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ǒu shēn wú lù
成语简拼:ZSWL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走身無路
成语解释
无路可走。比喻身陷绝境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走投无路
成语接龙
1、走身无路→路不拾遗→遗迹谈虚→虚己以听→听人穿鼻→鼻孔撩天→天理难容→容膝之地→地广人稀→稀世之宝→宝马香车→车载船装→装点门面→面面相看→看人行事→事往日迁→迁怒于人→人头畜鸣→鸣锣开道→道殣相枕→枕山臂江→江翻海倒→倒箧倾囊→囊匣如洗→洗耳恭听
2、走身无路→路见不平→平白无辜→辜恩负义→义不容辞→辞严气正→正正经经→经武纬文→文似其人→人情之常→常年累月→月缺花残→残羹冷炙→炙鸡渍酒→酒肉朋友→友风子雨→雨顺风调→调墨弄笔→笔歌墨舞→舞榭歌楼→楼阁亭台→台阁生风→风雪交加→加枝添叶→叶落归根
3、走身无路→路人皆知→知人之鉴→鉴往知来→来踪去路→路叟之忧→忧深思远→远不间亲→亲操井臼→臼灶生蛙→蛙鸣蚓叫→叫苦不迭→迭见层出→出谋划策→策马飞舆→舆死扶伤→伤心疾首→首善之区→区区之众→众怒难犯→犯而勿校→校短推长→长治久安→安贫乐道→道不相谋
4、走身无路→路叟之忧→忧公忘私→私盐私醋→醋海翻波→波属云委→委肉虎蹊→蹊田夺牛→牛骥共牢→牢不可破→破竹之势→势如破竹→竹报平安→安堵如故→故人之意→意出望外→外柔内刚→刚毅木讷→讷言敏行→行若狗彘→彘肩斗酒→酒馀茶后→后福无量→量凿正枘→枘凿方圆
成语造句
(1)成语「走身无路」是一个补充式成语。
(2)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走身无路”几个大字。
(3)国国写不出成语“走身无路”,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
(4)伙成中学的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走身无路”。
(5)瑞瑞不会写成语“走身无路”的最后一个字。
(6)佑楠大哥哥给佳格和悦潼讲了“走身无路”的典故。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公子道:「今走身无路,只得所天命,早晚是死,不得见你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走走:zǒu 1、<动>跑。《木兰诗》:『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又] 赶快去。《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动>逃跑。《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又] 〈动使动〉使……逃跑。《赤壁之战》:『可烧而走也。』3、<动>奔向;趋向。《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辨] 行,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现代称『跑』,古代称『走』。[走笔] 用笔迅速地书写。[走舸] 快船。[走狗] (1)猎狗。(2)驱狗出猎。(3)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其作恶的坏人。[走丸] 如丸之速转,比喻便易迅速。[走卒] (1)供人使唤的差役、隶卒。(2)泛指供人驱使、地位低下无足轻重的人。
身身:shēn 1、<名>人或动物的躯干。《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2、<名>整个身躯。《狼》:『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名>自身;本身;自己。《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副>亲自。《隆中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5、<名>一生;生命。《陟江》:『固将重昏而终身。』《五人墓碑记》:『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6、<名>同『娠』,身孕。《与妻书》:『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无无:wú 1、<动>没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副>不;别。《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3、<连>不论;无论。《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贫穷;无资财。《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无道] 行为暴虐,不施仁政。[无非] 无一不是;全部都是。[无几] (1)不多;很少。(2)没有希望。(3)不久。[无乃] 莫非;恐怕;岂不是。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路路:lù 1、<名>道路。《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2、<名>途径;门路。《出师表》:『以塞忠谏之路也。』3、<名>路程;路途。《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4、<名>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宋时相当于现在省;元时相当于现在的地区(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5、<形>衰败;疲惫。《孟子·滕文公上》:『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走走:《酉集中·走字部》《广韵》子苟切《集韵》《韵会》《正韵》子口切,□奏上声。《说文》趋也。从夭从止。〈注〉徐锴曰:□则足屈,故从夭。《五经文字》今经典相承作走。又《仪礼·士相见礼》将走。〈注〉走,犹去也。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注〉走,犹仆也。《班固·答賔戏》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按《汉书·叙传》走作仆。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则□切,音□。《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羣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又《韵补》叶子与切。《左传·昭七年》正考父鼎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又叶养里切,音以。《论语谶》殷惑妲己玉马走。考证:(《诗·大雅》予曰有奔走。)谨照原文奔走改奔奏。
身身:《酉集中·身字部》《唐韵》失人切《集韵》《韵会》《正韵》升人切,□音申。《说文》躬也,象人之身。《尔雅·释诂》我也。〈疏〉身,自谓也。《释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广韵》亲也。《九经韵览》躯也。总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又《系辞》近取诸身。《书·伊训》检身若不及。《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又《诗·大雅》大任有身。〈传〉身,重也。〈笺〉重为怀孕也。〈疏〉以身中复有一身,故言重。又告身。《唐书·选举志》拟奏受皆给以符,谓之告身。又《史记·西南夷传》身毒国。〈注〉索隐曰:身音捐。又《韵补》叶尸连切。《杨方·合欢诗》我情与子合,亦如影追身。寝共织成被,絮用同功绵。
无无:《卯集下·无字部》《唐韵》武夫切,音巫。《说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易·乾卦》无咎。《释文》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艺苑雄黄》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用无字,变篆者变为无,惟易、周礼尽用无。然论语亡而为有,我独亡,诸无字,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广韵》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释典》。(无)(古文)《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书·舜典》刚而无虐,□而无傲。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间也。〈注〉虚无皆有间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又《集韵》或作亡。《诗·卫风》何有何亡。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为一。非。《集韵》无或作橆。韵会,□本古文蕃□字。篆借为有无字。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〇按说文□,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橆作蕃□,尤非。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路路:《酉集中·足字部》《唐韵》洛故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故切,□音赂。《说文》道也。〈注〉徐铉曰:道路,人各有适也。《释名》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周礼·夏官·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尔雅·释宫》路,旅途也。〈注〉途即道也。〈又〉一达谓之道路。〈注〉长道。又《尔雅·释诂》路,大也。《诗·大雅》厥声载路。〈笺〉是时声音则已大矣。又车也。《诗·魏风》殊异乎公路。〈传〉路,车也。《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注〉王在焉曰路。《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大路,玉路,祀天车也。〈疏〉路训大也。君之所在,以大为号,门曰路门,寝曰路寝,车曰路车。又鼓也。《周礼·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注〉路鼓,四面鼓也。又弓也。《史记·孝武纪》路弓乗[音chéng]失。又倾□貌。《荀子·富国篇》田畴秽,都邑路。〈注〉路谓无城郭墙垣也。又与辂同。《礼·月令》乗[音chéng]鸾路。《释文》路本又作辂。又姓。《急就篇注》路,水名也。又因为县,在涿郡,居者氏焉。汉有大夫路温舒。又《集韵》正各切,音洛。《前汉·扬雄传》尔廼虎路三嵏以为司马。〈注〉晋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师古曰:落,累也。以绳周遶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