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ī yá lái zuǐ
成语简拼:ZYLZ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諮牙俫嘴
成语解释
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人的外貌
近义词
龇牙咧嘴、挤眉弄眼、龇牙裂嘴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咨牙俫嘴”几个大字。
(2)对面来了几个咨牙俫嘴的怪物
(3)佳佳写不出成语“咨牙俫嘴”,导致期末考试只考了97分。
(4)勤径学校的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咨牙俫嘴”。
(5)小兰不会写成语“咨牙俫嘴”的最后一个字。
(6)昱幛哥哥给白蓉和袁菩介绍了“咨牙俫嘴”的成语典故。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咨咨:zī 1、<动>商量;询问。《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2、<助>表叹息。《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咨嗟] 叹息;赞叹。[咨咨] 叹息声。[咨诹] 咨询。
牙牙:yá 1、<名>槽牙,泛指牙齿。《劝学》:『蚓无爪牙之利。』2、<动>咬。《战国策·秦策三》:『王见大王之狗……投之一骨,轻起相牙者,何则?有争意也。』3、<名>形状似牙齿的东西。《张衡传》:『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牙门] (1)军营门,因树在将帅的牙旗得名。(2)同『衙门』。[牙旗] 将帅的大旗。[牙牙] 婴儿学语声。
嘴嘴:zuǐ(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象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话:别多嘴。
咨咨:《丑集上·口字部》《唐韵》即夷切《集韵》津夷切,□音资。《说文》谋事曰咨。《尔雅·释诂》咨,谋也。《书·舜典》咨十有二牧。〈传〉咨亦谋也。《诗·小雅》周爰咨诹。《周语》单子俭敬让咨,以应成德。又《尔雅·释诂》嗟咨,□也。《书·尧典》帝曰:咨汝羲暨和。〈传〉咨,嗟也。又《君牙》小民惟曰怨咨。又《扬子·方言》忸怩慙歰也,或谓之□咨。又《尔雅·释诂》咨,此也。〈疏〉咨与兹同。又《集韵》资四切,音恣。叹声。《易·萃卦》齎咨涕洟。〈注〉齎咨,嗟叹之辞。《陆德明·音义》咨音谘,又将利反。
牙牙:《巳集中·牙字部》《唐韵》五加切《集韵》《类篇》《韵会》《正韵》牛加切,□音芽。齿也。《说文》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易·大畜》豶豕之牙。又《战国策》投之一骨。轻起相牙。〈注〉以牙相噬。又《诗·周颂》设业设虡,崇牙树羽。〈疏〉栒之上刻为崇牙。以锯齿捷业然,故谓之业牙,即业之上齿也。《礼·明堂位》殷之崇牙。又《礼·玉藻》佩玉有冲牙。〈疏〉其形似牙也。又《周礼·春官·典瑞》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注〉牙璋,瑑以为牙,牙齿兵象,故以牙璋发兵。又《集韵》旗名。《张衡·东京赋》牙旗□纷。〈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又《韵会》立于帐前,谓之牙门。《后汉·公孙瓒传》拔其牙门。又《史记·东方朔传》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又姓。《风俗通》周大司徒君牙之后。又与芽通。《前汉·金日磾传》霍氏有事萌牙。〈注〉师古曰:萌牙者,言始有端绪,若草之始生。又《集韵》语下切,音雅。车罔。又《集韵》鱼驾切《韵会》五驾切,□音讶。《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牙也者,以为固抱也。〈注〉牙读如讶。谓轮輮也。〈疏〉讶,迎也。此车牙亦輮之,使两头相迎,故读从之。又《唐韵正》古音吾。《诗·小雅》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又《唐韵正》与虞吾□通。《诗·召南》吁嗟乎驺虞。《山海经》《墨子》□作驺吾。《前汉·东方朔传》作驺牙。又叶五红切。《诗·小雅》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又叶音峨。《晋京洛童谣》遥望晋国何嵯峨,千岁髑髅生齿牙。
嘴嘴:《丑集上·口字部》《集韵》祖委切,音□。本作觜。与□□同。详□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