一笋虡,谓之编磬。又笙磬,颂磬。《周礼·春官·眡了》掌凡乐击颂磬笙磬。〈注〉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或作庸。庸,功也。又玉磬,石磬。《书·益稷》戛击鸣球。《礼·明堂位》拊搏玉磬。《左传·成二年》齐侯使賔媚人,赂以纪甗玉磬。《鲁语》臧文仲以玉磬如齐告籴。《礼·乐记》石声磬磬以立辨。《书·禹贡》泗濵浮磬。〈传〉泗水中见石,可以为磬。□澔曰:玉磬,天子乐器。诸侯当击石磬,故郊特牲以击玉磬为诸侯之僭礼。又磬控。《诗·郑风》抑磬控忌。〈注〉骋马曰磬,谓使之曲折如磬。止马曰控,谓有所控制不逸。又磬折。《礼·曲礼》立则磬折垂佩。〈疏〉带佩於两边,臣则身宜偻折如磬之背,故云磬折。《周礼·冬官考工记》韗人倨句磬折。〈注〉磬折,中曲之不参正也。又《礼·文王世子》磬于甸人。〈注〉缢之如县乐器之磬也。又掉磬。《韵会》齐人相绞讦为掉磬,北海人以激事为掉磬。又与罄通,垂尽也。《鲁语》室如县磬。《左传》作县罄。又《集韵》弃挺切,音謦。击石声。又叶苦丁切,音卿。《董京·答孙楚诗》鹦鹉能言,泗濵浮磬。衆[音zhòng]人所翫,岂合物情。考证:(《周礼·春官·眡了》掌凡乐击笙磬颂磬。)谨照原文笙磬颂磬改颂磬笙磬。(《礼·明堂位》搏拊玉磬。)谨按明堂位拊搏是乐器,与虞书搏拊不同,今照原文搏拊改拊搏。”
鸣鸣:《亥集中·鸟字部》《唐韵》武兵切《集韵》《韵会》《正韵》眉兵切,□音明。《说文》鸟声也。《玉篇》声相命也,嘷也。《诗·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又兽亦曰鸣。《易·说卦传》其於马也为善鸣。又《增韵》凡出声皆曰鸣。《礼·学记》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庄子·德充符》子以坚白鸣。又鸟名。《山海经》弇州山有五彩之鸟,仰天鸣,名曰鸣鸟。《书·召诰》我则鸣鸟不闻。《音义》马云:鸣鸟,谓凤凰也。又姓。出《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眉病切,音命。鸟相呼也。《马融·长笛赋》山鸡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鸣子,悲号长啸。〈注〉鸣,命也。《曹植诗》鸣俦啸匹侣。又叶谟郞切,音芒。《前汉·郊祀歌》寒暑不忒况皇章,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发梁扬羽申以商。《张华·侠曲》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信陵西反魏,秦人□其强。考证:(《礼·乐记》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谨照原书乐记改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