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o lǐ mén qiáng
成语注音:ㄊㄠˊ ㄌㄧˇ ㄇㄣˊ ㄑㄧㄤˊ
成语简拼:TLMQ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桃李門墙
成语英文:disciples and students of a master
成语解释
门墙:指师门。指他人的学生或所栽培的后辈。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教师
成语接龙
1、桃李门墙→墙风壁耳→耳后风生→生不遇时→时来运旋→旋生旋灭→灭顶之灾→灾难深重→重熙累叶→叶散冰离→离乡别土→土鸡瓦狗→狗吠不惊→惊喜交集→集萤映雪→雪窑冰天→天下太平→平步青霄→霄鱼垂化→化险为夷→夷齐让国→国士无双→双凫一雁→雁过拨毛→毛遂自荐
2、桃李门墙→墙花路草→草率从事→事宽则圆→圆凿方枘→枘圆凿方→方便之门→门墙桃李→李白斗酒→酒有别肠→肠肥脑满→满腹文章→章句之徒→徒有其名→名不符实→实蕃有徒→徒劳无益→益谦亏盈→盈盈秋水→水中著盐→盐梅之寄→寄迹山林→林寒洞肃→肃然生敬→敬贤重士
3、桃李门墙→墙花路柳→柳绿桃红→红男緑女→女长当嫁→嫁狗逐狗→狗头军师→师老兵疲→疲精竭力→力不能支→支支吾吾→吾谁与归→归全反真→真相毕露→露水夫妻→妻儿老小→小心翼翼→翼翼小心→心雄万夫→夫妻反目→目濡耳染→染翰成章→章台杨柳→柳眉倒竖→竖子成名
4、桃李门墙→墙花路柳→柳绿桃红→红情绿意→意气洋洋→洋洋盈耳→耳鬓厮磨→磨砻砥砺→砺带河山→山复整妆→妆聋做哑→哑子寻梦→梦熊之喜→喜从天降→降心相从→从壁上观→观风察俗→俗下文字→字正腔圆→圆凿方枘→枘圆凿方→方枘圜凿→凿凿可据→据鞍读书→书不释手
5、桃李门墙→墙上泥皮→皮里春秋→秋水盈盈→盈盈一水→水阔山高→高垒深沟→沟满濠平→平淡无奇→奇装异服→服牛乘马→马齿徒增→增砖添瓦→瓦灶绳床→床头金尽→尽付东流→流年不利→利害相关→关山阻隔→隔靴抓痒→痒磨树者
成语示例
(1)为代作一二首以实之,以夸其桃李门墙之盛。▼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
成语造句
(1)成语「桃李门墙」是一个偏正式成语。
(2)湖塘桥初级中学的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桃李门墙”。
(3)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桃李门墙”几个大字。
(4)美美写不出成语“桃李门墙”,所以单元测试只得了99分。
(5)铭铭不会写成语“桃李门墙”的最后一个字。
(6)幸欧哥哥给椿彤和期阳讲解了“桃李门墙”的故事。
(7)为代作一二首以实之,以夸其桃李门墙之盛。见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
(8)前往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区梧桐学校的小面包车上,利彪叔叔给莠琼和宇琪讲解了『桃李门墙』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你待打、打这哇哇,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唬煞。』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门墙门墙:[ménqiáng] 指老师之门。望孔子之门墙。――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桃李桃李:比喻所教的学生:桃李盈门;桃李满天下。
桃桃:táo(1)桃树,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小枝光滑,叶长椭圆形,花单生,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核仁可入药。(2)(桃儿)这种植物的果实。(3)(桃儿)形状象桃儿的东西:棉桃。(4)指核桃;桃酥。
李李:lǐ 1、<名>一种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实圆形可食。《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2、<名>一种果实,即李子。《诗经·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3、<名>使者。《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李代桃僵] 原意以桃李喻兄弟,言桃李能共患难,讽弟兄却不能同甘共苦。后转用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之意。[李下] 语出《乐府诗集·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不正冠。』以后单用或与『瓜田』合用,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门门:mén 1、<名>房屋及其他建筑物的出入口。《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又] <名>家门。《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又] 形状或作用似门的东西。《徐霞客洗游记》:『洞门甚隘。』2、<名>做事的方法、途径、关键。《商君书·君臣》:『臣闻道民之门,在上所先。』3、<名>家族;派别。《三国志·先主传》:『汝勿妄语,灭吾门也。』《论衡·问孔》:『孔门之徒七十二子,才胜今之儒。』4、<名>类别;门类。《旧唐书·杜佑传》:『书凡九门,计二百卷。』
墙墙:qiáng(1)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一堵墙;土墙;城墙。(2)器物上象墙或起隔断作用的部分。
桃桃:《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刀切,音陶。《说文》果也。《尔雅·释木》旄,冬桃。榹,山桃。《礼·月令》仲春桃始华。《内则》桃曰胆之。〈疏〉桃多毛,拭治令青滑如胆。又桃诸。《王肃云》诸,菹也,今之藏桃也。又《典术》桃,五木之精,仙木也。《礼·檀弓》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左传·昭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后汉·礼仪志》为桃印,施门户,以止恶气。又含桃,樱桃也。《尔雅》谓之楔。又桃氏,攻金之工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桃氏为刃。又胡桃。《名物志》谓之羌桃。又铫芅曰羊桃。《尔雅·释草》苌楚,铫芅。又桃枝,竹名。《尔雅·释草》桃枝四寸有节。又《本草》猪苓名地乌桃。又桃虫,鹪也。一名巧妇。《诗·周颂》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又桃林,地名,在华山东。《书·武成》放牛桃林之野。又老桃,宋地。《左传·隐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又水名。《山海经》乐游之山,桃水出焉。又姓。《姓苑》战国桃应,晋桃豹。又《集韵》他雕切,音祧。长枋,可以持物于器中者。又《集韵》上与切,音墅。抒物器也。又《集韵》直绍切,音赵。与□同。《博雅》板也。考证:(《尔雅》作楔。)谨按含桃又名楔,非字之通作也。谨改尔雅谓之楔。
李李:《辰集中·木字部》(古文)杍《唐韵》《正韵》良以切《集韵》两耳切《韵会》良士切,□音里。《说文》果名。《素问》东方木也。《尔雅翼》李,木之多子者。《埤雅》李性难老,虽枝枯,子亦不细,其品处桃上。《诗·小雅》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又《韵会》世荐士谓之桃李。《刘向·说苑》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其实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莿焉。世谓狄仁杰,桃李皆在公门,正用此事。又《博雅》行李,关驿也。又与理通。《左传·僖十三年》行李之往来。《周语》行李以节逆之。《泊宅编》李理义通,人将有行,必先治□,如孟子之言治任。理亦治也。又星名。《史记·天官书》荧惑为李。《徐广注》内则理兵,外则理政。又司理,□官,亦称司李。《前汉·胡建传》黄帝李法。《管子·法法篇》臯陶为李。又檇李,春秋吴地。又姓。《风俗通》伯阳之后。考证:(《前汉·胡建传》黄帝李治。)谨照原文治改法。
门门:《戌集上·门字部》《唐韵》莫奔切《集韵》《正韵》谟奔切《韵会》谟昆切,□音扪。《说文》闻也。从二户,象形。《玉篇》人所出入也。在堂房曰户,在区域曰门。《博雅》门,守也。《释名》扪也。言在外为人所扪摸也。《易·同人》同人于门。〈注〉心无系吝,通夫大同,出门皆同,故曰同人於门也。《书·舜典》賔于四门,四门□□。〈传〉四门,四方之门。《礼·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帷宫,设旌门。〈注〉王行止食息,张帷为宫,树旌以表门。〈又〉设车宫辕门。〈注〉王止宿险阻之处,车以为藩,则仰车以其辕表门。今慕府亦称辕门,牙门。《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注〉天子九门:关门、远郊门、近郊门、城门、臯门、雉门、应门、路门、寝门,亦曰库门。又谯门,城上为高楼以望者。《前汉·□胜传》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又桥门,国学门也。《后汉·儒林传》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又师门。《后汉·桓荣传》上则通达经旨,下则去家慕乡,求谢师门。又《通监》唐狄人杰,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或谓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又《正字通》世族盛着曰门望。韩显宗疏,言门望者祖父之遗烈。又凡物关键处,皆谓之门。《易·系辞》道义之门。〈疏〉物之得宜,从此易而来,故云道义之门,谓与道义为门户也。又《老子·道德经》衆[音zhòng]妙之门。又期门,勇士也。《后汉·谯□传》帝始作期门,数为微行。〈注〉前书,武帝微行,常与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门,故有期门之号,自此始也。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班固·西部赋》期门佽飞,列刃攒鍭。又官名。《周礼·地官》司门,祭祀之牛牲系焉,监门养之。《后汉·百官志》黄门侍郞六百石,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又〉门大夫六百石。〈注〉汉官曰:门大夫二人,选四府掾属。又《周礼·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谓之门子。〈注〉将代父当门者也。《左传·襄十一年》大夫诸司门子勿顺。又地名。《左传·襄二十七年》托於木门。〈注〉木门,晋地《史记·项羽纪》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孟康注》在新丰东十七里。又《秦本纪》败三晋之师於石门。《一统志》在平阳府解州东南白径岭,踰中条山,通陕州道,山岭参天,左右壁立,间不容轨,名曰石门。又鴈门,郡名。见《前汉·地理志》。又山名。《书·禹贡》浮于积石,至于龙门。〈传〉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后汉·逸民传》龎公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又《正字通》北方北极之山曰寒门。汉光武纪寒门注,师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凛然。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注〉南门二星,在库楼南天之外门,明则氏羌贡。《天文志》大微星南四星执法,中端门,左右掖门。又姓氏也。公卿之子,敎以六艺,谓之门子。后因以为氏,后魏门文爱。又东门、西门、雍门、木门,俱复姓。《左传·宣十八年注》襄仲居东门,故曰东门氏。又乐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敎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注〉此周所存六代之乐。黄帝曰云门。又人名。《史记·秦始皇纪》使卢生求羡门高誓。〈注〉羡门,古仙人。《前汉·艺文志》逢门射法二篇。〈注〉即逢蒙。《荀子·正论篇》羿蠭门者,天下之善射者也。又《正字通》僧曰沙门桑门。《前汉·郊祀志》沙门,汉言息心削发,绝情欲,归於无为也。又《韵补》叶民坚切,音眠。《楚辞·远游》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庶类有成兮,此德之门。又叶眉贫切,音珉。《诗·邶风》出自北门,忧心殷殷。叶下贫。《荀卿·云赋》往来惽惫,通於大神。出入甚亟,莫知其门。考证:(《周礼·大司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谨照原文大磬改大□。
墙墙:《巳集中·爿字部》《唐韵》才良切《广韵》在良切《集韵》《韵会》《正韵》慈良切,□音嫱。《说文》本作墙。垣蔽也。从□爿声。《尔雅·释宫》墙谓之墉。《书·五子之歌》峻宇雕墙。《诗·鄘风》墙有茨。〈传〉墙,所以防非常。又《礼·檀弓》周人墙置翣。〈注〉柳衣也。《仪礼·既夕》巾奠乃墙。〈注〉墙,设柩也。又《论语》萧墙之内。〈注〉郑曰:萧肃也。墙屛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屛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又《前汉·司马迁传》幽于圜墙之中。《师古注》圜墙,狱也。又复姓。《左传·襄二十六年》寺人惠墙伊戾。〈注〉惠墙,氏。伊戾名。《释文》墙或作啬,音樯。又《广韵》同廧。《谷梁传·成三年》晋却克,卫孙良夫伐墙咎如。又《左传》作廧。又通作嫱。《前汉·匈奴传》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说文》籀文作□。《广韵》俗作墙。考证:(《前汉·司马迁传》幽于圜墙之中。《师古注》园墙,狱也。)谨照原文园改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