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àn yōu suǒ shèng
成语简拼:TYS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探幽索勝
成语解释
探:寻求,探测;幽:幽深玄妙;索:搜求。探寻幽深奇异的景物。
成语示例
(1)素性好游,凡吴郡诸山,阅历殆遍;竹杖芒鞋,探幽索胜,登涉之劳,所不惮也。▼清·王韬《淞隐漫录·妙香》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探幽索胜”几个大字。
(2)赫山区第一中学的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探幽索胜”。
(3)小楚写不出成语“探幽索胜”,导致语文测试仅97分。
(4)小卡不会写成语“探幽索胜”的最后一个字。
(5)雪静大哥哥给嘉吟和彩尼介绍了“探幽索胜”的历史典故
(6)前往那曲县中学的面包车上,诗卓大哥哥给萧鑫和遭颡讲述了『探幽索胜』的历史典故
(7)素性好游,凡吴郡诸山,阅历殆遍;竹杖芒鞋,探幽索胜,登涉之劳,所不惮也。见清·王韬《淞隐漫录·妙香》。
成语出处
宋·陆九渊《题新兴寺壁》:『轻舟危樯,笑歌相闻,聂如鱼鳞,列如雁行。至其寻幽探奇,更泊互进,迭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从。』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探探:tàn 1、<动>掏;手伸进去摸取。《两小儿辩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2、<动>寻求;寻找。《促织》:『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3、<动>探访;探寻游览。《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年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4、<运>探讨;探究。《谭嗣同》:『闭户养心读书,冥探孔佛之精奥。』5、<动>探望。《祭妹文》:『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6、<动>侦察;侦探。《群英会蒋干中计》:『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探花] 看花;采花。唐代进士及第,在杏园宴会,由同榜进士中最年轻的二人采折名花,称探花郎或探花使。宋代专称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三名。
幽幽:yōu 1、<形>深沉。《屈原列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2、<形>昏暗。《涉江》:『下幽晦以多雨。』3、<形>隐晦。《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4、<形>僻静。《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5、<形>清幽。《黄冈竹楼记》:『幽阒辽夐,不可具状。』6、<形>幽深。《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7、<动>监禁。《苏武传》:『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幽篁] 幽深的竹林。[幽梦] 模糊不清的梦境。[幽情] 深远而高雅的感情。[幽州] 三代十二州之一,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
索索:suǒ 1、<名>大绳子;绳索。《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2、<动>绞合;搓。《诗经·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綯。』3、<动>寻求。《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4、<动>寻找。《扁鹊见蔡桓公》:『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5、<动>索要;索取。《兵车行》:『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6、<形>孤独。白居易《与元稹书》:『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7、<形>尽。《宋史·刘绮传》:『逮未申间,敌力疲气索。』8、<副>须;得;能。《长亭送别》:『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辨] 绳,索。『绳』指小绳子。『索』指大绳子。[索居] 独居。[索然] (1)离散的零落的样子。(2)流泪的样子。[索笑] 求笑;取笑。[索隐] 寻求事物的隐僻之理。
胜胜:shèng 1、<动>胜利;取胜;战胜。《邹忌讽齐王纳谏》:『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动>制服;克服。《吕氏春秋·先己》:『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3、<动>胜过;超过。《琵琶行》:『此时无声胜有声。』4、<形>优美;美好。《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5、<名>风景优美的地方;名胜。《过小孤山大孤山》:『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shēng 1、<动>禁得起;受得住。《谋攻》:『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2、<形>尽;完。《鸿门宴》:『刑人如恐不胜。』
探探:《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含切,音贪。《说文》远取之也。《增韵》伺也,索也。《易·系辞》探赜索隐。〈疏〉探谓阅探求取。《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注〉自取天威也。《谷梁传·隐元年》已探先君之邪志。《前汉·董仲舒传》春秋深探其本。又《尔雅·释言》探,试也。《论语》见不善如探汤。《史记·郦生传》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又《集韵》《类篇》《韵会》《正韵》□他绀切,音僋。义同。又《集韵》时占切,音蟾。亦取也。与撏同。《说文》本作□。今文作探。《周礼》作掸。互见掸字注。
幽幽:《寅集下·幺字部》《唐韵》《集韵》於虯切《韵会》幺虯切《正韵》於尤切,□音呦。《说文》幽隐也。《易·履卦》幽人贞吉。〈疏〉幽隐之人,守道贞吉。《礼·儒行》幽居而不淫。〈疏〉君子虽复隐处,常自修整不倾邪也。《后汉·章帝章和元年诏》光照六幽。〈注〉谓六合幽隐之处也。又《尔雅·释诂》幽,微也。〈疏〉幽者,深微也。《史记·乐书》极幽而不隐。又《玉篇》幽,深远也。《易·系辞》无有远近幽深。〈疏〉言易之告人,无问远之与近,及幽邃深远之处,皆告之也。《诗·小雅》幽幽南山。〈注〉幽幽,深远也。又《玉篇》幽,不明。《正韵》幽,闇也。《书·舜典》黜陟幽明。〈注〉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礼·檀弓》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注〉鬼神处幽闇。又《正韵》幽,囚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幽於缧绁。《杨恽报孙会宗书》身幽北阙。又州名。《书·舜典》肇十有二州。〈传〉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州幷[同并]州。《尔雅·释地》燕曰幽州。〈疏〉燕其气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幽,要也。又地名。《左传·庄十六年》同盟于幽。〈注〉幽,宋地。又国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思幽之国,思士不妻,思女不夫。〈注〉言其人直思感而气通,无配合而生子。又姓。《广韵》出《姓苑》。又与黝通。《集韵》黝或作幽。《礼·玉藻》一命縕绂幽衡,再命赤绂幽衡。〈注〉幽,读为黝黑之黝。又叶於交切,音窔。《道藏歌》回舞太空岭,六气运重幽。我际岂能穷,使尔终不雕。又《诗·小雅》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传〉幽,黑色。考证:(《礼·檀弓》望及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谨照原文及改反。
索索:《未集中·糸字部》《广韵》苏各切《集韵》《韵会》昔各切,□音□。《说文》作□,草有茎叶可作绳索。从□糸。《韵会》隷作索。《小尔雅》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急就篇注》索,总谓切捻之令紧者也。《书·五子之歌》若朽索之驭六马。《诗·豳风》宵尔索綯。又《易·震卦》震索索。〈疏〉心不安之貌。《释文》惧也。又《书·牧誓》惟家之索。〈传〉索。尽也。又《周礼·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殴疫。〈注〉索,廋也。又《礼·檀弓》吾离羣而索居。〈注〉索,散也。又《左传·昭十二年》八索九丘。《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有索县。又姓。《左传·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索氏。又《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音色。同□,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又《集韵》苏故切,音素。《释名》索,素也。八索,着素王之法也。《屈原·离骚》衆[音zhòng]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注〉索,音素。○按《说文》在木部,今倂附入。索从□,《说文》在□部。考证:(《屈原·离骚》羌内恕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谨照原文恕下增己字。
胜胜:《子集下·力字部》《唐韵》识蒸切《集韵》《韵会》书蒸切,□音升。《说文》从力,□声。本从舟,省作月。任也。《广韵》举也。《正韵》堪也。《诗·小雅》既克有定,靡人弗胜。又《广韵》汉复姓。何氏姓苑有胜屠公,为河东太守。又《唐韵》《集韵》《韵会》□诗证切。升去声。《广韵》胜,负之对。《老子·道德经》天道不争而善胜。《史记·魏世家》百战百胜。又加也,优过之也。《周子通书》实胜善也,名胜耻也。又妇人首饰。《荆楚岁时记》人日剪彩为花胜以相遗,或镂金薄为人胜。《杜甫·人日诗》胜里金花巧耐寒。又州名。《广韵》春秋时戎狄地,战国时晋赵地,汉云中五原也。隋属云州,唐武德中攺为胜州。考证:(《荆楚岁时记》人日剪彩为花胜以相遗,或镂金簿为人胜。)谨照原文金簿改金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