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极之事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ù jí zhī shì成语简拼:CJZ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卒極之事
成语解释
卒:通『猝』,突然,出乎意外。指仓促紧急的事情。
成语接龙
卒极之事→事半功百→百态横生→生别死离→离本徼末→末大不掉→掉臂不顾→顾彼忌此→此唱彼和→和蔼可亲
成语造句
(1)陈贵镇矿山中学的张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卒极之事”。
(2)雏圹叔叔给湖砾和亭亭讲解了“卒极之事”的历史故事。
(3)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卒极之事”几个大字。
(4)毛毛不会写成语“卒极之事”的最后一个字。
(5)小蛋写不出成语“卒极之事”,所以昨天考试仅99分。
成语出处
《韩非子·存韩》:『今若有卒极之事,韩不可信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卒卒:zú 1、<名>步兵;士兵。《过秦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郑伯克段于鄢》:『缮甲兵,具卒乘。』2、<名>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一卒。《叔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谋攻》:『全卒为上,破卒次之。』3、<名>差役;隶卒。《左忠毅公逸事》:『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4、<动>死。《董宣执法》:『年七十四,卒于官。』《赤壁之战》:『初,鲁肃闻刘表卒。』5、<动>完成;完结。《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陈情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6、<副>终于;最终。《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垓下之战》:『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辨] 兵,卒,士。上古时这三个字意义各不相同。『兵』一般指武器,也可泛指军队;『士』是战斗时在战车上的战士。cǜ<副>通『猝』。突然;仓猝。《荆轲刺秦王》:『卒惶不知所为。』《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
极极:jí 1、<名>房顶正中的大梁。《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2、<名>屋顶;屋脊。《狱中杂记》:『牗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3、<名>辘轳的横梁。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4、<名>尽头;顶点。《庄暴见孟子》:『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5、<名>最高的境地。陆游《何君墓表》:『大抵诗欲工而工非诗之极也。』6、<名>边;边境。《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7、<动>到达尽头,到达顶点。《阿房宫赋》:『尽态极妍。』8、<动>穷尽;完全占有或享受。《游褒禅山记》:『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形>疲劳;困倦。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匈喘胅汗,人极马倦。』10、<副>最;非常;极其。《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事事:shì 1、<名>事情。《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2、<名>特指战事。《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3、<名>政治事务。《触龙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4、<动>从事;做。《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5、<动>侍奉;服侍。《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6、<量>件;样;种。郑处诲《明皇杂录》:『献白玉箫管百事。』
卒卒:《子集下·十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藏没切,尊入声。《说文》隶人给事者。《周礼·地官·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又《唐韵》子律切《集韵》《韵会》即聿切《正韵》即律切,□音啐。《尔雅·释诂》尽也。〈疏〉终尽也。《诗·卫风》畜我不卒。又《尔雅·释言》巳也。《礼·曲礼》大夫死曰卒。又《唐韵》《集韵》《正韵》仓没切《韵会》苍没切,□村入声。《广韵》急也。《韵会》匆遽之貌。《前汉·司马迁传》卒卒无须臾之间。《赵充国传》则亡以应卒。〈注〉卒谓暴也。又与倅同,音翠。副贰也。《礼·燕义》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又《集韵》崒亦作卒。又《韵补》叶将遂切,音翠。《左思·吴都赋》雕题之士,镂身之卒。比饰虬龙,蛟螭与对。又叶昌悦切,音测。《苏辙·功臣寺诗》流传后世人,谈笑资口舌。是非亦已矣,兴废何仓卒。考证:(《左思·吴都赋》雕题之士,镂身之卒。比饬虬龙,蛟螭与对。)谨照原文比饬改比饰。
极极:《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其辄切《集韵》极叶切,□音笈。《说文》驴上负也。《篇海》为木版跨驴背以负物者。又《广韵》巨业切,音跲。极插也。(极)《唐韵》渠力切《集韵》《韵会》竭忆切《正韵》竭戟切,□禁入声。《说文》栋也。《徐曰》极者屋脊之栋,今人谓高及甚为极,义出於此。又天地未分以前曰太极。《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注〉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也。又皇极,大中也。《书·洪范》皇建其有极。〈疏〉人君为民之主,大自立其有中之道。又北辰曰北极,老人星曰南极。《书·舜典·正义》引《王蕃·浑天说》曰: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三十六度,而嵩高正当天之中极。又三极,三才也。《易·系辞》三极之道。〈疏〉谓天、地、人三才,至极之道也。又《尔雅·释地》东至于泰远,西至于邠国,南至于濮鈆,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又五极,五常之中正也。《书·吕□》属于五极,咸中有庆。又六极,穷极恶事也。《书·洪范》威用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又四方上下,亦谓之六极。《庄子·天运篇》天有六极。又八极。《韵会》四极,方隅之极也。《淮南子·本经训》纪纲八极,经纬六合。又至也。《诗·周颂》立我烝民,莫非尔极。又取止也。《诗·大雅》匪疚匪棘,王国来极。又尽也。《易·系辞》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又放也。《仪礼·大射仪》赞设决,朱极三。〈注〉极,放也。以朱韦为之,所以韬指利放弦也。又《尔雅·释天》月在癸曰极。又国名。《春秋·隐二年》无骇帅师入极。又疲也。《世说》顾和谒王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又《正韵》讫逆切,音戟。与亟同。《荀子·箴赋》反覆甚极。又《集韵》讫力切,音棘。殊也。又《唐韵》渠绮切,音技。《淮南子·精神训》贱之而弗憎,贵之而弗喜,随其天资,而安之不极。又《广韵》渠记切,音曁。《楚辞·天问》厥萌在初,何所意焉。璜台十成,何所极焉。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事事:《子集上·亅字部》(古文)叓《唐韵》鉏吏切《集韵》《韵会》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广韵》使也,立也,由也。《释名》事,伟也。伟立也。凡所立之功也。《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又《诗·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注〉三公也。又《诗·大雅》三事就绪。〈注〉三农之事也。又奉也。《礼·曲礼》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又营也,治也。《史记·曹参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又《广韵》《类篇》□侧吏切。事刃,与倳剚同。别见人部倳字注。又《韵补》叶逝支切,音时。《蔡邕词》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又叶诗纸切,音始。《诗·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又叶疎语切,书上声。《韩非子·扬权篇》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又叶常御切,音树。《易林》虽愠不去,复职内事。考证:(《书·大禹谟》三事正德,利用后生。)谨按后字误刊。三事与下文六字亦不连。谨照原文改为六府三事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