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ú dào shǒu wǔ
成语注音:ㄗㄨˊ ㄉㄠˇ ㄕㄡˇ ㄨˇ
成语简拼:ZDSW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足蹈手舞
成语解释
犹言手舞足蹈。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同]手舞足蹈
成语接龙
1、足蹈手舞→舞笔弄文→文似其人→人情之常→常年累月→月晕而风→风清月白→白蜡明经→经国大业→业精于勤→勤学好问→问长问短→短吃少穿→穿凿附会→会少离多→多闻强记→记忆犹新→新学小生→生上起下→下陵上替→替天行道→道德文章→章决句断→断决如流→流星掣电
2、足蹈手舞→舞笔弄文→文武全才→才华盖世→世俗之见→见经识经→经济之才→才疏学浅→浅见寡闻→闻风而起→起早挂晚→晚节不保→保残守缺→缺食无衣→衣食父母→母难之日→日丽风清→清汤寡水→水流云散→散灰扃户→户限为穿→穿文凿句→句斟字酌→酌盈注虚→虚生浪死
3、足蹈手舞→舞弊营私→私心自用→用逸待劳→劳心焦思→思归其雌→雌雄未决→决命争首→首尾两端→端本澄源→源源不断→断章取意→意得志满→满腔热枕→枕戈待旦→旦夕之危→危言正色→色如死灰→灰身泯智→智勇兼全→全神灌注→注玄尚白→白屋之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
4、足蹈手舞→舞弊营私→私盐私醋→醋海翻波→波骇云属→属垣有耳→耳目喉舌→舌敝唇焦→焦心劳思→思绪万千→千钧一发→发政施仁→仁人君子→子子孙孙→孙庞斗智→智昏菽麦→麦秀两歧→歧路徘徊→徊肠伤气→气焰嚣张→张大其词→词穷理屈→屈尊就卑→卑不足道→道路以目
5、足蹈手舞→舞词弄札→札手舞脚→脚不点地→地利人和→和容悦色→色厉胆薄→薄寒中人→人怨神怒→怒目而视→视微知著→著述等身→身无寸铁→铁笔无私→私盐私醋→醋海翻波→波流茅靡→靡衣媮食→食甘寝安→安土乐业→业精于勤→勤学好问→问十道百→百堵皆作→作舍道边
成语示例
(1)《孟子·离娄上》:『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2)《聊斋志异·卷一二·苗生》:『闻者欠伸屡作,欲睡欲遁;而诵者足蹈手舞,茫不自觉。』
(3)…袖,强人听闻;闻者欠伸屡作,欲睡欲遁,而诵者足蹈手舞,茫不自觉。知交者亦当从旁肘之蹑之,恐座中有不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苗生
成语造句
(1)北虹初级中学的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足蹈手舞”。
(2)成成不会写成语“足蹈手舞”的最后一个字。
(3)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足蹈手舞”几个大字。
(4)刚大爷给侃侃和勇勇讲解了“足蹈手舞”的故事。
(5)岚岚写不出成语“足蹈手舞”,所以单元测试才考了99分。
(6)在去雁塔公园,懿轩哥哥给氏怡和炙一讲解了『足蹈手舞』的典故。
(7)闻者欠伸屡作,欲睡欲遁,而诵者足蹈手舞,茫不自觉。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苗生》。
(8)闻之者凫趋雀跃,见之者足蹈手舞,非测日之表可俦,非凌云之梯足数。见唐·梁涉《长竿赋》。
成语出处
唐·陆贽《圣人苑中射落飞雁赋》:『闻之者足蹈手舞,睹之者目骇心惕。』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足足:zú 1、<名>脚。《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名>动物的脚。《核舟记》:『细若蚊足,钩画了了。』3、<名>器物的支撑部分。《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4、<形>充足。《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补不足。』5、<形>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兰亭集序》:『快然自足。』6、<副>足够。《鸿门宴》:『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赤壁之战》:『兵精粮多,足以立事。』7、<副>值得。《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论语〉十则》:『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足下] (1)称对方的敬词。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2)脚下;立足的地方。
蹈蹈:dǎo 1、<动>踩;踏;赴。《五人墓碑记》:『激昂大义,蹈死不顾。』《赤壁之战》:『赢兵为人马所蹈籍,陷泥中,死者甚众。』2、<动>踏地;顿足。《礼记·乐记》:『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动〉实践;实行;遵循。《荀子·五制》:『聚敛者,召冠肥敌,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蹈海] 赴海;跳到海里。[蹈节] 信守节操。[蹈袭] 沿袭。
手手:shǒu 1、<名>人的手。[又] <动>手拿着;手持。《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2、<副>亲手;亲自。《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3、<名>控制的范围。《毛遂自荐》:『王之命,悬于遂手。』4、<名>精通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项工作裙人。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手谈] 下围棋。[手眼] 手段;技艺。
舞舞:wǔ 1、<名>舞蹈;舞曲。《鸿门宴》:『项庄拔剑起舞。』2、<动>飞舞;舞动。《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动使动] 使……飞舞。《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动>跳;跳动。《促织》:『旁若一蟆,若将跃舞。』4、<动>指玩弄文字、权术等。《汉书·汲黯传》:『好兴事,舞文法。』[舞智] 耍聪明;玩弄智慧。
足足:《酉集中·足字部》(古文)疋《唐韵》即玉切《集韵》《韵会》《正韵》纵玉切,□音哫。《说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注〉徐锴曰:口象股胫之形。《释名》足,续也,言续胫也。《易·说卦》震为足。〈疏〉足能动用,故为足也。《礼·玉藻》足容重。〈注〉举欲迟也。又《广韵》满也,止也。《书·仲虺之诰》矧予之德,言足听闻。《诗·小雅》既沾既足。《礼·学记》学然后知不足。《老子·道德经》知足不辱。又不可曰不我足。《吴语》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又草名。《尔雅·释草》虃,百足。〈注〉音纤。又姓。《战国策》足强。〈注〉韩人。又《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又《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时,苗足本。〈注〉足,犹拥也。又《广韵》添物也。《类篇》益也。《前汉·五行志》不待臣音,复讇而足。又《韵补》叶子悉切。《易林》欲飞无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为贼。
蹈蹈:《酉集中·足字部》《唐韵》徒到切《集韵》《韵会》大到切《正韵》杜到切,□音导。《说文》践也。《博雅》履也。《释名》道也。以足践之,如道路也。《礼·乐记》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左传·哀二十一年》使我高蹈。〈注〉高蹈,犹远行也。又与悼同。《诗·小雅》上帝甚蹈。〈传〉动也。〈笺〉蹈读曰悼。《释文》蹈,郑作悼。病也。
手手:《卯集中·手字部》《唐韵》书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首。《释名》手须也,事业所须也。《急就篇》卷捥节爪拇指手。《师古注》及掌谓之手。《易·说卦》艮为手。〈疏〉艮既为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为手也。《礼·玉藻》手容恭。又以手执器亦曰手。《礼·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公羊传·庄十三年》曹子手刃而从之。又《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注〉言手击之。又叶尸周切,音收。《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实沈参墟,封为晋侯。又叶赏吕切,音黍。《郭璞·神嘘赞》脚属於头,人面无手。厥号曰嘘,重黎所处。又叶矧视切,音矢。《宋玉·笛赋》延长颈,奋玉手,摛朱唇,曜皓齿。又《说文》拳也。《正字通》握手谓之拳。非手即拳也。
舞舞:《未集下·舛字部》《唐韵》文甫切《集韵》《韵会》罔甫切《正韵》罔古切,□音武。《说文》舞乐也。《玉篇》足相背也。《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左传·隐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前汉·高帝纪》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刃舞。又钟体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注〉此四名者,钟体也。又变弄也。《前汉·张汤传》舞文巧诋。〈又〉舞知以御人。又官名。《周礼·地官》有舞师。又地名。《战国策》秦绕舞阳之北,以东临许,则南国必危矣。《前汉·地理志》舞阴,县名。又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