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huī mù sòng
成语注音:ㄕㄡˇ ㄏㄨㄟ ㄇㄨˋ ㄙㄨㄙˋ
成语简拼:SHM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手揮目送
成语解释
手挥:挥动手指弹琴;目送:眼睛追视归鸿。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做。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成语用法
作谓语;用于行文
近义词
得心应手、目送手挥
成语接龙
1、手挥目送→送故迎新→新故代谢→谢庭兰玉→玉柱擎天→天崩地陷→陷落计中→中外合璧→璧坐玑驰→驰名当世→世风日下→下马看花→花街柳陌→陌路相逢→逢山开路→路不拾遗→遗簪脱舄→舄乌虎帝→帝王将相→相与一口→口呆目钝→钝学累功→功薄蝉翼→翼翼飞鸾→鸾只凤单
2、手挥目送→送故迎新→新昏宴尔→尔汝之交→交头互耳→耳目一新→新陈代谢→谢兰燕桂→桂馥兰香→香轮宝骑→骑扬州鹤→鹤短凫长→长风破浪→浪酒闲茶→茶余饭饱→饱经忧患→患得患失→失张冒势→势如破竹→竹报平安→安安逸逸→逸以待劳→劳思逸淫→淫词亵语→语出月胁
3、手挥目送→送故迎新→新亭对泣→泣涕如雨→雨露之恩→恩山义海→海沸河翻→翻天作地→地动山摧→摧心剖肝→肝胆涂地→地覆天翻→翻陈出新→新人新事→事宽即圆→圆顶方趾→趾踵相接→接踵而来→来情去意→意义深长→长此以往→往返徒劳→劳筋苦骨→骨瘦如柴→柴毁灭性
4、手挥目送→送暖偷寒→寒泉之思→思绪万千→千古一时→时异事殊→殊路同归→归根结底→底死谩生→生上起下→下马冯妇→妇人醇酒→酒后无德→德言工貌→貌如其心→心长绠短→短中取长→长驱直入→入文出武→武爵武任→任达不拘→拘奇抉异→异口同辞→辞金蹈海→海沸山裂
5、手挥目送→送暖偷寒→寒心酸鼻→鼻塌嘴歪→歪心邪意→意广才疏→疏不闲亲→亲上做亲→亲如骨肉→肉袒牵羊→羊头狗肉→肉山脯林→林下风气→气踰霄汉→汉官威仪→仪表不凡→凡胎肉眼→眼花雀乱→乱头粗服→服牛乘马→马鹿异形→形影自吊→吊古伤今→今雨新知→知己之遇
成语示例
(1)纵遇极难驾御的情境,也可以手挥目送,行所无事。▼朱光潜《作文与运思》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手挥目送”几个大字。
(2)构林镇向阳学校的桥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手挥目送”。
(3)皓皓不会写成语“手挥目送”的最后一个字。
(4)欢欢写不出成语“手挥目送”,导致期末考试仅仅考了97分。
(5)维颢大哥哥给丁阳和馨彤讲了“手挥目送”的典故。
(6)数钱的、裁纸的、封口的,你来我往,手挥目送。
(7)纵遇极难驾御的情境,也可以手挥目送,行所无事。见朱光潜《作文与运思》。
(8)在去往成都市财政贸易学校的出租车上,泞槊叔叔给巧若和可堇讲了『手挥目送』的历史故事。
(9)他也不知道,后来每一年评论部的年会,看他的主持都是我的大节目,看他在台上手挥目送,开领导的玩笑。
(10)三个化子又惊又怒,三人施展平生武功,竟然连他衣服也碰不到,而这小子手挥目送,要打哪里就是哪里,虽然打在身上不痛,却也是古怪之极。
成语出处
三国·魏·稽康《四言赠兄秀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目送目送:[mùsòng] 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或物。
手手:shǒu 1、<名>人的手。[又] <动>手拿着;手持。《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2、<副>亲手;亲自。《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3、<名>控制的范围。《毛遂自荐》:『王之命,悬于遂手。』4、<名>精通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项工作裙人。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手谈] 下围棋。[手眼] 手段;技艺。
挥挥:huī 1、<动>摆动;舞动。《大铁椎传》:『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2、<动>抛洒;甩落。《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战国策·齐策》:『举袂成幕,挥汗成雨。』[挥斥] 奔放。
目目:mù 1、<名>眼睛。《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2、<动>年;看待。《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3、<动>递眼色;使眼神。《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4、<名>网孔。《韩非子·外储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成目而后得。』5、<名>行列;条目。《<指南录>后序》:『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目论] (1)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的议论。比喻不见自己的过失,无自知之明。(2)肤浅之论。
送送:sòng 1、<动>送行。《荆轲刺秦王》:『皆白衣冠以送之。』2、<动>陪送;追随。《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3、<动>押送;遣送。《李愬雪夜入蔡州》:『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4、<动>送交;送达。《失街亭》:『忽报王平使人送图本至。』5、<动>赠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6、<动>断送;了结。《陈州粜米》:『兀的不送了我这条老命。』
手手:《卯集中·手字部》《唐韵》书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首。《释名》手须也,事业所须也。《急就篇》卷捥节爪拇指手。《师古注》及掌谓之手。《易·说卦》艮为手。〈疏〉艮既为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为手也。《礼·玉藻》手容恭。又以手执器亦曰手。《礼·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公羊传·庄十三年》曹子手刃而从之。又《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注〉言手击之。又叶尸周切,音收。《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实沈参墟,封为晋侯。又叶赏吕切,音黍。《郭璞·神嘘赞》脚属於头,人面无手。厥号曰嘘,重黎所处。又叶矧视切,音矢。《宋玉·笛赋》延长颈,奋玉手,摛朱唇,曜皓齿。又《说文》拳也。《正字通》握手谓之拳。非手即拳也。
挥挥:《卯集中·手字部》《唐韵》许归切《集韵》吁韦切,□音辉。《说文》奋也。《广韵》振也,动也,洒也。《尔雅·释诂》竭也。〈注〉挥振,去水也。《礼·曲礼》饮玉爵者弗挥。〈注〉振去余酒曰挥。《左传·僖二十三年》怀嬴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注〉挥,湔也。又散也,挥霍也。《易·乾·文言》六爻发挥,旁通情也。〈疏〉六爻发越挥散,旁通万物之情也。又指挥也。《宋三朝政录》乘快指挥一事误失,史官必书。又《集韵》吁运切,音训。亦奋也。又胡昆切,音魂。挥抡,全而不破也。又叶于伦切,音筠。《王桀诗》荆轲为燕使,送者盈水濵。缟素易水上,涕泣不可挥。◎按《音学五书》引《诗》云:挥古本音熏。《集韵》或作□。《正字通》与麾撝□通。《说文》分撝挥为二。
目目:《午集中·目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莫六切,音牧。《说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韩诗外传》心之符也。《礼·郊特牲》气之清明者也。易说卦离为目。〈注〉南方之卦,主视。故为目。《书·舜典》明四目。〈注〉广四方之视,以决天下壅蔽。又《博雅》视也。凡注视曰目之。《史记·□丞相世家》□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又动目以谕也。《前汉·高帝纪》范增数目羽击沛公。又含怒侧视也。《周语》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又《小尔雅》要也。《周礼·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又见也。《公羊传·桓二年》内大恶讳,此其目言之何远也。〈注〉目,见也,斥见其恶也。又称也。《谷梁传·隐元年》段,郑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注〉谓称郑伯。又条目。《论语》请问其目。〈注〉条件也。《前汉·刘向传》校中秘书,各有条目。又节目。《礼·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方氏曰:节则木理之刚,目则木理之精。又题目。《后汉·许劭传》曹操微时,常求劭为己目。〈注〉命品藻为题目。《晋书·山涛传》甄拔人物,各有题目,时称山公启事。又凡目。《周礼·天官·小宰》师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公羊传·僖五年》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春秋·繁露》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独举其事也。又科目。《旧唐书·懿宗纪》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举人。《宋史·选举志》宋之科目有进土,有诸科,有武举,常选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又黄目,周彝名。《礼·明堂位》郁尊用黄目。又晖目,鸩鸟也。《淮南子·缪称训》晖目知晏。〈注〉晏,无云也。天将晏静,晖目先鸣。又比目,鱼名。不比不行。亦谓之鲽。见《尔雅·释地》。又横目,傅草别名。鬼目,苻草别名。俱见《尔雅·释草》。又海外有一目国,一目中其面而居。见《山海经》。又天目,山名。《元和地志》上有两峰,峰顶各一池,若天左右目。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河目县,属幷[同并]州。又州名。《唐书·地理志》目州隷陇右道。又姓。《潜夫论》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后。又目宿,草名。通作□。《前汉·西城传》马耆目宿。《史记·大宛传》作苜蓿。又叶莫笔切,音密。《夏侯湛抵疑》心有穷志,貌有饥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跃舟船之檝。惜东壁之光,不以寓贫妇之目。
送送:《酉集下·辵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苏弄切,音□。《说文》遣也。《诗·邶风》远送于野。《礼·曲礼》使者归,则必拜送于门外。又《增韵》将也。《仪礼·聘礼》賔再拜稽首,送币。〈又〉公拜送醴。又《正韵》赠行曰送。《诗·秦风》我送舅氏。又株送,罪人相牵引也。《前汉·食货志》廼徵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名株送。〈注〉先至者为魁株,被牵引者为其根株所送也。又目送,以目相送也。《左传·桓元年》目逆而送之。《史记·留侯世家》四人趋出,上目送之。又纵送,善射之貌。《诗·郑风》抑纵送忌。〈注〉舍拔曰纵,覆彇曰送。《玉篇》籀文作□。考证:(《前汉·食货志》乃徵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名株送。〈注〉先至者为魁株,被牵引者谓其根株所送也。)谨照原注谓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