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o lǐ zhēng yán
成语注音:ㄊㄠˊ ㄌㄧˇ ㄓㄥ ㄧㄢˊ
成语简拼:TLZY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桃李爭姸
成语英文:peach and plum emulate each other in spring time
成语解释 桃花和李花竞相开放。用以形容春色美丽。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春天
近义词 桃柳争妍、桃李争辉
成语接龙 1、桃李争妍→妍蚩好恶→恶不去善→善始令终→终成泡影 →影只形单 →单兵孤城→城门鱼殃→殃及池鱼→鱼鱼雅雅 →雅人清致→致远任重 →重规沓矩 →矩步方行→行不由径→径行直遂→遂心快意→意兴盎然 →然荻读书→书声朗朗→朗朗上口→口沸目赤→赤心报国→国家栋梁→梁上君子
2、桃李争妍→妍蚩好恶→恶迹昭着→着手成春 →春笋怒发→发扬蹈励→励兵秣马→马仰人翻→翻唇弄舌→舌剑唇枪→枪烟炮雨→雨沐风餐 →餐霞饮景→景星麟凤→凤毛龙甲→甲冠天下→下愚不移→移东就西 →西除东荡→荡魂摄魄→魄荡魂飞→飞刍挽粮→粮多草广→广文先生→生灵涂地
3、桃李争妍→妍姿艳质 →质伛影曲 →曲意承迎→迎奸卖俏→俏成俏败→败鳞残甲→甲第连云→云英未嫁→嫁祸于人
成语示例 (1)及登舟解缆,正当桃李争妍之候。▼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2)…见。』行者进了前门,但见那天井中,松篁交翠,桃李争妍,丛丛花发,簇簇兰香,却也是个洞天之处。又见那二…——明·吴承恩《西游记》
(3)…麋鹿寻花欢日暖。青鸾声晰呖,黄鸟语绵蛮。春来桃李争妍,夏至柳槐竞茂。秋到黄花布锦,冬交白雪飞绵。四时…——明·吴承恩《西游记》
(4)…景诗》曰:『周天一气转洪钧,大地熙熙万象新。桃李争妍花烂熳,燕来画栋迭香尘。』《夏景诗》曰:『熏风拂…——明·吴承恩《西游记》
成语造句 (1)成语「桃李争妍」是一个主谓式成语。
(2)虎仔不会写成语“桃李争妍”的最后一个字。
(3)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桃李争妍”几个大字。
(4)饶平县海山中学的耶律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桃李争妍”。
(5)小瓜写不出成语“桃李争妍”的拼音。
(6)长林叔叔给昕擅和月茑介绍了“桃李争妍”的成语故事。
(7)文王一日与文武闲居无事,见春和景媚,柳舒花放,桃李争妍,韶光正茂。
(8)在去往石柱乡初级中学之前,柏宇叔叔给月篮和秋南讲解了『桃李争妍』的历史故事。
(9)在去繁峙县砂河镇代堡初中的面包车上,瑞馨叔叔给及登舟解缆,正当桃李争妍之候。见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二折:『春花艳艳,看红白桃李争妍。』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桃李 桃李:比喻所教的学生:桃李盈门;桃李满天下。
桃 桃:táo(1)桃树,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小枝光滑,叶长椭圆形,花单生,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核仁可入药。(2)(桃儿)这种植物的果实。(3)(桃儿)形状象桃儿的东西:棉桃。(4)指核桃;桃酥。
李 李:lǐ 1、<名>一种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实圆形可食。《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2、<名>一种果实,即李子。《诗经·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3、<名>使者。《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李代桃僵] 原意以桃李喻兄弟,言桃李能共患难,讽弟兄却不能同甘共苦。后转用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之意。[李下] 语出《乐府诗集·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不正冠。』以后单用或与『瓜田』合用,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争 争:zhēng 1、<动>争夺。《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2、<动>竞争。《论积贮疏》:『并举而争起矣。』3、<动>争论。《<指南录>后序》:『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zhèng<动>规劝。后来写作『诤』。《后汉书·王充传》:『以数争不合,去。』
妍 妍:yán <形>美;美丽。刘知几《史通·惑经》:『明镜之照物也,妍媸必露。』
桃 桃:《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刀切,音陶。《说文》果也。《尔雅·释木》旄,冬桃。榹,山桃。《礼·月令》仲春桃始华。《内则》桃曰胆之。〈疏〉桃多毛,拭治令青滑如胆。又桃诸。《王肃云》诸,菹也,今之藏桃也。又《典术》桃,五木之精,仙木也。《礼·檀弓》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左传·昭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后汉·礼仪志》为桃印,施门户,以止恶气。又含桃,樱桃也。《尔雅》谓之楔。又桃氏,攻金之工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桃氏为刃。又胡桃。《名物志》谓之羌桃。又铫芅曰羊桃。《尔雅·释草》苌楚,铫芅。又桃枝,竹名。《尔雅·释草》桃枝四寸有节。又《本草》猪苓名地乌桃。又桃虫,鹪也。一名巧妇。《诗·周颂》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又桃林,地名,在华山东。《书·武成》放牛桃林之野。又老桃,宋地。《左传·隐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又水名。《山海经》乐游之山,桃水出焉。又姓。《姓苑》战国桃应,晋桃豹。又《集韵》他雕切,音祧。长枋,可以持物于器中者。又《集韵》上与切,音墅。抒物器也。又《集韵》直绍切,音赵。与□同。《博雅》板也。考证:(《尔雅》作楔。)谨按含桃又名楔,非字之通作也。谨改尔雅谓之楔。
李 李:《辰集中·木字部》(古文)杍《唐韵》《正韵》良以切《集韵》两耳切《韵会》良士切,□音里。《说文》果名。《素问》东方木也。《尔雅翼》李,木之多子者。《埤雅》李性难老,虽枝枯,子亦不细,其品处桃上。《诗·小雅》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又《韵会》世荐士谓之桃李。《刘向·说苑》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其实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莿焉。世谓狄仁杰,桃李皆在公门,正用此事。又《博雅》行李,关驿也。又与理通。《左传·僖十三年》行李之往来。《周语》行李以节逆之。《泊宅编》李理义通,人将有行,必先治□,如孟子之言治任。理亦治也。又星名。《史记·天官书》荧惑为李。《徐广注》内则理兵,外则理政。又司理,□官,亦称司李。《前汉·胡建传》黄帝李法。《管子·法法篇》臯陶为李。又檇李,春秋吴地。又姓。《风俗通》伯阳之后。考证:(《前汉·胡建传》黄帝李治。)谨照原文治改法。
争 争:《巳集中·爪字部》《唐韵》侧茎切《集韵》甾耕切,□音筝。《说文》引也。从□⺁。《徐铉曰》⺁音曳。□二手而曳之,争之道也。《广韵》竞也。《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又《玉篇》谏也。又讼也。《增韵》理也,辨也。《礼·曲礼》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又姓。《正字通》印薮有争不识,争同。又《集韵》侧逬切,筝去声。义同。又《广韵》本作诤,谏诤也,止也。《孝经·谏诤章》天子有争臣七人。《韵会》俗作争,非。考证:(《礼·曲礼》非理不决。)谨照原文非理改非礼。
妍 妍:《丑集下·女字部》《字汇》同姸。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