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独行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ó ěr dú xíng成语注音:ㄓㄨㄛˊ ㄦˇ ㄉㄨˊ ㄒㄧㄥˊ
成语简拼:ZEDX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卓爾獨行
成语解释
指超越众人,不随俗浮沉。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卓尔独行”几个大字。
(2)淼淼不会写成语“卓尔独行”的最后一个字。
(3)小放写不出成语“卓尔独行”,所以昨天考试才99分。
(4)钰芳叔叔给彦丹和月筌讲解了“卓尔独行”的历史故事。
(5)袁冲中学的士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卓尔独行”。
成语出处
《后汉书·东海恭王彊珙传》:『王恭谦好礼,以德自终,遣送之物,务从约省,衣足敛形,茅车瓦器,物减于制,以彰王卓尔独行之志。』李贤注:『《前书》曰:「卓尔不群者,河间献王近之矣。」』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卓尔卓尔:特出的样子。《论语·子罕》:『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独行独行:1、一人行路;独自行走。《庄子·盗跖》:『内周楼疏,外不敢独行,可谓畏矣!』2、专意实行;独自实行或行事。《易·晋》:『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3、谓独断专行。清恽敬《新东门漕仓记》:『呜呼,此郡县长吏所以嚣然独行其意于上而民终不可治也已!』4、谓志节高尚,不随俗沉浮。《礼记·儒行》:『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5、谓军队如入无人之境,没有阻挡。《管子·七法》:『故蚤知敌人如独行,有蓄积,则久而不匮。』
卓卓:zhuó 1、<形>高;高超。《后汉书·祭遵传》:『卓如日月。』2、<形>远。《汉书·霍去病传》:『卓行殊远而粮不绝。』3、<名>几案,桌子。徐积《谢周裕之》:『两卓合八尺,一炉暖双趾。』[卓踔] 高超。[卓尔] 特出的样子。[卓冠] 超越。[卓诡] 高超出奇。[卓立] 耸立;特立。[卓荦] 卓越出众。
尔尔:ěr 1、<代>1你;你的。《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点,尔何如?。』《殽之战》:『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2.你们;你们的。《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2、<代>这(样);那(样)。《孔雀东南飞》:『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3、形容词、副词或动词词缀。《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小石谭记》:『俶尔远逝,往来翕忽。』4、兼词。同『耳』,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唐雎不辱使命》:『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志油翁》:『无他,但手熟尔。』5、<助>同『耳』。可译作『了』加强肯定语气。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徒尔。』《熟读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尔曹] 尔辈;你们。杜甫《戏为六绝句》:『尔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尔尔] 1.答应之声,相当于『是是』。《孔雀东南飞》:『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2.如此。朱熹《舫斋》:『筑室水中聊尔,何须极浦望朱宫。』[尔来] 自那时以来;近来。《蜀道难》:『尔四万八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尔汝] 1.古代尊长对卑幼者的称呼,引申轻贱之称。《魏书·陈奇传》:『尝众辱奇,或尔之,或指为小人。』2.表示亲昵。《柳敬亭传》:『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者。』
独独:dú 1、<形>单独;独自。《庄暴见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六国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2、<形>老而无子这样一种状态叫『独』。《赵威后问齐使》:『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为足。』《礼记·大同》:『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形>独特;特殊。《史记·游侠列传序》:『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副>只是;仅仅。《垓下之战》:『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陈涉世家》:『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赤壁之战》:『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5、<副>唯独。《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卖柑者言》:『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6、<副>岂;难道。《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信陵君窍符救赵》:『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独步] 指超群出众,无与伦比。[独夫] (1)独身的男人。(2)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独行] 只身孤行。志节高尚,不随俗沉浮。
行行:xíng 1、<动>行走。《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动>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3、<动>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4、<动>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行,难已。』5、<动>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6、<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7、<名>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8、<副>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9、<量>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háng 1、<名>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行。』2、<名>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3、<名>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量>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行宫] 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行将] 即将。[行李] (1)使者。(2)行装。[行人] (1)出使的人。(2)行路人。(3)出征的人。[行者] (1)行路人。(2)出征的人。(3)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行装] 出门携带的衣物。
卓卓:《子集下·十字部》《唐韵》《正韵》竹角切《集韵》《韵会》侧角切,□音涿。《说文》高也。早上为卓。隶作卓。《扬子·法言》颜苦孔之卓。〈注〉颜之苦亡它,惟苦孔子之道卓然高坚也。又《释名》超卓也。举脚有所卓越也。又姓。《后汉·卓茂传》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
尔尔:《巳集中·爻字部》《唐韵》儿氏切《集韵》《韵会》忍氏切,□音迩。《说文》丽尔,犹靡丽也。本作□。从冂从□,其孔□,尒声。此与爽同意。又《玉篇》尔,汝也。《书·大禹谟》肆予以尔衆[音zhòng]士奉辞伐罪。又《礼·檀弓》尔毋从从尔。尔毋扈扈尔。〈注〉尔,语助。《广韵》尒义与尔同。词之必然也。又譍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诺诺复尔尔。《世说》聊复尔耳。又同迩。《诗·大雅》戚戚兄弟,莫远具尔。〈笺〉尔,谓进之也。〈疏〉迩是近义,谓揖而进之。《仪礼·少牢馈食礼》上佐食尔上敦黍于筵上右之。〈注〉尔,近也。或曰移也。右之,便尸食也。《周礼·地官·肆长》实相近者,相尔也。〈注〉尔,亦近也。又《前汉·艺文志》尔雅三卷二十篇。〈注〉张晏曰:尔,近也。雅,正也。又《集韵》乃礼切,音祢。《集韵》本作濔。满也。又一曰尔尔,衆[音zhòng]也。又《诗·小雅》彼尔维何,维常之华。〈注〉尔华,盛貌。《释文》尔,乃礼反。又《尔雅·释草》綦,月尔。〈疏〉綦,一名月尔,可食之菜也。考证:(《仪礼·少牢馈食礼》上佐食尔上敦黍于筵上右。〈注〉尔,近也。或曰移也。右之,便尸食也。)谨照原文上右下增之字。考证:(《周语》晋君爽二。)谨照原文晋君改晋侯。(《老子·道德经》五味令人口爽。驰猎田骋令人心发狂。)谨照原文驰猎田骋改驰骋田猎。”
独独:《巳集下·犬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谷切《正韵》杜谷切,□音犊。《说文》犬相得而□。从犬蜀声。羊为羣,犬为独也。又兽名。《埤雅》颜从曰:独一叫而猨散,鼍一鸣而龟伏。或曰鼍鸣夜,独叫晓。独,猨类也。似猨而大,食猨。今俗谓之独猨。盖猨性羣,独性特,猨鸣三,独叫一,是以谓之独也。又独□,兽名。详前□字注。又《广韵》单独。《诗·小雅》哀此惸独。〈传〉独,单也。〈又〉念我独兮。《尔雅·释山》独者蜀。〈疏〉虫之孤独者名蜀,是以山之孤独者亦名曰蜀也。《扬子·方言》一蜀也。南楚谓之独。又山名。《山海经》独山,多金玉美石。又《广韵》复姓有独孤氏。《后魏书》西方独孤浑氏,后攺为杜氏。又姓。《正字通》明独立,独善。
行行:《申集下·行字部》《唐韵》户庚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庚切,□音蘅。《说文》人之步趋也。《类篇》从彳从亍。《韵会》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释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广韵》适也,往也,去也。又《增韵》路也。《礼·月令》孟冬,其祀行。〈注〉行,在庙门外之西,为軷壤,高二寸,广五寸,轮四尺,设主軷上。又道也。《晋语》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书·洪范》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其五行。《韵会》五行,运于天地间,未尝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广韵》周有大行之官。《论语》行人子羽修饰之。又语也。《尔雅·释诂》行,言也。〈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又歌行。《前汉·司马相如传》为鼓一再行。《师古曰》行谓引,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此其义也。又《唐书·韩琬传》器不行窳。《音义》不牢曰行,苦恶曰窳。又《广韵》下孟切,胻去声。《玉篇》行,迹也。《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注〉德行内外,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又姓。《后汉·光武纪》隗嚣遣将行巡□扶风。〈注〉行,姓。巡,名。汉行佑为赵相。又《集韵》寒冈切,音杭。《类篇》列也。《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注〉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行。行亦卒之行列。《吴语》吴王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注〉以百人通为一行,百行为万人,谓之方□。又中行,复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晋公族隰叔之后也,汉文时有宦者中行说。又太行,山名。《书·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太行在河内山阳县西。又《广韵》户浪切,音笐。次第也。又辈行也。《杜甫诗》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又《韵会》行行,刚健貌。《论语》子路行行如也。又《类篇》下朗切,音沆。义同。又《韵补》叶先韵。《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残祭侧偏。公孙幽遏,跛踦后行。又《集韵》乎监切,音嗛。与衔同。考证:(《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鸡犬。)谨照原文鸡犬改犬鸡。(《杜甫诗》岂知吾甥不流宕。)谨照原文岂知改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