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ǒu luán fēi fèng
成语简拼:ZLFF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走鸞飛鳳
成语解释
莺:古作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疾走着的鸾,飞舞着的凤。形容建筑物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造句
(1)丁家营镇中学的卑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走鸾飞凤”。
(2)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走鸾飞凤”几个大字。
(3)佳佳写不出成语“走鸾飞凤”,因此期中考试才98分。
(4)小琪不会写成语“走鸾飞凤”的最后一个字。
(5)伊悦叔叔给甜邝和称七介绍了“走鸾飞凤”的成语故事。
(6)一座玉楼金殿,瞻天恋阙相伴,嵌走鸾飞凤,雕梁画栋,过飞阁流丹入室。
成语出处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见楼台三四重,势磋峨走鸾飞凤,晃分明金碧玲珑。』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走走:zǒu 1、<动>跑。《木兰诗》:『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又] 赶快去。《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动>逃跑。《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又] 〈动使动〉使……逃跑。《赤壁之战》:『可烧而走也。』3、<动>奔向;趋向。《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辨] 行,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现代称『跑』,古代称『走』。[走笔] 用笔迅速地书写。[走舸] 快船。[走狗] (1)猎狗。(2)驱狗出猎。(3)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其作恶的坏人。[走丸] 如丸之速转,比喻便易迅速。[走卒] (1)供人使唤的差役、隶卒。(2)泛指供人驱使、地位低下无足轻重的人。
鸾鸾:luán 1、<名>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2、<名>通『銮』,一种铃,常饰于帝王的车子上。《诗经·小雅·蓼萧》:『和鸾雍雍。』[鸾凤和鸣] 比喻夫妻和谐。
飞飞:fēi 1、<动>鸟飞。屈原《天问》:『苍鸟群飞。』[又] 比喻很快。李白《自巴东舟行》:『飞步凌绝顶。』2、无根无据,无缘无故的。《后汉书·梁松传》:『乃悬飞书诽谤,下狱死。』3、意外的。《后汉书·周荣传》:『若卒遇~祸,无得殡敛。』
凤凤:fèng(1)凤凰:龙凤;丹凤朝阳。(2)姓。
走走:《酉集中·走字部》《广韵》子苟切《集韵》《韵会》《正韵》子口切,□奏上声。《说文》趋也。从夭从止。〈注〉徐锴曰:□则足屈,故从夭。《五经文字》今经典相承作走。又《仪礼·士相见礼》将走。〈注〉走,犹去也。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注〉走,犹仆也。《班固·答賔戏》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按《汉书·叙传》走作仆。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则□切,音□。《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羣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又《韵补》叶子与切。《左传·昭七年》正考父鼎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又叶养里切,音以。《论语谶》殷惑妲己玉马走。考证:(《诗·大雅》予曰有奔走。)谨照原文奔走改奔奏。
鸾鸾:《亥集中·鸟字部》《广韵》落官切《集韵》《韵会》卢丸切《正韵》卢官切,□音銮。神鸟也,赤神之精,凤凰之佐,鸡身赤毛,色备五采,鸣中五音,出女牀山。《山海经》女牀山有鸟,状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鸾。见则天下安宁。又《洽闻记》蔡衡曰: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鸾。《李贺诗》铜镜立青鸾。又鸾铃。《诗·小雅》和鸾雝雝。《毛传》在轼曰和,在镳曰鸾。《左传·桓二年》鍚鸾和铃,昭其声也。《杜注》鍚在马额,鸾在镳,和在衡,铃在旗,动皆有声。《埤雅》鸾鸟,雌曰和,雄曰鸾。礼云:在舆则闻鸾和之声,盖取诸此。古时鸾舆顺动,此鸟飞集车上,雄鸣於前,雌应於后。又鸾刀。《诗·小雅》执其鸾刀。《毛传》刀有鸾者,言割中节也。〈疏〉鸾铃之刀,鸾即铃也。刀环有铃,其声中节。又作銮。《古今注》玉辂衡上金雀,若朱鸟也。口衔铃,铃谓之銮。或谓朱鸟銮也。鸾口衔铃,故谓之銮。又鸾鸟,县名。《后汉·郡国志》属武威郡,即今凉州昌松县北。又叶闾员切,音连。《陆玑罗敷歌》赴曲迅惊鸿,蹈节如集鸾,绮态随缘变,沈姿无乏源。
飞飞:《戌集下·飞字部》《唐韵》甫微切《集韵》《韵会》匪微切,□音非。《玉篇》鸟翥。《广韵》飞翔。《易·乾卦》飞龙在天。《诗·邶风》燕燕于飞。又官名。《前汉·宣帝纪》西羌反,应募佽飞射士。又《释名》船上重室曰飞庐。在上,故曰飞也。又六飞,马名。《前汉·袁盎传》骋六飞,驰不测山。〈注〉六马之疾若飞也。别作騛。又桑飞,鹪鹩别名。又飞廉,神禽名。《三辅黄图》能致风,身似鹿,头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郭璞云》飞廉,龙雀也。世因以飞廉为风伯之名,其实则禽也。又《本草》漏芦一名飞廉。又《广韵》古通作蜚。《史记·秦纪》蜚廉善走。又借作非。《汉·□长蔡君颂》飞陶唐其孰能若是。《说文徐注》上旁飞者,象鸟颈。考证:(又借作非。《汉·□长蔡君颂》飞陶唐其郭能若是。)谨照原文其郭能改其孰能。
凤凤:《亥集中·鸟字部》鴌《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冯贡切,音奉。《说文》神鸟也。《尔雅·释鸟》鶠凤,其雌凰。《郭注》瑞应鸟,高六尺许。《山海经》丹穴山,鸟状如鹤,五采而文,名曰凤。《孔演图》凤为火精,生丹穴,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身备五色,鸣中五音,有道则见,飞则羣鸟从之。《广雅》凤凰,鸡头燕颔,蛇颈鸿身,鱼尾骿翼。五色: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义,腹文信,膺文仁。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昬鸣曰固常,晨鸣曰发明,书鸣曰保长,举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书·益稷》凤凰来仪。《礼·礼运》凤以为畜,故鸟不獝。《大戴礼》羽虫三百六十,凤凰为之长。又幺凤,小鸟名。出蜀中。《苏轼·梅花词》倒挂绿毛幺凤。又鸟凤。《范成大·虞衡志》鸟凤出桂海,其形略似凤,音声清越如笙萧,能度小曲合宫商,又能为百鸟音。又郡名。《唐书·地理志》扶风郡至德年更曰凤翔。又神名。《山海经》北极天樻有神,名曰九凤。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凤鸟氏,正正也。又姓。《神仙传》凤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