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ǎn yì xīn qī
成语简拼:YYXQ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眼意心期
成语解释
双方以眼传情,心期相许。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眼约心期
成语接龙
1、眼意心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容光焕发→发财致富→富贵荣华→华不再扬→扬眉眴目→目擩耳染→染神乱志→志士仁人→人中之龙→龙盘凤舞→舞衫歌扇→扇风点火→火热水深→深雠大恨→恨相知晚→晚节黄花→花红柳绿→绿鬓红颜→颜丹鬓緑→緑暗红稀→稀世之宝→宝马香车
2、眼意心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容光焕发→发蒙振槁→槁形灰心→心狠手毒→毒泷恶雾→雾惨云愁→愁红惨绿→绿林好汉→汉官威仪→仪静体闲→闲花埜草→草草了事→事无常师→师直为壮→壮志未酬→酬功给效→效颦学步→步线行针→针芥之合→合衷共济→济窍飘风→风情月思
3、眼意心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容膝之地→地崩山摧→摧枯拉朽→朽木不雕→雕虫小艺→艺不压身→身强力壮→壮气凌云→云集景从→从心所欲→欲谁归罪→罪孽深重→重整旗鼓→鼓睛暴眼→眼捷手快→快人快事→事出有因→因祸为福→福禄双全→全神灌注→注玄尚白→白雪阳春
4、眼意心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容膝之地→地网天罗→罗敷有夫→夫唱妇随→随物赋形→形孤影寡→寡鹄孤鸾→鸾孤凤寡→寡信轻诺→诺诺连声→声色不动→动心忍性→性命交关→关怀备至→至善至美→美不胜收→收回成命→命词遣意→意转心回→回眸一笑→笑青吟翠→翠袖红裙
5、眼意心期→期颐之寿→寿比南山→山水相连→连昏达曙→曙后星孤→孤芳自赏→赏善罚否→否终复泰→泰来否往→往古来今→今是昔非→非分之念→念念不忘→忘其所以→以心传心→心腹之病→病由口入→入海算沙→沙里淘金→金鼓连天→天地不容→容光焕发→发家致富→富堪敌国
成语示例
(1)两个眼意心期,已在不言之表。▲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
(2)…憎穷极行凶。生报仇秀娘坚忍,死为神孝义尹宗。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终拟约登楼。光阴负我难相偶,情绪牵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眼意心期”几个大字。
(2)朝鲁吐中学的毓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眼意心期”。
(3)帆帆写不出成语“眼意心期”的拼音。
(4)小蒙不会写成语“眼意心期”的最后一个字。
(5)轩辕阿姨给万万和他的同学讲述了“眼意心期”的故事。
(6)两个眼意心期,已在不言之表。见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
(7)在前往常山中学的时候,信岚叔叔给郭群和馨烁讲了『眼意心期』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唐·韩偓《香奁集·青春》:『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终拟约秦楼。』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眼眼:yǎn 1、<名>眼珠。《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引] 眼睛。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菴》:『眼前万里江山。』2、<名>孔洞;窟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3、<量>用于井、泉水。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眼。』
意意:yì 1、<名>心意;意图。《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2、<名>意义。《马巴黎油画记》:『则其意深长矣。』3、<名>心情;神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宦游人。』《狼》:『目似螟,意暇甚。』4、<名>情趣。《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5、<动>料想;估计。《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6、<动>怀疑。《列子·论符》:『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人之子。』[意表] 意料之外。[意会] 不用说明解释而内心明白。
心心:xīn 1、<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2、<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心志] 内心;意志。
期期:qī 1、<名>时限;期限;限定或约定的时间。《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病梅馆记》:『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2、<动>约会;约定。《大铁椎传》:『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3、<动>期望;要求。《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察今》:『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4、<动>预料;料想。《水浒传》:『曾有东京来的人传说兄长的豪杰,不期今日得会。』5、<名>时日;日期。《促织》:『业根,死期至矣!』《梅花岭记》:『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6、<动>及;至。《归去来兮辞》:『宝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7、<副>必定;必然。《西门豹治邺》:『然百岁后期令子孙思我言。』jī 1、同『朞』、『稘』。周年。《尚书·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张衡《东京赋》:『多历年所,二百馀期。』2、期服;为去世的亲属服一年的丧。《墨子·公孟》:『伯父、叔父、兄弟,期。』[期数] 气数;运数。[期颐] 称百岁老人。百年为生人年数之极,故曰期;此时起居生活待人养护,曰颐。[期服] 为去世的亲属服一年的丧。[期年] 一整年。
眼眼:《午集中·目字部》《唐韵》五限切《集韵》《韵会》《正韵》语限切,□颜上声。《说文》目也。《灵枢经·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童子,筋之精为黑眼,气之精为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衇法于阳。《释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说卦》巽其於人也,为多白眼。《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南史·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又马有夜眼。《本草纲目》马夜眼在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状》南方之果,珍异者有龙眼。又香名。《洪刍香谱》白眼,香黄熟之别名。又彪眼泉,地名。见《北史·常景传》。又姓。见《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恳切,垠上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注〉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郑康成读。又叶五建切,言去声。《谢灵运·斤竹□诗》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又叶伊甸切,音宴。《苏辙·雪诗》终胜溪嶂长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说文》本作□。
意意:《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於记切《正韵》於戏切,□音□。志之发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为情所意念谓之意。《礼运》非意之也。〈注〉意,心所无虑也。〈疏〉谓於无形之处,用心思虑也。无虑,即虑无也。又与抑通。《徐锴曰》见之於外曰意。意,犹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礼》武王问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欤。意犹抑。《论语》抑与之欤。《汉石经》作意,抑犹意,古通用也。又《转注古音》於宜切,音医。《前汉·韩信传》意鸣猝嗟。又叶乙力切,音亿。《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羣臣颂功,请刻於石,表垂乎常式。又与臆通。《贾谊·服赋》请对以意。《史记》作臆。《师古曰》叶韵音亿。《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见而象,因言以会意也。
心心:《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训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正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扬子·太□经》勤于心否贞。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即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真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
期期:《辰集上·月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渠之切,音其。《说文》会也。《易·归妹》归妹愆期。又《书·大禹谟》耄期倦于勤。《礼·曲礼》百年曰期颐。〈注〉期,犹要也。又《书·大禹谟》期于予治。〈传〉期,当也,当于治体。又《前汉·路温舒传》刻木为吏,期不对。〈注〉期,必也。又《庄子·庚桑楚》志乎期费。〈注〉期,卒也。费,耗也。又《庄子·寓言篇》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注〉期,待也。又《玉篇》时也,契约也。《广韵》信也,限也。又《尔雅·释宫》八达谓之崇期。〈注〉四道交出。又口吃。《史记·周昌传》臣期期知其不可。又《集韵》居之切,音姬。朞,亦书作期。《易·系辞》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又《左传·昭二十三年》叔孙旦而立期焉。〈注〉从旦至莫为期。《释文》期,本又作朞。又《韵补》叶渠尤切。《班婕妤·自悼赋》奉供养於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共洒埽於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又叶巨椅切。《汉·淳于长夏承□》於□皇祖,天挺应期。佐时理物,绍从先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