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乡随乡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ǒu xiāng suí xiāng成语简拼:ZXSX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走鄉隨鄉
成语英文:while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
成语解释
走到哪里就顺随哪里的民情习俗。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同『入乡随俗』
近义词
入乡随俗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走乡随乡”几个大字。
(2)皇甫爷爷给他的外甥女和小孙子讲了“走乡随乡”的历史典故
(3)铭铭写不出成语“走乡随乡”的拼音。
(4)芮芮不会写成语“走乡随乡”的最后一个字。
(5)三郎镇中学的马佳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走乡随乡”。
(6)我们走乡随乡就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7)前往白城市民生中学的路途中,慧博哥哥给依潞和应嘉讲解了『走乡随乡』的故事。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走走:zǒu 1、<动>跑。《木兰诗》:『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又] 赶快去。《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动>逃跑。《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又] 〈动使动〉使……逃跑。《赤壁之战》:『可烧而走也。』3、<动>奔向;趋向。《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辨] 行,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现代称『跑』,古代称『走』。[走笔] 用笔迅速地书写。[走舸] 快船。[走狗] (1)猎狗。(2)驱狗出猎。(3)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其作恶的坏人。[走丸] 如丸之速转,比喻便易迅速。[走卒] (1)供人使唤的差役、隶卒。(2)泛指供人驱使、地位低下无足轻重的人。
乡乡:xiāng 1、<名>地方行政区域或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1)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2)春秋齐制,十连为乡。《国语·齐语》:『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又] 十率为乡。《管子·小匡》:『十率为乡。』(3)汉制,十亭为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4)唐宋后指县级以下基层行政单位。2、<名>家乡;故乡。《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未改鬓毛衰。』3、<名>地方;当地。《柳敬亭传》:『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xiàng<动>通『向』,朝向。《殽之战》:『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xiǎng 1、<动>通『享』。享用;享受。《汉书·文帝纪》:『夫以朕之不德而专乡独美其福。』2、<名>通『响』,回声。《汉书·董仲舒传》:『如景乡之应形声也。』2、<动>通『享』。享用;享受。《汉书·文武帝》:『夫以朕之不德而专乡独美福。』[乡党] 乡里;家乡。党,古代行政单位,五百户为一党。[乡关] 故乡。[乡里] (1)所居之乡。(2)同乡。(3)妻的代称。[乡邻] 同乡;邻居。[乡试]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中在各省进行的选拔举人的考试,由朝廷派考官主持,每三年一次。
随随:suí 1、<动>跟随;跟从。《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动>沿着;顺着。《孔雀东南飞》:『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3、<动>听凭;任随。《史记·魏世家》:『随安陵氏而亡之。』4、<副>随即;接着。《狱中杂记》:『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随辈] 随同众人。
走走:《酉集中·走字部》《广韵》子苟切《集韵》《韵会》《正韵》子口切,□奏上声。《说文》趋也。从夭从止。〈注〉徐锴曰:□则足屈,故从夭。《五经文字》今经典相承作走。又《仪礼·士相见礼》将走。〈注〉走,犹去也。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注〉走,犹仆也。《班固·答賔戏》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按《汉书·叙传》走作仆。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则□切,音□。《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羣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又《韵补》叶子与切。《左传·昭七年》正考父鼎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又叶养里切,音以。《论语谶》殷惑妲己玉马走。考证:(《诗·大雅》予曰有奔走。)谨照原文奔走改奔奏。
乡乡:《酉集下·邑字部》《广韵》许良切《集韵》《韵会》《正韵》虚良切,□音香。《释名》乡,向也,衆[音zhòng]所向也。《广韵》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前汉·食货志》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是万二千五百户也。又上声。《韵会》《正韵》□许两切,与响同。《前汉·董仲舒传》如影乡之应形声。又《字汇补》与飨通。《前汉·文帝纪》尃乡独美其福。又去声。《集韵》《正韵》□许亮切。与向同。《礼·曲礼》则必乡长者所视。〈又〉请席何乡。又《尔雅·释宫》两阶间谓之乡。〈注〉人君南乡当阶间。又窻牖名。《礼·明堂位》刮楹达乡。〈疏〉每室四户八窻,窻户皆相对。又《仪礼·士虞礼》祝从启牖乡如初。〈注〉乡,牖一名也。〈疏〉北牖名乡,乡亦是牖,故云一名也。又《正字通》昔也,曩也。往者在前,来者从后,故往者谓之乡者,往日谓之乡日。《论语》乡也,吾见於夫子而问知。又姓。《集韵》通作向。
随随:《戌集中·阜字部》遀追《广韵》《集韵》《韵会》□旬为切,音隋。《广韵》从也,顺也。《书·禹贡》随山刊木。《易·□象》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诗·大雅》无纵诡随。〈传〉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者。又易卦名。又《易·咸卦》咸其股,执其随往吝。〈注〉随,谓趾也。〈疏〉腓动,则足随之,故谓足为随。又《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随。又《仪礼·乡射礼》其间容弓,距随长武。〈注〉距随者,物横画也。始前足至东头为距,后足来合而南面为随。又地名。《左传·隐五年》翼侯奔随。〈注〉随,晋地。又国名。汉为县。《左传·桓六年》楚武王侵随。〈注〉随国,今义阳随县。《前汉·地理志》南阳郡随县。〈注〉故厉国也。《韵会》晋置随郡,齐攺为州。《正韵》亦作隋。详前隋字注。又西随,县名。《前汉·地理志》牂牁郡西随县。又沙随,地名。《春秋·成十六年》会于沙随。〈注〉宋地,梁国宁陵县北有沙随亭。又姓。《风俗通》随侯之后,汉有博士随何。《史记·匈奴传》有诏捕太医令随但。《前汉·艺文志》随巢子六篇。〈注〉墨翟弟子。又《正韵》亦作遗。《诗·小雅》莫肯下遗。〈笺〉遗,读曰随。〈疏〉随从於人,先人后己,以相□下之义也。又《集韵》古通追。《屈原·离骚》背绳墨以追曲。〈注〉追,与随通。又《唐韵正》古音旬禾反。《论语》季随,季騧。《杨慎曰》大理董难曾见宋人小说,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韵。季随、季騧,随,旬禾反,騧,乌戈反,一韵也。《老子·道德经》音声相和,先后相随。《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随。《易林》宫商既和,声音相随。《马融·广成颂》鲂鱮鱏鯿,鰋鲤鱨魦。乐我纯德,腾跃相随。《顾炎武曰》随字自素问天元纪大论,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始入之韵。又《史记·天官书》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注〉索隐曰:随,他果反。又与椭通。《淮南子·齐俗训》闚面於盘水则员,於杯则随,面形不异,其故有所员,有所随者,所自闚之异也。《吕大临曰》随,当读椭,圜而长也。《正字通》俗作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