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ōu yáng zè lòu
成语简拼:SYZL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搜揚仄陋
成语解释
搜:搜寻;扬:荐举,选拔;仄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寻找和荐举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搜扬侧陋
成语示例
(1)先王身下白屋,搜扬仄陋,使山无扶苏之才,野无《伐檀》之咏。▲《晋书·纪瞻传》
成语造句
(1)宝日希勒中学的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搜扬仄陋”。
(2)策策不会写成语“搜扬仄陋”的最后一个字。
(3)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搜扬仄陋”几个大字。
(4)辉辉写不出成语“搜扬仄陋”的拼音。
(5)毓姐姐给缋欣和镶洳讲解了“搜扬仄陋”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尚书·尧典》:『明明扬侧陋。』《后汉书·窦融传》『夫二三子得之不过房幄之闲,非复搜扬仄陋,选举而登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仄陋仄陋:出身卑微;低贱。《后汉书·应奉传》:『于是兴学校,举仄陋。』
搜搜:sōu 1、<动>寻找。左思《吴都赋》:『搜瓌奇。』2、<动>搜索;搜查。曹植《七启》:『搜林索险。』
扬扬:yáng 1、<动>举起;扬起。《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击面。』2、<动>飞扬;翻腾。《祭妹文》:『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3、<形>响亮。《张衡传》:『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4、<动>发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扬之欲其明。』[扬长] 大模大样。[扬厉] 雄壮;威武、高亢奋进。[扬扬] (1)心情愉快或得意的样子。(2)自若的样子。
仄仄:zè 1、<动>倾斜。《后汉书·光武帝纪》:『每日视朝,日仄乃罢。』2、<形>狭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3、<名>仄声,汉字上、去、入三声的总称。4、<名>通『侧』。旁边。《汉书·段会宗传》:『昆山之仄。』[仄陋] 出身卑微;低贱。[仄目] 同『侧目』,斜着眼睛看,不敢正视,形容畏惧。[仄媚] 以不正当的方式讨好奉承。同『侧媚』。[仄日] 斜阳。[仄室] 同『侧室』。庶子[仄闻] 从旁闻知。同『侧闻』
陋陋:lòu 1、<形>狭小;简陋。《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形>见闻少;知识浅薄。《石钟山记》:『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3、<形>僻陋;鄙野。《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4、<形>丑陋;粗劣。《旧唐书·卢杞传》:『杞形陋而心险。』5、<动>鄙视;轻视。杜甫《甘林》:『勿矜朱门是,陋此白屋非。』
搜搜:《卯集中·手字部》《集韵》疎鸠切,音蒐。与□同。又先侯切,潄平声。义□详□字注。又《集韵》先雕切,音萧。搜搜,动貌。亦省作叟。又苏曹切,音骚。又苏后切,音叟。义□同。又先奏切,音潄。人名。《庄子·让王篇》王子搜援绥登车。又《集韵》《韵会》□山巧切,音稍。搅搜,乱也。《韩愈诗》炎风日搜搅。〈注〉搜上声。
扬扬:《卯集中·手字部》(古文)敭《唐韵》与章切《集韵》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阳。飞举也。《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薪。〈传〉扬,激扬也。〈疏〉谓水急激而飞扬,波流疾之意也。又《豳风》以伐远扬。〈疏〉谓长条扬起者。又《增韵》发也,显也。《广韵》举也。《易·夬卦》扬于王庭。〈疏〉发扬决断之事於王者之庭。《书·尧典》明明扬侧陋。《礼·文王世子》或以言扬。〈疏〉能言语应对,亦举用之。又称说也。《礼·祭统》铭者,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前汉·季布传》使仆游扬足下,名於天下,顾不美乎。又《尔雅·释诂》□扬,续也。又簸去糠粃也。《诗·小雅》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又眉上下曰扬。《诗·鄘风》扬且之皙也。〈传〉扬,眉上广。〈又〉子之清扬。〈疏〉扬者,眉上之美名。既名眉为扬,因谓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扬。又钺也。《诗·大雅》干戈戚扬。又州名。《书·禹贡》淮海惟扬州。〈疏〉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故曰扬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又姓。《扬雄·自序》扬别为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扬侯,因氏。又宋扬避举,明扬光休。通作扬。
仄仄:《子集中·人字部》《说文》厠本字。通作侧。又平仄,字声也。又仄慝,月行迟也。占家曰: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仄慝。仄慝则王侯其肃。又赤仄,钱名。又《六书本义》湢仄,水流貌。作□,非。又稫仄,禾密貌。作稫稄,非。从厂从人。厂音罕,山石之厓岩。人处厂下,有虑倾侧之象。
陋陋:《戌集中·阜字部》《唐韵》卢□切《集韵》《韵会》《正韵》郞豆切,□音漏。《说文》厄陕也。《论语》在陋巷。〈疏〉隘陋之巷。《左传·成九年》莒恃其陋,而不设备。又《玉篇》丑猥也。《唐书·卢杞传》郭子仪曰:杞貌陋心险。又《玉篇》隐小也。《广韵》疎恶也。《书·尧典》明明扬侧陋。又《荀子·修身篇》少见曰陋。《礼·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唐韵正》鲁故反,音路。《张衡·东京赋》奢未及侈,俭而不陋。规遵王度,动中得趋。於是观礼,礼举仪具。《说文》本作陋。考证:(《张衡·东京赋》规遵王度,动中得趋。於是观礼,礼举义具。)谨照原文义具改仪具。